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赵宏博凭着顽强的毅力,跟腱断裂恢复仅仅半年,就奇迹般地出现在赛场上;小将张丹在比赛中意外受伤,却坚强地拖着伤腿,一次又一次地跳向空中……那个晚上,整个都灵被感动了,整个世界被感动了。中国花样滑冰队的3对选手张丹/张昊、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分别包揽了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的银牌、铜牌和第4名,不仅创造了中国双人滑的历史,也创造了冬奥会的历史。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真正意义之所在;这,就是足以震撼世人的不是金牌的金牌效应;这,就是中国人的奋斗、拼搏精神的充分体现。而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3对花…  相似文献   

2.
《新体育》2022,(2)
冰上项目深受许多体育迷的喜爱,也是冬奥会上的重头戏。我国冬季运动率先并不断登上国际大赛奖台的运动员不少出自此类项目。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编辑部的几位同仁,在关注这一体坛盛会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将话题转向中国的冰上运动。  相似文献   

3.
冬奥会开幕式是东道国文化展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基于国际传播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梳理历届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变迁的历程,探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文化展示的路径。研究认为,冬奥会开幕式经历了体育(宗教)仪式阶段、政治宣传阶段、民族文化展演阶段、国家形象传播等四个历史阶段,民族文化与国家气质是冬奥会开幕式的内核,媒介仪式与特色故事是外核,科技助力与视听表达是赋能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做好文化传播,建构可信中国;以高新科技为载体,做好仪式传播,建构可敬中国;以视听创意为手段,做好共情传播,建构可爱中国。  相似文献   

4.
北京成功地申办 2 0 0 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之后 ,极大地震动了我国的冬季体育界 ,人们在考虑我国何时能够举办冬奥会。于是 ,中国的哈尔滨便在 2 0 0 1年开始着手申办冬奥会的工作 ,虽然申办工作在 2 0 0 2年未能如愿 ,但它激起了中国人的决心和热情 ,一定要加倍努力 ,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这一梦想。正是基于这一理念 ,本课题探讨中国申办冬奥会所需做的准备工作 :中国冬季竞技运动的发展方向 ;以及可能申办成功的时机等。提出了申办冬奥会主题是 :“拓新奥运、共享奥运、绿色奥运”的思想和“银色世界、温馨感受”的理念 ,为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欣 《冰雪运动》2016,(4):74-76
北京冬奥会是世界政治的大舞台,大批世界级冰雪运动明星的到来,使各族群众的英雄情结、榜样情结油然而生,在冬奥会上展现当代青年中国风采,展现中国冰雪文化、冰雪经济、冰雪运动的魅力,在冬奥会上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与友谊的种子需要,需要大量既懂体育专业又有较强英语能力体育院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体育院校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哈尔滨申办冬奥会成功对整个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中国申办冬奥会的最佳时机、条件,申奥成功可能性及应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2月8日,也就是春节过后四天,第16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这届为期16天的冬奥会对中国将是一次值得纪念的盛会。因为中国冰雪健儿再不会空手而归了。本届冬奥会设12个大项、57个小项。中国冬奥会代表团34名运动员将参加其中6大项、34小项的比赛。中国队的奖牌希望都寄托在速  相似文献   

8.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中国冰雪健儿对冬奥会金牌的渴望,已经明白地展示在人们面前,由于中国在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项目上的优势,这一梦想极有可能在盐湖城变成现实。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早在去年12月的备战动员会上就明确表示,努力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将是中国冰雪健儿们此次的奋斗目标。本届冬奥会将于2002年2月8日-24日  相似文献   

9.
强国梦背景下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的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冰雪运动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在中国举办冬奥会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及国家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均表明了国家冰雪运动也应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建设,要以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思想和"文化兴体"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创立"育人夺金,和谐世界"的核心价值观念,积极探索冰雪产业文化,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形成良好冰雪文化氛围,对于我国发展冰雪文化竞技,打造国家冰雪运动文化品牌,建设体育强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8,(2):56-62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过程中,中国承诺将奥运遗产放在同冬奥会举办同样重要的位置。奥运遗产不仅包括有形遗产,也包括无形遗产。北京作为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同时又将迎来冬季奥运会的城市,需要重新审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留下的奥运遗产,并具有前瞻性地设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奥运遗产,使之产生更为持久的文化影响力。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为例,从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纪录理念的创新、组织运营模式的探索、国际传播渠道的开拓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对中国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整理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将会使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工作更具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丰富的文化内涵中蕴藏的人类共同精神更加值得继承传扬。冬奥会文化功能中的竞争精神、合作意识、完善人格和文化交流作用在当今时代尤其珍贵。面对这个发展冰雪运动的历史机遇,我国北方高校冬季体育课程建设要立足自身、广泛借鉴,汲取冬奥会文化精髓,完善课程设置结构,加大师资培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拓宽冬奥会冰雪文化在高校冬季体育课程设置中的辐射功能,从而发挥出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育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经历一场仲裁风波后,中国男子冰球队有惊无险地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但是,冰球做强计划受阻,使中国队在冬奥会的前景难言乐观。在距离冬奥会开幕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国际冰球联合会终于打消了人们的疑虑,证实中国男子冰球队有资格参加冬奥会。国际冰球联合会为此在苏黎世召开为期两天的董事会会议,支持几年前允许中国男子冰球队参加冬奧会的决定。  相似文献   

13.
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于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举办冬奥会,也使北京成为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和亚运会的城市。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开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冬奥遗产文化可持续发展初级阶段的亮点是成为引领奥林匹克运动前行的重要主题,并为冬奥遗产注入了新的“灵魂”。随着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大幕落下,北京冬奥会留下丰富的遗产成果为冰雪经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同时也打开了我国体育与奥运文化融入国际环境发展的新局面。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冬奥遗产文化具有独特性、创造性与传承性的特点,“走出去”的价值意蕴表现在能够加强国际体育经济与文化往来,加快民族体育文化与国际体育文化交轨;其次,借助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的遗产文化,抓住冬奥遗产文化可持续发展期“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着力破解体育文化国际交融之瓶颈;最后,构建中国奥运文化与体育文化合作新发展格局,寻求西方体育文化契合点,优化冬奥遗产文化“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举世瞩目的1994年冬奥会开幕日——2月12日日益临近,主办城市挪威科勒哈默尔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 比赛设施准备就绪 “只要冬奥会举行期间天气正常,我们就能在利勒哈默尔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奥林匹克比赛”,利勒哈默尔组委会主席海伯格最近满怀信心地说。 目前,冬奥会一切比赛场地、比赛设施已经准备就绪,海伯格还亲自试滑了连撬和短雪撬的跑道。自从1988年9月15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汉城宣布1994年冬奥会在挪威小城利勒哈默尔举行以来,这座城市共花费了2700万美元用于建设体育场馆、文化活动设施及广播电视中心等。  相似文献   

16.
花开了     
最早知道盐湖城这个名字是在初三课本里,课本中海鸥吃蝗虫的故事给那时的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现在了解盐湖城则是因为它是第19届冬奥会的举办地,同时也是中国军团实现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的地方。当这届麻烦不断的冬奥会缓缓地合上开启了17天的大幕后,回首十多天来它所给予我们的欢  相似文献   

17.
董宇 《冰雪运动》2015,(2):37-42
中国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必然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冬季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具有典型特征的奥林匹克仪式中的缺憾环节为研究对象,并从文化学、传播学、美学视角进行理论探析,客观论证奥林匹克仪式的缺憾与美的文明界限,积极提倡和谐、包容、文明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不朽精神.以期用新的研究视角解读奥林匹克仪式文化并引起学界共鸣,推动奥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已近一周年。然而从申办之初至今,仍有一些社会公众和媒体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意义,存在一些模糊乃至偏颇的认识。厘清这些价值层面上的疑问,是使冬奥会筹办工作赢得广泛社会支持和公众参与的前提。依据文献和自身经历,作者选取了5个代表性较强的常见问题为视角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第一,中国申办冬奥会,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成果的体现;第二,北京和张家口具有的人口效益规模,使冬奥会将更有利于环保、交通、旅游、健康等民生领域的改善,能有效促进体育的冬夏季平衡,使老百姓冬天不再被动消极地"猫冬";第三,我国严肃对待冬奥会的申办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是对自己的承诺和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负责任的体现;第四,冬奥会筹办投入大部分用于城市的建筑、交通、环保等基础建设,举办冬奥会的盈利是可观的,而且有长久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第五,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方面促进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利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双奥运"品牌遗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为新冠疫情后期的一场超大型赛事,是全球最瞩目的体育盛事之一,也是我国疫情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大型赛事。作为展现我国体育强国地位、彰显中华体育精神、凸显中华体育文化价值绝佳契机的冬奥会,其良好的国际宣传和国际口碑对达成文化传播效果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中播放量较高的5个视频内容及其1951条受众评论,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混合方法研究国际评价,结果表明:有关北京冬奥会的国际媒体传播主要包括有科技进步、中国文化、社会发展、体育等方面的内容。从中归纳出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要素,提出确立国际传播的价值坐标、将中国体育文化数字化、打造原生品牌赛事、重视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四条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向娜 《新体育》2010,(3):30-31
怎么就要比冬奥会了呢? 李妮娜、郭心心、徐梦桃……在中国自由式滑雪队出征冬奥会的代表团中,19岁的徐梦桃名字排在第三位。李妮娜是人所周知的雪上公主,有两届冬奥会经历;郭心心也是一名有过冬奥会经历的老队员,只有徐梦桃的名字还有些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