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大钊担任《晨报》副刊总编时,利用《晨报》副刊这一主阵地,大力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增设《晨报》副刊栏目、改革《晨报》副刊办刊方针,刊发各类新文学作品、大力扶持文学新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并进行了不菲的文学创作,因此而与鲁迅、毛泽东、陈毅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相似文献   

2.
<正>《一件小事》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它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时期,原载1919年12月1日《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收入《呐喊》。这篇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未经彻底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份子必须向劳动人民靠拢的重大课题,反映出鲁迅前期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深入地学习。  相似文献   

3.
《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从1921年12月4日开始在《晨报》副刊上连载,每周一章,到次年2月12日登毕,共9章。  相似文献   

4.
在成人高等教育这条战线上,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多年中常常涉及到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先生;在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时侯,又常常提到孙伏园,向学生介绍伏老的崇高人格,因而早想写点文字来奠念伏老。然而,由于教务缠身一直未能提笔。近年来研究鲁迅或现代文学史的学者,写了不少论述伏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作为与贡献的文章,如《不可忘却的孙伏园》、《副刊大王孙伏园》、《鲁迅与绍兴历代名贤》等,作了客观评述。正值伏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偶尔见到有些论著,或者贬低伏老一生对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史的贡献,或者歪曲伏老对鲁迅先…  相似文献   

5.
一陈子展在所著《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中说过一句话:“如果要写现代文学史,从《新青年》开始提倡的杂感文不能不写;如果论述《新青年》以后杂感文的发展,黎烈文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又不能不写,这才说得清历史。”而《自由谈》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尤其是杂文史上,所以能取得如此重要的地位,除了鲁迅作为杂文历史的开创者的卓越贡献之外,陈子展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有大功绩的。两年多时间,他在《自由谈》上发表130多篇杂文,可以与鲁迅发表的数量齐观。加上他在二十年代其他杂文阵地如《芒种》、《太白》《新语林》、《…  相似文献   

6.
陈西滢与凌叔华陈西滢曾留学英国,获博士学位,26岁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作为散文家,他主编过《现代评论》,和鲁迅打过笔仗。主要作品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凌叔华出身北京书香官宦人家,自小爱好绘画,曾在《现代评论》和《晨报》副刊上发表她的成名作《酒后》等作品。后出版作品集《花之寺》《女人》《小孩》等。她的小说受到鲁迅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因而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作为新月诗派典型诗人的徐志摩,其对新诗的探索和创造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按徐志摩发起成立的本意是想在艺术界或政治思想界开辟新路,因而它是一个有一定文化倾向的重要文学团体,最初以《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为园地。1925年,徐志摩授编晨报副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社作家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ITh年春夏,留美回国的闻一多与徐志摩共同耕耘《诗…  相似文献   

8.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郁达犬载1924年11月16日《晨报副刊》读了郁达夫先牛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以后彭基相载1924年11月20日《晨报副刊》大学与学生唯刚载1925年5月3日《晨报副刊》志摩的欣赏徐志摩载1925年11月9日《晨报副刊》  相似文献   

9.
《阿Q正传》     
一、课文悟读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所运用的意识流手法、心理独白等都是很地道的。其实,《阿Q正传》也是如此。想当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陆续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四章刚登完,沈雁冰就发表文章,称全文虽未写完,但“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通信》)。西谛(郑振铎)于1926年发表的《呐喊》一文中曾预言:“《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这篇…  相似文献   

10.
《晨报副刊》与周作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周作人在《晨报副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可分为为新文学运动摇旗呐喊的文艺批评、谈天说地的小品散文以及对国外作家作品的翻译介绍三大类。周作人与《晨报副刊》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晨报》副刊作为舆论空间之一在现代文学刚刚发生的那个年代里发挥出了重要的文学传播作用力,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等现代文学名家的许多重要作品和其文学理论文章先后发表在了这份副刊上;使得这份报刊给当时的读者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传媒影响力,同时亦充分显示出进步报刊所独具的文学启蒙力量。因而《晨报》副刊就和当时的其他进步文学期刊一样,在“五四”大潮的影响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贡献,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刚一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便留下了一个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开始,关于"重写文学史"的研究日渐高涨,在这一潮流的冲击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得到了刺激性的发展,而以鲁迅研究最为突出。本文旨在通过"重写文学史"潮流中鲁迅研究的实例,来反思现代文学学科发展方向,为"重写"这一永不终结的命题做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萧军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萧军在为人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的提携下成长为杰出的革命文学家;他不仅对鲁迅独立的精神人格深为钦仰,且在人生的一路独行中秉承鲁迅人格之独立精神并将鲁迅的侠义质素发扬光大;同时萧军还在文本实践中与鲁迅精神中的流浪气质遥相呼应,并在杂文创作中继承鲁迅杂文现实主义的文风。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巴人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理论家,巴人在人格和为文上是深受鲁迅影响的。他一生追随鲁迅并在鲁迅研究上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不仅严格捍卫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和倡导“鲁迅风”杂文,且在自己的创作中秉承鲁迅杂文文体多样性、对时事反应迅捷、寸铁封喉和言辞朴直庄谐的传统特质;同时继承和完善了鲁迅的乡土世界,其小说不仅力承批判暴露质素,并且提炼出两种新兴的劳动人民形象,并在创作中加强了乡土小说对绚丽环境描写的吸收和承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中期,《豫报副刊》是河南文艺发展史上值得一提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它是一种具有进步倾向的刊物,且与鲁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鲁迅支持该刊的筹备和发行,并关心和帮助该刊的青年作家。鲁迅在该刊发表4篇《通信》,着重批评国民性问题,号召青年大胆讲话、勇敢前进。鲁迅对《豫报副刊》的影响和指导,使该刊发挥了更大的战斗作用,也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创作在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彼此参照中展开,现实的揭露批判是其表象,而理想与寻路才是他创作的核心内容和终极目标。鲁迅的人生理想由健全的人性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这既代表了中国近现代改革最富现代性的认知和理念,也与孔子源自上古的人生理想相契合。鲁迅的探索,为中华民族建造立足于传统并回归传统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晨报副刊》在中国副刊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了一大批作家,冰心就是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冰心与《晨报副刊》的关系不仅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对其对当代文坛做出的贡献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从两个方面完成了对鲁迅的评价:一方面瞿秋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立足于鲁迅所生活的时代氛围,探究了鲁迅思想和鲁迅杂文得以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语境,考察鲁迅思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瞿秋白以坚实的学术品格,准确、全面地考察鲁迅杂感的真实特性和生动风貌。《〈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可谓是政治和学术高度统一的科学评价,也是瞿秋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实践的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9.
陈毅同志生前除了用他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带领人民军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奋勇战斗外,他还有着较高的文学才华和文学修养;在他革命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在早年的北京求学期间,陈毅与《晨报》副刊有着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文学源缘,十几篇文学作品就发在了这份副刊上,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本文主要就这一内容做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