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大纲指出:识字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小学生的第一项学习任务就是识字,而字词都是抽象的符号,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就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教学。这就需要:1.充分利用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帮助学生把字词和具体事物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第二册看图学词学句中“竹笋”、“黄花菜”是表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提问应遵循的原则课堂教学的提问,一是要遵循学科本身规律与编排特点,即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教师应把握住每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认清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通晓其内在联系,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掌握知识规律的提问。二是要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儿童的思维活动,必须通过口、脑、手等感觉器官,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无意到随意,由具体到抽象。教师应了解他们对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针对性地设计提问。在设计上应体现“五性”:1、具体性。儿童的思维活动是以直观和表象开始的。即从文字转化为视…  相似文献   

3.
现行五年制语文课本中的一年级“看图学词学句”这部分教材,是按照直观——抽象——实践这一规律编排的。在“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从图入手,形成词句概念“看图学词学句”部分的插图,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培养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事物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具体的客观事物紧紧地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生  相似文献   

4.
语文知识短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好知识短文对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怕教知识短文,尤其是怕教读写知识短文。教学效果往往很差。不久前,我教《描写和说明》(初中语文第三册)一文,采用突出训练的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开始上课,我向学生说明了学习本课的意义和目的,把这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向学生交了底,赶走了他们平时一听说教知识短文就厌烦的心理。接着,我出示了三道思考题,组织阅读课文。然后通过讨论,弄清描写、说明等概念,以及在各种文体中的运用和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考试目标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初中毕业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运用课内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及独立阅读的能力。 1.考查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识记所谓“识记”就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了解、再认识或再现。考生必须记住“大纲”规定范围内的语文知识,包括课本“知识短文”中的语文知识、“思考和练  相似文献   

6.
编排的目的和特点初中的六册语文教材中,共有知识短文34篇,附录10篇。这些短文和附录,把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所积累的感性知识系统地加以整理,使之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它和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一样,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语文的学习局限于对语文教材的学习,而忽略了语文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这就导致了语文教学中的高耗低效。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应当把教材看作是知识的载体而不应当作是知识本身。同样,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而不应局限于考察学生对语文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事实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学科,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可以最广泛地应用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而且是受用终生的。像这样一门学科,要想学好它,…  相似文献   

8.
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知识短文中的知识遗忘性很强:今天掌握的东西,明天就忘记了;前边学过的知识到后边又忘记了。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大胆地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程序——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而采用“集中传授,分散巩固”的方法来处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短文。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连贯地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雷雨》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它由两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短文共八段话,第1~3段讲“雷雨前”的景象,第4、5段讲“雷雨中”的景象,第7、8段讲“雷雨后”的景象。第一幅图与第4、5段相对应,第二幅图与第7、8段相对应。雷雨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学生很少对它作认真、细致的观察。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将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指导学生学习怎样用恰当的词句来说明事物。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教学本课应着重…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高段教材中编排的“阅读指导”短文与讲读课文、阅读课文比较有其自身的特点:1.“阅读指导”所阐述的是小学高年级所要掌握的基本阅读知识,是阅读训练的重点。2.“阅读指导”所安排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知识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怎样教好语文知识短文?我以为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一、要紧扣教材,不要旁征博引。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语文知识要力求“精要,好懂,有用”。现行教材中的语文知识短文,共有五十多篇,包括文字、语法、修辞、逻辑、读写知识、文学常识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每项知识中比较紧要的,比较适用的东西。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只要扎扎实  相似文献   

12.
基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新形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为培养读写能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练习是教学这类教材的主要手段,掌握规律才是它的教学目的。备课时,必须具体分析各项训练内容,明确训练意图,以便抓住重点,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练习。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特点1 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的“导语” ,通过简单的几句话 ,点出本组的专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 ,“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 ,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2 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 ,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 ,这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 :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 ,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 ,以促进对课文内…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进行基础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复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初步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为培养读写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基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重要基本功训练。它的主要任务是:(一)、复习巩固,防止遗忘。基础训练中多数内容与学过的教材有紧密联系,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为掌握语文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规律学习法”“规律学习法”也就是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的共同点总结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不少现行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识字教学,要么是把相关的词语安排在一起,让学生们在有意无意中了解了实物的规律;要么把一些有联系的汉字安排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中国文字造字的巧妙,从而使学生们联系这些巧妙的文字规律去记忆、去使用。教师指导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掌握了这些语文的规律,会将这种语文规律运用于类似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就是运用了“规律学习法”进行语文学习。掌…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学生学习知识,必须要求他们掌握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七零八碎的片段。”与理科教学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不同,语文教学常常是天女散花,教师很难按照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绘制出一幅严密有序的知识结构网络图。而中学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建构整体教学认知体系和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的表述,以及教材取消了“知识性短文”,大大削减了课后知识性练习题的做法,给老师们的认识带来了困惑:到底要不要语文知识,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怎样落实“三维”目标中的语文知识?我们认为,在强调三个维度时,不能随意贬低语文知识的作用。一、要科学地认识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技能、策略都统一在一个“知识”概念里,分作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所谓陈述性知识,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能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的职责是善于把语文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而不是局限在频繁的考试上,把自己套进“考圈”,使学生难以适应真正的“考试”。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跳出“考圈”呢!一、依据教材,营造育人环境。语文教学中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是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进行的”。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如果把考试作为教学的重心,把教材中的素质教育看成是附加的、外在的东西,这种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校和老师  相似文献   

19.
郭玉清 《天中学刊》1999,14(4):100-101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进行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认读、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一篇课文中不同内容的比较教学一篇课文在讲授的过程中,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比较因素,采用“比较法”,讲清某些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其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威尼斯》(高中语文第六册)是…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费时多,负担重,学生读写能力不尽人意,严重地阻碍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明确:“读”是“写”的基础,无论是词汇的积累,句式的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篇章结构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而要把上述诸方面知识变为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学到作者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达到“读”为“写”服务的目的,反过来,“写”又能促进学生有目的地阅读相关的材料。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近年来,我进行了《凭借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