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王叶军 《历史学习》2003,(10):26-28
历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有“一幅古代到现实高度浓缩的历史画卷”之美誉,其“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弘扬时代主旋律,凸现活的历史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命题的角度与技术乃至于命题的知识载体都起到了引领全国高考与中学历史教育的潮流。纵览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37题(长城题)借鉴了2001年上海卷37题(燕王夫人墓题)和2002年上海卷28题(秦砖·汉瓦与东汉·画像石题)而且与2003年上海卷第28题(唐代妇女三彩陶俑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大程度地体现了上海高考卷的特色。其一,命题立意现代化1.以考…  相似文献   

2.
熊志权 《物理教师》2005,26(12):9-60
2005年是广东物理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命题突出了以“能力立意”和“现实生活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作为试卷的第18题,它有多种解法,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学生分析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众多的求解方法中,该题可归纳如下四种求解的方法:原题(  相似文献   

3.
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5题较好地体现了今后高考政治卷的命题趋势。试题是这样的: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3)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  相似文献   

4.
邵一升 《文教资料》2011,(23):191-192
本文通过对2011年高考安徽省文综卷第36题的评析,指出该题在命题的立意、具体材料的运用、考查范围和知识点的把握、试题形式、教材联系等方面具有厚重、灵动、宏大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5年广东省数学高考第17题是考查数学思想方法的好题,挖掘其解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能力要求,研究其一般情形,对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高考试题要求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有不少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转化为新情境下的考查内容,以区分和鉴别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近两年的高考命题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今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命题范例.  相似文献   

7.
传送带的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类题目综合性强,灵活性大,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较高。200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第24题就是一道传送带的问题,下面就第24题的几种解法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题 (2006年浙江高考卷(理)第10题)函数f:{1,2,3}→{1,2,3},满足f(f(x))=f(x),则这样的函数个数共有( )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方向已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即以知识为命题主线考查能力转化为以能力为命题主线全而考查知识。本文以一道高考题为例,通过挖掘教材原题。并改变条件和结论,对题目进行引申,最后推广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2004年高考试题(江苏卷)的第18题原题如下: 一个质量为M的雪橇静止在水平雪地上,一条质量为埘的爱斯基摩狗站在该雪橇上。狗向雪橇的正后方跳下,随后又追赶并向前跳上雪橇;其后狗又反复地跳下、追赶并跳上雪橇,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帷幕拉开的时候,许多课改专家明确提出要以高考命题思路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最终实现高考、课改与中学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高考命题思路渗透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的“风向标”。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以下简称“第37题”)堪称是一道起示范作用的“典型例题”。笔者拟在剖析该题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的备考复习策略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题第36题重点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体现因地制宜的思想.命题围绕高中地理核心主干知识,成功考查了学生调动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人地协调观,也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地理实践力,并很好地避免了套模答题现象,对地理教师今后的教学提出了较大挑战.文章通过对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题第36题的深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高考命题从2007年开始经历了四年光景,在这四年中,各省市在继承原来高考命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新,形成了一些新的命题套路和范例。下面主要淡谈以2010年江苏卷第21题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现象切入类材料题的命题实践,兼论此题所体现的新课程高考命题趋势及我们的对策。这条题目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闫韧民 《学语文》2004,(3):23-24
2003年全国卷高考题25题句子仿写题,要求仿写“亲切友善生动”的句子。这是一道反映大语文思想,考核人文素质的试题,体现了高考改革力度,预示着高考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02年高考,北京第一次自主命题,但与全国卷一样,以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为命题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应当用同一个标准评价全国卷和北京卷命题的质量。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和全国卷一样,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分两个题群。第一个题群(1—6题)题点的设置与2001年全国卷1—6题大体相同。2002年是《考试说明》变动最大的一年,北京卷这个题群保持了试题结构的稳定和题形的稳定,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思路,对稳定考生情绪也有积极意义。第2题以形近字、同音字为语料考查辨析汉字书写正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江苏高考数学第21题立几题比较新型,其知识载体采用了高考中从未用过的五棱锥,学生对此类题目比较陌生,因而对能力的要求更高.本题解题的入口处对平面几何知识的要求较多,如果这方面知识不扎实,思维就会受阻.题目的第(3)问,只要求考生写出答案而不要具体过程,给考生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这也是解答题中一种独特的形式.下面先给出题目,然后对本题作些分析思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高考综(全国卷Ⅰ)第37题是一道以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若干史实为载体、以“民族主义”为主题的考题,命题从独特视角展开主题阐释,立意深、选材合理,不失为2005高考综卷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高考尘埃落定。今年有16个省市自主命题,共有19套高考语试题20道高考作题新鲜出炉(重庆卷一小一大两题)。高考作题的命题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给各套作题设奖,意在表彰。笔设置二个奖项:(1)单项奖,10个;(2)综合奖,设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物理试题部分注重分析综合能力和利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从命题的构思上来看可见其用心良苦.但试卷中第18题引起了不少争议,笔者就此题进行如下深入探究.高考原题如下:如图1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相似文献   

20.
名师指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改革力度加大,历史试题形式有所变化,出现了小论文题(也称“材料分析论证题”)。全国试卷在2010年紧随上海、北京等地开始紧跟了这一命题趋势,在第40题第3问出现了小论文形式问答:2011年、2012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第41题,已发展成为一道独立的分值为12分的小论文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