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青 《新闻爱好者》2008,(12):151-152
时下,伴随着网络的盛行,网络语言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秉承所属汉民族语言的历史文化形成的民族特色,积极吸纳和兼容其他民族语言表情达意的灵活性,创设出新颖活泼、独具个性的词汇,并大胆突破原有的语法结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杨芹 《出版广角》2013,(22):84-85
历经十年,网络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为语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互联网普遍融入我国人民生活,一股关于网络语言的潮流正在兴起。由于网络语言本身所独具的魅力,其迅速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并引起了很多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语言上,为寻求网络语言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在这一研究领域,颇为成功的是安志伟博士的著作《网络语言的多角度研究》。该书内容广泛、表达形象,颇具研  相似文献   

3.
金鑫 《报刊之友》2012,(11):98-99
本文从网络语言中盛行的“体”范式入手,对于这一现象进行了完整的描述,并且根据“体”范式流行的源头对其进行了粗浅的分类。文章由现象展开,对“体”范式所代表的网络语言的变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对话目的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了在新媒介时代中,网络语言对传统的话语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挑战及对网络这个新媒介产生的反作用。只要进行特定场合的疏导和规避,“体”范式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的网络语言其实是语言发展中产生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作为虚拟自由空间的文化表达方式,承载着新时代的媒体精神。本文分析了网络语言的传播效果,即与思维、亲情友情、政治和社会参与之间的关系,并对公共事件下的网络语言暴力特征进行解读,以期给网络媒体把关人及网络语言的应用研究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传播兴起之后最典型的群体行为特征之一,网络语言的出现跟使用者的群体心理动机密切相关。仔细分析网络语言后可以看出诸多群体心理因素暗自发挥着强大作用。群体模仿和从众心理带来网络语言的普遍流行,群体归属和认同心理促成网络语言的持续升温,群体泄愤和围观心理造成网络语言的景观现象,群体审丑和排斥心理捧红网络语言的极端符号。总之,群体心理对网络语言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社会"方言",不可避免地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为网民们带来了一定便利,为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与此同时,怪异化、粗俗化、错讹化的网络语言也造成了语言污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危害。本文分析网络语言的两面性及其成因,探讨语言污染的表现及其危害,在此基础上寻求防范和控制网络语言污染的应对措施,提出端正网络语言规范态度、保护有益的语言创新和汉语的纯净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已经成为网络治理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频繁使用,不仅给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当事人带来了较大的身心伤害,冲击了社会的道德准则,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调查分析,剖析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现状、危害,并为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防治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为传统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对语言规范和社会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建立网络语言档案及语料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可以为推进汉语言与网络语言的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可以对网络语言甄别归类,加以扬弃,正本清源,引导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自觉使用文明规范用语.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大学生尤其偏爱网络语言。这一现象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运用网络语言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及趣味性,赋予传统词汇以崭新的意义,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随着新的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在丰富人们交际的同时,也给当下社会带来一系列语言障碍,并不断冲击着现代社会既有的语言体系.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聚焦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寻推动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琳 《青年记者》2012,(18):30-31
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在给网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语言失范现象,对此应当及时纠偏,在网络语言规范化上不断总结、归纳,为网络语言使用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平台,进而在全社会建立起规范化的网络语言大厦. 网络语言的类型和性质 (一)网络语言的类型 根据网络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叠音型、谐音型、符号型、词义新解、英汉结合等几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解读了网络语言的形态变异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文章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造成了话语权的转变,而网络狂欢化的氛围导致语言形式的变异。同时,网络语言的变异还给当前的社会文化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的社交属性既包含语言的交际功能,又兼具独特的网络对话和参与功能,群体传播为语言提供了更为复杂和多变的语境,放大了符号的联想功能。网络语言发展20年至今,经历了三种形态的演变,社交属性自始至终都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功能,而这又为网络语言带来仪式感、想象的共同体、超链接和联想场等独特的群体传播特征。网络语言的快速流行和迅速消亡都离不开社交功能这个根本属性,因此只有靠强大的社交功能才能维持强符号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网络环境激发了很多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依托于网络平台和网络空间得以广泛传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强烈的网络文化气息,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标新立异的语言风格、喜感诙谐的语言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接受和喜爱。本文就从网络语言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网络语言对我们生活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艺 《大观周刊》2012,(8):154-155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沟通的需要,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并且在人们日常的交际中也被广泛使用。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了网络新文字的产生、词汇的更新、词义的改变及读音的变异,本文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得出网络语言为汉语字、词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和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暴力的盛行不是偶然的,而是盘根错节的各种因素造成的.我们可以从网络文化自身的特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殊性、网站的商业动机、现实社会矛盾在虚拟世界的反映以及社会心理机制等多个角度对此加以探究.既然网络语言暴力是由多种因素合力造就的产物,对它的整治也就只能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两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大发展时期,原处西北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进入黄河流域,逐渐与当地汉族人融为一体,并带来了很多新的因素。本文将从"女子也习射"入手对南北朝时期"习射"的盛行作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玲妙 《新闻世界》2014,(7):181-182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这种变化导致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即新媒体时代的青少年亚文化。本文以网络语言这一独特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语言的青少年亚文化特征及其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莉菁 《出版广角》2015,(10):92-9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一方面丰富了媒体报道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接地气儿的网络新词,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但由于报刊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因素,如果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把关不严、滥用网络新词,就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因此,本文就报刊在网络词语的使用对青少年的知识建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论述的内容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给报纸编辑工作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记者摇篮》2009,(3):27-27
在网络新媒体无处不在铺天盖地的今天,网络语言已经漫慢地容入人们的言谈中,风靡的速度令人咂舌,但作为纸质媒体过多的加入网络语言,给上年纪的读者阅读理解文章时造成不便的事实,以及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