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对韦岗遗址出土陶器的质地、纹饰、制胎工艺、器形及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凌家滩文化制陶工艺及生产流程,发现其与玉石工艺相比,较为逊色,但地域特色仍较鲜明,是凌家滩文化特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受周边文化错综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崧泽文化的影响较为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崧泽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的龟灵崇拜是对大汶口文化中龟灵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凌家滩遗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脱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吸纳皖中地区古老的土著文化,同时融合了周边的史前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从凌家滩文化来看,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东夷族群便已较大规模地迁徙,其中南移至凌家滩的一支成为皖中地区东夷的主要族群。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和上海文化之源 ,是近年来上海学术界议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考古学和文化传播学角度 ,论述了远古时期“上海人”和“上海文化”的由来及其特征。从而推论 :最早的上海人就是现今青浦区赵巷镇崧泽村所出土的崧泽遗址上生活在距今约 60 0 0年前的崧泽人 ;而由崧泽人及其周围的史前上海人所创造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构成了上海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2010,(10):12-12
崧泽文化源远流长,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文化,也是上海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作为以崧泽名字命名的学校,传承六千多年的崧泽文化是崧泽学校全体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一方面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另一方面收集与崧泽文化和赵巷地域文化相关的资料,创办了崧泽文化陈列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校本教材——《崧泽,我们的骄傲》,还拍摄与之相配套的影视专辑。  相似文献   

5.
④崧泽遗址出土的盆形刻纹陶豆宣传崧泽 开发崧泽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3,(16):13-13
六千年前,上海西郊的青浦赵巷镇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崧泽文化,"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村"的考古结论由此载入史册。怎样传承六千年崧泽文明,建设现代化学校文化?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有载体,为此,崧泽学校创造性地在校园内建起一座藏品丰富的"崧泽文化陈列馆",把区域文化资源以文化陈列馆的形式引进校园,在区内学校中还是第一家。  相似文献   

7.
吴燕文 《现代教学》2011,(7):149-150
福泉山遗址坐落在青浦区重固镇中心地段,它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文化叠压遗存,内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特别是福泉山出土的陶器,由黑土制作,可谓形态各异、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因此,引导学生探寻“福泉山”悠久的陶器文化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据新华社报道,近斯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祭坛、祭坑并出土一批价值极高的玉石礼器。此次发掘共出土文物二百多件,其中一条环形玉龙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玉龙直径4.2厘米,首尾相接,吻部略突,头上两角清晰可辨,两眼圆睁。同时出土的还有3个玉人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人体玉雕像。凌家滩遗址面积为60万平方米,遗址内有6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一处大型墓地。专家们推测,5000年前的凌家滩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聚落群。安徽凌家滩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程实  相似文献   

9.
官芹芳 《上海教育》2011,(11):36-38
学校差不多每周都会接待一批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丰富的崧泽本土文化为崧泽学校带来了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0.
潘晨聪 《上海教育》2014,(30):26-27
因为六千年的历史渊源,"崧泽文化"发源地青浦区赵巷镇被誉为上海人的根。也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2006年开始,崧泽学校新一轮的读书活动把传承崧泽文化作为基本主题。根据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崧泽学校将传统文化分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其他遗址对比后发现,目前为止墓上放置石雕的方式是凌家滩遗址所独有;其次对放置"玉猪"的动因作出分析,认为与当时的自然崇拜有关;最后将史前猪的雕塑做了归纳,认为以野猪为原型的石雕在史前被人们赋予了比陶塑作品更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年的办学,学校不但成为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而且还把崧泽文化发扬光大。崧泽文化的成功秘诀,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崧泽学校在传承崧泽文化时注重“软”“硬”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考古学兴盛,巢湖流域10余处史前文化遗址被发现与发掘。地下古人类化石和遗迹揭露,证明了巢湖区域30万年古人类的历史活动,也证明了文献记载有巢氏的很多故事。和县猿人、银山猿人、薛家岗、凌家滩等遗址,其文化遗存和遗迹,证明了有巢氏“构木为巢”、“筑巢而居”、“编槿而庐”的历史。遗址出土“杉树”、“阳鸟”、“猪首”、“龟”等特有的玉雕,不仅证明了有巢氏生活区域所在,也证明了有巢氏崇拜树木的精神文化,7枚“人俑”玉雕出土,展现了距今5千年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就是有巢氏人物。  相似文献   

14.
青浦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情况 青浦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10月,原址在青浦城隍庙内。改革开放以后,青浦县博物馆于1978年11月单独建制,并且恢复了正常的工作,1980年,迁入青浦县城隍庙旧址办公。1982年,会同上海市文管会对重固福泉山古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的收获,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战国至汉代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精美文物,在考古学上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为上海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文化遗址不仅为城市增添历史厚重感,还为城市发展和旅游提供品质保障。桂林文化遗址众多,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近年来,桂林文化遗址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强和改进,但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管理不健全、重点不突出等问题。为此,应从多个方面加强文化遗址管理工作:运用文化遗址元素,增添城市总体风貌;发挥文化遗址功能,促进城市各项事业发展;提炼文化遗址内涵,建设城市"精神家园"。并以此促进桂林城市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上海滩”的长江南岸河口冲积平原,经过地质工作者和考古工作者的考察,确认在进入地质历史的全新世之后,至迟距今六千多年以前已有人类的足迹。原始社会在上海曾延续了近三十个世纪。迄今为止,上海已发现了十六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们是青浦县的福泉山、果园村、寺前村、崧泽、淀山湖、金山坟、千步村,松江县的汤庙村、姚家圈,广富村、机山,金山县的亭林、张堰口、查山,上海县的马桥,贤奉县的柘林。这些遗址有的贯串了上海已经发现的原始文化的全部类型,如青浦县福泉山遗址,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三个地层;有的文化层堆积特别深厚,如金山县亭林遗址,从地平面到生土面有2.5米;有的文化层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和时代的认识比较模糊。本文通过与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相比较,认为通江擂鼓寨遗址和巴中月亮岩遗址受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影响较大,绵阳边堆山遗址受宝墩文化影响较大,广元张家坡遗址、邓家坪遗址则受到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共同影响。宝墩文化和三峡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在川东北地区的分布大致以嘉陵江为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形相似、数相同"的分析方法,对汉蔡邕遗文复原的星图与凌家滩出土的玉龟玉版上钻孔上进行比较和解读,结合河图图式,运用经典文献和考古文物成果,得出二十八宿来自凌家滩出土的玉龟玉版上钻孔的结论,并还原出二十八宿星图,证实凌家滩玉龟玉版曾流传于世,并为上古先贤们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9.
古巢国考     
古巢国①历经有巢氏和南巢古国两个发展阶段,至春秋中叶为吴国所灭,其地望大致在今巢湖一带。有巢氏阶段的文化遗存为凌家滩遗址。南巢古国启于夏末,“义不朝商”,在商代的事迹不很清楚,武王灭商后,“巢伯来朝”,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尚书》、《班簋》铭文以及周原甲骨文中均有载。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史前文化是东夷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海县的爪墩遗存与沂源猿人后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军崖岩画是东夷后李文化的杰出代表,二涧遗址的北辛文化是东夷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之一,大伊山石棺遗址使得东夷大汶口文化熠熠生辉,藤花落遗址是东夷龙山文化全面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而朝阳遗址与东夷岳石文化的发展处于同步序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