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层次和基本定律是什么?这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掌握普法教育客观规律性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拟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法律通过普法工作转化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以普法工作为中介的社会主义法律与公民法律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系统的根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作为系统结构,社会主义法律——普法工作——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构成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法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志的表现形态,集中反映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层次和基本定律是什么?这是我们从理论上认识和掌握普法教育客观规律性所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拟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普法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使社会主义法律通过普法工作转化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以普法工作为中介的社会主义法律与公民法律意识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  相似文献   

3.
家庭法制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下,家长运用法律教育的方法.向子女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子女遵纪守法的习惯。我国的法制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等阶段。家庭法制教育作为全国普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会规范的学习,家长通过对子女教导法律规范这一社会规范中最具强制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汪平 《甘肃教育》2008,(22):13-13
一、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和。法律意识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公民遵守和执行法律发挥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5.
温玉平 《考试周刊》2011,(89):216-217
法治社会,呼唤法治观念。普法教育与公民现代法律观念的塑成关系密切.基于对全民普法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着眼青少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身因素,作者认为普法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注重“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提升和法律信仰的生成,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6.
对农民工普法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不但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农民工普法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知识,尤其要普及和他们打工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只有目标明确,组织得力,形式多样才能做好农民工的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职生群体的法律意识如何,对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法律基础知识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普法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其课堂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当前,由于诸多的原因,法律基础知识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并不十分理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我国"四五"普法教育规划的通知中指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五'计划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实施'十五'计划的法律保障。"这一点,在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坚持依法治体,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是我国未来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和任务。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一旦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其家长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用法解决纠纷。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校、教师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加强安全措施,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正确对待和处理纠纷,已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艰巨任务和新课题。本文试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伤害事故的责任,使体育教育工作者能以法律观点,在加强安全措施的同时,强化体育工作的法律意识,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黄婷筠 《湖南教育》2002,(21):27-2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守法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校里,老师除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系统地给学生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因为纪律与法律是密切相连的。一个经常违反纪律的人,就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违反法律与违反纪律本身没有不可愈越的界限。所以,加强纪律教育,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使学生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普法教育是一种涉及面广、影响…  相似文献   

11.
法律职业教育时法治的最根本的、最直接的贡献就是实现对法科学生这一准法律人群体的法律信仰培植.法律职业教育的法律认知机制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以及法律批判精神促进法律的科学化和法律理性化,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外在条件;而法律职业教育为相信和怀疑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基础,激发信仰意识,提供信仰目标和依据,则是法律人法律信仰形成的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法治都属于法现象的范畴。法制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而法治是以民主为社会基础的法制模式 ,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两者存在着位阶上和属性上的差异 ,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的中国 ,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学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从事民法研究要学外语、读原文;知识产权研究要以民法学为基础;案例教学与概念教学各有所长;我国现有立法对知识产权滥用有充分的规制;物权与债权没有何者优先之分;侵权是一种客观行为,它的构成不以主观过错为必要条件;知识产权的客体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够传播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商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商法的内在实质。所谓的"商法公法化",只是将公法规范注入商法领域辅助商法进行调整,是商法贯彻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并非否定商法的私法本质及其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主张取消商法并将其归入经济法是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的空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劳动司法“热”的背后却是劳动法理论研究的“冷”,这种现象是值得反思的,因为法制大厦绝对离不开坚实的法理基础,所以本文的研究至少在方向上是有意义的。本文讨论了劳动法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劳动法属于公法和私法之外和第三类法--社会法,论证这一主题的子例题有:劳动法的立法宗旨是劳动者保护与劳动管理的统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内容涉及的社会主体和社会生活广泛而复杂,劳动合同是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殊合同,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与管辖具有特殊性,劳动监察是以保护劳动者个人利益为主要目标的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6.
浅析法律移植与法律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是法律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且最富成效的发展手段。但由于各国的法律传统、国情、法制现代化的动力等不同,因此,在全球化时代进行法律移植,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而是他国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典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诉诸行动的知识进化论,霍尔姆斯的法学理论正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法律不是逻辑,但逻辑可以在法律中发挥作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法律有它自己的经验演化特征,可能产生在中国本土经验基础上法律逻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社会法服务于社会正义和社会保障的实现。经济法则旨在构成市场秩序的法律框架,并努力防止对竞争的破坏。笔者在长期思考的基础上,关注德国和欧盟社会法变革的现实,即在社会法领域与市场相关的、企业家式思维的推进,将社会法视为经济法是对目前的发展富有成果的反应。本文分为4部分,首先开宗明义解释命题的基本内涵,其次合理地用一些实例加以证明;复次,阐明社会法努力趋向经济法这种方法诸种实用的优点。最后,作者揭示了这种范式转变对社会法科学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业合乎道德性的论争贯穿了整个商业发展的历史,商法的发展史即是一部商业道德的完善史,没有道德支持的商法是虚无的,而不由法律体现的商业道德则赢弱无力。中国商业发展曾经出现或者正在出现商法与商业道德的背离,商业道德的缺失比商法的缺失更加损害商业的发展,商法的实质精神追求是商业道德。  相似文献   

20.
教育法的独立性并非由部门法特征确认;相反,教育法的独立性确证了教育法能够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存在。教育法的独立性是由教育法的类型化特征确定,该特征为狭义教育法律关系,属于教育法的核心范畴。在教育法不断发展的阶段,需要以狭义教育法律关系为中心,突出节点性问题研究,以狭义教育法律关系及其体现的教育价值辐射教育法节点性问题与细节性问题,进而构造教育法体系,形成教育法的规范秩序,稳定教育法的规范范围,进而确保教育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