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刊客沙发     
尊敬的大科技杂志社:各位敬爱的编者,你好!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我很高兴拥有贵刊,这本书是我刚刚认识到的,是一位朋友介绍给我的,之前没有《大科技》的时候,我只是泛泛读一些杂志,如  相似文献   

2.
读编往来     
杂志社的编辑同志们:你们好!我是一个非职务发明人。我从小就爱“捣鼓”,热衷于搞小发明,虽然工作多年,但业余时间我还是一直没有放弃我的爱好。其中,有几项发明获得了专利授权,令我备受鼓舞。自从我偶然发现了《中国发明与专利》这本杂志后,简直是如获至宝,每一期的每篇文章我都反复读上好多遍。说实话,我感觉从今年开始,杂志的风格有了些变化,一些比较冗长的文章减少了,读起来比较轻松一些了,不知道其他读者是否也有同感。毕竟我们这些发明人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希望杂志能多刊登一些实用的知识和信息。衷心祝愿《中国发明与专利》越办越好!浙江省嘉兴市崔先生  相似文献   

3.
我们是自考生 在没有黑板的黑板上读象形文字 在没有荧屏的荧屏上读天上的星星 在没有老师的老师眼睛里读智慧  相似文献   

4.
梦中的心灵感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底有没有心灵感应?很多事情仅仅是巧合吗?有人认为,如果有心灵感应,那么人在做梦的时候应该效果会更明显,因此他们做了几个试验。结果如何?还是你自己去读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5.
致远 《知识窗》2008,(10):53-53
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诗经里的那些情事》。轻盈灵动的文字,缠绵悱侧的爱情,再配上曼妙的插图,简直珠联璧合,妙不可言。因为喜欢,所以就多读了几遍,因为多读了几遍,所以就想起点事来。  相似文献   

6.
读者声音     
《今日科苑》2011,(7):180-180
<正>从本期起,我刊将陆续选登读者的一些来信以求改进我们的编辑出版工作,欢迎您来稿惠评。【宁夏自治区老科协】"杂志的整体风格感觉挺好,内容很新鲜,办的很专业,希望越办越好……"【中国老科协铁道分会】"内容充实,很喜欢读……"【甘肃省老科协】"很喜欢这本杂志,我们也会一直支持下去……"【福建省晋江市老科协】"对杂志很喜欢,会一直支持你们的工作,我们已订阅全年杂志……"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GreenCar新能源汽车》杂志 你们好!我很喜欢读你们杂志里的编读往来,记得新闻出版业先辈邹韬奋讲过:“读者来信是报纸杂志的维生素”,只有加强编读之间沟通,相互彼此了解,编辑读者心连心,杂志才能办得日日新。我的二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志玲 《科教文汇》2008,(34):109-109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语文教学没有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就像作文教学没有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一样,肯定收不到任何实效。只有让学生多“读”书,才能从多方面受益。而且还要充分尊重孩子们丰富的个性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9.
真实的"谎言" 格雷戈里·赫勒是一位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1970年12月,19岁的他在经历了长达18个月热带丛林的军旅生涯之后退役.侥幸的是,那段枪林弹雨的生涯并没有给他造成丝毫的皮肉伤害.回国后他读大学,再后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并娶妻生子.  相似文献   

10.
刊客沙发     
大科技编辑部:你们好,阅读你们的杂志已经四年了!那时我正读初三,每天都会向报亭跑,以寻求一本科普杂志!我找到的是《科海故事》(周刊),一本书里仅用了两张纸写科普内容。当我看到《大科技.科学之谜》陈列在报刊亭中时,随意翻了翻,我心中一阵狂喜!当即买了下来。四  相似文献   

11.
<正> 《创富志》是国内研究商业模式最权威的杂志。我已经是《创富志》的老读者了,但每读一次都会有很深的启发,对我做企业有很大帮助。所以我想,这么好的杂志就不应该藏着自己一个人看,所以,每期我都会买很多本,分给身边的朋友和同事。  相似文献   

12.
张军花 《科学中国人》2014,(2S):245-245
《小学语文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可见,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语文课堂上,诸多原因使朗读教学不能真正完成任务:有的是教师的讲和问代替了学生的读;有的是读前没有明确要求、读中没有适时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反馈;还有的是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有限,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只重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不可过河拆桥也不能过分苛求──读《一位有功之臣的遭遇》有感而发李建华几年来,每收到《发明与革新》杂志,无论工作多忙,也要先睹为快。尤其是这一次(指1996年1月号),当时我正在吃饭,儿子把杂志递给我,我一边吃,一边翻。当看到《一位有功之臣的遭遇》(以...  相似文献   

14.
“读编往来”栏目编辑:您好!我在学校科技处工作,与贵刊相伴已近2个年头了,每期杂志邮来,我们都是全家三代轮着翻阅,其乐无穷。借“读编往来”的平台,我代表我的全家衷心的祝愿贵刊  相似文献   

15.
发光的水     
据《大科技》杂志(2006年第10期)介绍:40多年来,人们对“姆潘巴现象”作了种种探求和解释,但至今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和结论。根据我的看法,“姆潘巴现象”并不那么复杂,因而也不难解释。  相似文献   

16.
向高手靠拢     
美国有一位农家少年叫阿瑟·华卡,在杂志上读了一些大实业家的故事后,大为感动,很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便想前去拜访他们。有一天,他跑到纽约,也不管几点开始  相似文献   

17.
面向读者、贴近读者是期刊生存的根本,也是<司务长>杂志编辑部长期坚持的办刊宗旨.但是,要办好杂志,没有一支好的作者队伍,"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司务长>杂志经过编辑人员20年的勤奋耕耘,已成为全军基层后勤官兵喜爱的刊物.  相似文献   

18.
除了专业从事传媒工作的人,其他大多数人接触传媒的时间是在业余时间。根据今年年初一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居民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选择看电视。这在诸如看电影、读报纸、看杂志、业  相似文献   

19.
刀尔登 《今日科苑》2007,(15):110-110
读包拯事,总有几个疑惑。一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二是他弹劾张方平的上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三是他为什么不笑。  相似文献   

20.
我是《今日科苑》杂志的忠实读,看了你们最近几期的法律解答,受益匪浅。前不久我医院被药监局处罚了20万元,我对此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在开庭过程中,被告举了大量的证据,既有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还有录音录像,弄得我措手不及,结果我由于没有充分证据而败诉了,对此我非常气愤,我不知现在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