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 )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增长趋势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很低。1980年以后 ,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出现大幅增长。1980年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是 14 9% ,发展到1995年 ,青少年犯罪率高达 2 4 4 %。(二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暴力化、组织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现代化就体能来讲 ,一般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 ,但未成年人主要依靠团伙犯罪。团伙的组织形式也由松散趋于紧密、人员由流动趋于固定 ,个别团伙甚至订有“行动纲领”。同时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虽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素养很差 ,但作案方式却…  相似文献   

2.
<正>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占70%。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青少年由于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作案时容易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根据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来,团伙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团伙成员趋复杂化,成年人与青少年相互结伙作案增多。这种团伙犯罪形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团伙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形式了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特点,探索青少年闭伙犯罪的心理原因和预防措施,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团伙犯罪,对促进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它严重危害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而其中,青少年团伙犯罪又是一种主要形式,它比单个的青少年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视角,在对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心理预防、社会预防和综合治理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莫利 《教育导刊》2008,(3):45-47
近年来,广州市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审判生效的刑事犯罪未成年人有514人.2001年为935人.2004年猛增到1584人,2005年达到1233人,2007年1月到10月,广州两级法院共受理独立编号的涉少案件已达到2254件。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荣康表示.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愈来愈残忍,团伙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有的帮派甚至发展成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被认为是继毒品、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令人担忧,在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等方面表现出低龄化、暴力性增强、团伙犯罪增加、犯罪动机突发性强等新的特征。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傅涛 《河西学院学报》2009,25(4):65-66,74
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对青少年犯罪特点和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帮助他们构建和谐完善的心理和人格。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属于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方式。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结构严密,犯罪系统呈开放性,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犯罪目标、并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采用暴力、恐怖、贿赂腐蚀基本手段等特征。有组织犯罪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结伙犯罪、团伙犯罪、犯罪集团、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犯罪等类型。虽然在性质上有区别,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应视为都是有组织犯罪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列入打黑除恶的重点打击对象。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一)团伙犯罪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拉帮结伙进行团伙犯罪的情况明显加剧,帮会色彩日趋浓厚。据某省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去年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而且现在的少年犯罪大多数是以侵害财产、人身伤害为主要犯罪动机和目的,以结伙抢劫、盗窃、绑架、敲诈为作案手段。有的团伙有自己的帮规、有会徽、有纪律有分工,已具有黑社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1.
邹劭坤 《考试周刊》2009,(20):234-235
青少年犯罪是近年来频频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犯罪形式,其有着犯罪群体年龄小、犯罪率高、犯罪手段多样化等特点。本文从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与社会环境出发,结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分析观点,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的女性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在主体上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偏低;在主观方面动机多与“钱”、“情”有关;在客体上呈现出整体集中性和地域分散性的特点;在客观方面行为手段较隐蔽,组织形式开始向独立型发展。女性犯罪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危害性很大,不仅危及下一代的健康,可能引发青少年犯罪,而且女性犯罪是导致男性职务犯罪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游戏性犯罪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社会”特征的犯罪类型。从犯罪年龄看,游戏性犯罪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从犯罪人数看,游戏性犯罪以团伙犯罪为主要类型:从犯罪动机看,游戏性犯罪以开心、取乐、消遣或刺激为驱动力;从犯罪性别看,游戏性犯罪一般由狂妄自大的男性青少年组成。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体系的构筑——从实证研究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犯罪主体文化程度低下,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团伙犯罪居多等特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不良社会现象及环境是重要客观原因;构建预防青少年犯罪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实施"家庭细胞"工程、"校园育苗"工程、"社会防护林工程"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 全球性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孩子 是家庭的希望,家长在子女身上倾 注数不尽的关爱;孩子是民族的希 望,民族文化和精神在他们身上传 承发扬。因此,孩子出了问题,违法 犯罪,无疑让人痛心。然而不可回 避的是,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新的趋 势和特点:在校生、辍学生犯罪率呈 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居高不下;大 案要案多;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 化;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 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面临着 越来越大的压力。 一、“问题少年”现状堪优 2003年发生在北京的“蓝极 速”网吧纵火案,失去家人照料的少 年张…  相似文献   

16.
目前,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全球的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青少年所占比例大、人数日益增多、犯罪年龄相对提前、蔓延快、手段凶狠、危害严重、团伙犯罪突出等等。要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就要很好地研究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成因,才能有效地教育和转化违法犯罪青少年,使之成为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7.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分析G市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案件,可以看出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团伙犯罪增多,犯罪主体主要是逃学或辍学青少年且呈低龄化趋势。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体制原因是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直接原因是农村教育与管理的缺失,主观原因是留守青少年的道德修养不高。我们应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与监护体系,遏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智能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涉黑团伙犯罪、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率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犯罪的性质、成员组成、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盗窃案件多。盗窃案件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居首位。盗窃的物件从小到自行车零件,大至高档轿车的标牌、电脑、入室盗窃大额现金等无所不有。据长沙市的调查表明,2004年以来,盗窃犯罪中青少年占到了60%以上。盗窃的范围广、对象多、作案手段“高明”、技术“先进”、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其二,犯罪人员中闲散人员多。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是社会闲散人员,这是与社会闲散人员本身所具有的无固定职业、缺乏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