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有感而作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也是作文的源泉。小学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的、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  相似文献   

2.
因爱之名     
这是一本写给心里有爱的人,以及曾经爱过的人的书,它是一本关于“爱”的人生哲学读本。每一个故事都是关于爱的解读。爱是我们生命的主题,因爱而生,以爱之名,我们才活得坚强而美丽。本书里的青春之爱、悲伤之爱、初恋的爱、遗忘的爱、温情的爱、尘世的爱、孤独的爱、美好的爱、沧桑的爱,成就我们人生的大境界与爱的最高内涵。  相似文献   

3.
一、爱的类型:小学生对师爱、父爱体验偏少 “爱的类型”是指不同主体间的爱。所有文章共谈及“爱的事件”335次,不同主体间的爱涉及:学生对老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同事之间的爱、父爱、母爱、其他家人之间的爱、领导对下属的爱、对自然和生命之爱,对他人、国家、社会之爱等。  相似文献   

4.
"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从教的首要条件。这是理论逻辑,更是实践常识。那么,师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首先,师爱不是"私己的爱"。私己的爱是个人之间的爱,包括友爱、情爱、手足之爱、亲子之爱等。私己的爱可以很动人、很感人,因为爱的主体可以为爱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学生不等于会爱学生,对学生的爱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就难以充分发挥爱的教育作用。可见,教育没有爱不行,教育仅有爱不够,教育还须有爱的艺术。就实践层面而言,爱的艺术是爱的具体化的艺术,教育之爱的艺术是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的艺术。教育的秘诀就是通过对学生具体的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和宽容等言行和神情,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爱。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一生那几次牢记最深的感动一定是与爱有关。人的一生中相伴最长久的也是爱——与家庭相联的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与社会相关的朋友之爱、师生之爱。真正的爱是付出者与得到者共享的,献出爱者是幸福的,得到爱者也是幸福的。一个充满爱的人生,于自己而言,会是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给予爱的过程.但教育爱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爱。教育者在给予教育爱时要防止以教育为名的三个误区:棒杀式的爱、捧杀式的爱、放任式的爱。实施教育爱的策略:交流认识是教育爱的基础.科学尊重是教育爱的方法,真诚的心是教育爱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的文化育人功能,根治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教育症结,在对国内外关于学校文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小学爱的文化教育”研究课题,从“爱的精神文化、爱的环境文化、爱的制度文化、爱的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实施爱的文化教育、营造爱的文化氛围、释放爱的情怀、实施爱的行动,让爱的文化滋润师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教育爱是教育由他律走向自律,再由自律走向自由自觉的精神质素,我们应该对教育爱有更多的关注。爱的存在包含有主体、客体、载体,爱的发生有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爱有真、善、美三种不同的境界。教育爱是各级教育工作者对所有受教育者的爱,教育爱的发生也必须有教育工作者知、情、意、行的共同参与,教育爱是精神境界的爱。  相似文献   

1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学会爱、用爱教育学生,教育学生学会爱: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2.
爱必用心     
爱,多么温馨的字眼;用心,多么感人的词汇。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多种的爱,父母之爱、夫妻之爱、儿女之爱、朋友之爱,等等,而这诸种之爱其中心莫过于用心。繁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爱岗位、爱学校、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建构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隐喻也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语言的主要形式。通过隐喻,教师可以建构和传达他们关于教育爱的认识和感受。在创作的关于教育爱的文章中,31名小学教师中有26人使用了隐喻,共计47个。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人类及其行为、自然事物、生活事物三种类型。具体包括爱是灵魂和生命、爱是母爱/父爱、爱是旅行、爱是种子、爱是水、爱是阳光、爱是基石、爱是桥梁、爱是钥匙、爱是灯火、爱是动力等13种隐喻。这些隐喻对教育爱的内涵、特征、作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建构,扩展着我们对教育爱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提升人格、唤醒心灵的文化传递活动,爱是教育的精神立场.教师的教育爱应具有教育学意蕴:教育爱赋予儿童生命,教育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爱成就师生的幸福人生.教育爱具有情境性、理智性、生爱性等特点,教师践行教育爱应替代父母关系,构筑爱的灵魂;理解学生,奠定爱的前提;语言沟通,营造爱的天空;积极对话,沟通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爱的教育:一种大德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凤 《中国德育》2007,2(11):14-16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针对目前学校德育中爱的教育的肤浅化、仪式化问题,从爱的教育的对象、方法、内容、目的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学校德育应以爱为中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和爱的需要,感悟爱的力量,践行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心理学讲爱有"真爱"和"非爱"之分,"真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非爱"对人际关系是有害的。在师生关系中"放任的爱"、"糊涂的爱"、"自私的爱"、"专制的爱"就属于"非爱",是教师应该避免的;而"理智的爱"、"‘懂你’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真正的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的爱学生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曹海永 《江苏教育》2012,(25):14-16
在"爱的教育"一百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中,在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中,我们提出构建"爱的课堂",以探寻真正意义的课堂本质和教学理性。在我们看来,"爱的课堂"就是为了爱、感受爱、传递爱、生长爱的课堂,其逻辑起点与归宿是爱,教学方式与载体还是爱  相似文献   

20.
爱是什么?爱是一门艺术,是宽广博大、细致入微的;爱是宽容,宽容孩子的一切;爱是信任,信任孩子的全部;爱是付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教师要以爱生为基础,用圣洁的爱塑造学生圣洁的灵魂,让爱心走进每个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材施教,因人施爱,教师真诚的、理智的、健康的爱会像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