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晶体的类型直接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延展性、水溶性等.而晶体的类型本质上又是由构成晶体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决定的.比较物质熔、沸点的高低,可先判断物质的晶体类型, 然后再根据同类晶体中晶体微粒间作用力大小来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作为选修3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思想方法,具有很强的化学学科特色,其课程目标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主要从原子、分子层面来探究物质构成的基本规律,并通过分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不同类型的物质的有关性质,让学生能够不断深入学  相似文献   

3.
比较物质熔沸点高低的依据安徽省安庆市广圩中学(246008)王华锋众所周知,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熔沸点属于物质的性质,其高低应该由内部结构所决定.物质在受热熔化或沸腾时,吸收的热量一般用于克眼微粒间的作用力,增大微粒间的距离.如果微粒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物质结构是初中化学重点理论知识,也是难点之一。在初中化学各种类型的测试中,这部分知识频频出现。例如,利用微粒结构示意图识别微粒种类,书写微粒符号;利用分子式判断元素化合价;利用元素化合价推知分子式;对各种微粒的电子层结构进行比较;利用元素原子结  相似文献   

5.
抓好"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是搞好化学教学的重要的"基础工程"。在初三刚开始学习化学时,不宜直接提出建立物质微粒观的任务,只能关注物质微粒观的奠基、形成和应用。概括了物质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讨论了如何为物质微粒观的形成奠定基础,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一、课标、教材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是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的内容之一。作为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是从微粒角度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科学,是一门宏观和微观相统一的科学。宏观世界的五彩缤纷、千变万化均源于微观世界的种种奥妙。“物质的构成”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微粒观主要内容的归纳,揭示了微粒观对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苏教版《化学1》的专题1的教材内容、初中阶段微粒观的教学及高中对微粒观的学习要求,提出用微粒观引领专题1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微粒观,引导学生基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8.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微粒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不同层次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微粒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是微粒间的“强”…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之一。文章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从教学论问题分析、基于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建构以“微粒观”为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旨在外显“结构(如何)决定性质,性质(如何)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以“石墨烯”材料为载体,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项目式复习,通过“石墨烯结构分析”、“石墨烯性质解释和预测”、“石墨烯功能化应用及改性”三个进阶性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微粒空间排布”的物质结构认识视角,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升基于结构与性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要求学生从构成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粒的空间结构三个层次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往物质结构的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典型物质与典型结构,困扰于填隙率、晶胞密度等计算问题,而忽视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密切关联。以“传统硅酸盐陶瓷”为素材,选择工艺中的“选土”“制坯”“烧窑”等关键步骤,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主题式复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从“传统陶瓷”向“新型陶瓷”迁移,基于一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知识体系的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纳米结构物质的研究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首先是纳米微粒的结构属性,本文对纳米微粒的结构属性谈了一点初浅看法,阐述了跨层次是纳米结构物质的主要结构特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部分,经常会碰到微粒半径和元素性质的比较,这也是中学化学的一个基础考点,本文就重点来谈谈微粒半径及元素性质的比较方法。1.微粒半径大小规律(1)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2)同主族元素随核外电子层数递增,原子或同价态离子半径均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要求1.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2理解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有关概念及相互联系。3.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结构。二、知识结构该图可以这样理解: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具体微观途径有三条:一条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第二条是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第三条是原子形成离子,离子构成物质。三、内容提示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l)从物质的构成角度来看,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来看,分子、原子、离子都分别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相似文献   

16.
一、比较四大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见表1)例1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和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含有上述中两种相互作用的晶体是( ).  相似文献   

17.
1晶体分类与性质区别 2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晶体的类型1)在常温下呈气态或液态的物质,其晶体应属于分子晶体(Hg除外),如H2O、H2等.对于稀有气体,虽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原子,但应看作单原子分子,因为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范德华力,而非共价键.  相似文献   

18.
[知识要点] 本章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物质结构、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等,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在复习时,可通过以下思路,编织本章的知识网络. 物质结构→晶体类型→物质构成的基本微粒→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规律→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知识.如:[考点分析] 在历年的高考中,本章知识与能力测试点和测试方式主要有: 1.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原子的互称,是指具体原子.在自然界中,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分数(丰度)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19.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高考试题从"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效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20.
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抽象、深奥,教师应从原子、分子层面上引导学生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探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