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现代网络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发展,报纸、电视等也加入到了网络的队伍中,与媒介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各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进行了教学改革。在新举措实施的过程中,专家们强调的是加大对媒介融合的本土化研究与开发。媒介融合对传统的传媒产生重大冲击,国际上,新闻传媒也在根据本国的情况积极进行变革。我国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及时地进行了师资队伍的优化,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本课题针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李红祥 《文教资料》2012,(4):145-146,149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生产已不是由单一媒介单独作战的"作坊式"生产,而是跨媒介的融合生产。与此相适应,新闻记者也要从传统单一型记者变为全能型记者,由单纯的信息生产者转变为知识的生产与管理者。这就要求新闻教育必须整合课程设置,融合教学体系,革新教学方法,适应媒介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专业新闻教育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web2.0网络传媒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媒体的介入,新旧媒介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多,媒介融合被许多学者称为媒介的必然归宿.目前,专业新闻教育已经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媒介融合视域中专业新闻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这要求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者在媒介生态转型下积极适应"大新闻、大传播"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媒介融合或者融合媒介.这是我国专业新闻教育的时代走向.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与发展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务形态的核心概念。媒介融合不仅是不同媒介的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同时,也是对传统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重构。它通过构建新媒体技术平台,对新闻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使新闻业务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新闻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新闻采编系统由单一媒体类型为基础的“新闻编制系统”转变为以数字技术为整合平台的多媒体的“新闻信息与服务提供系统”;新闻报道模式由单线性的平面化形态转变为全方位、立体式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整个媒介行业的运行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各类媒体逐渐开始放弃单一的自主发展转而寻求与其他不同类型媒介的交流合作,形成媒介融合的态势。然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要能够指导实践,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旧的新闻理论教育在面对新的媒介格局变化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及师资与管理人员等的诸多不适应,使新闻教育与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之间相互脱节,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现行新闻教育的改革,期望能够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型新闻人才,期望通过对新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如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技能培训以及培养新型师资等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闻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对整个媒介生态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该趋势的出现对当今的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顺应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去打造中国新型的新闻教育模式——媒体融合型新闻教育模式,高职教育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本文结合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闻专业探索性实践经验,对媒介融合视域下高职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规划、师资队伍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06-109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人才培养要从跨媒体、跨知识、跨文化等方面出发,培育熟悉全媒体业务技能、知识结构多元、思维多元的全能型、复合型新闻人才。为此,需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明确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建设媒介融合型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外媒介融合教学实践平台,走一条复合型新闻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在媒体行业中的广泛运用,现代新闻媒介种类极为丰富,且开始呈现出了多媒介相互融合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之下,新闻业务形态也开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传统新闻业务形态正在经历重构与整合,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其他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将对媒介融合背景中新闻业务形态的整合与发展两部分内容分别进行论述,期望能够为现代新闻行业发展提供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9.
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对地方高校新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高校的新闻教育改革必须坚持与新闻实践相融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与国际社会相融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媒介生态,"媒介融合"应运而生,传统意义的新闻生产从采集、制作、发布等传播流程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传统媒介尤其是传统报业固有的运营模式遭受巨大冲击。在多元媒介的交叉融合中如何适应新形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准确的新闻传播教育定位以及合理的发展规划,调整结构,保证质量,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媒体培养高质量的传媒人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冷热媒介的角度对教学中常见的媒介进行分析归类,提出了教学中使用的媒介是一个冷热转换,动态平衡的媒介生态系统,并对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冷热教学媒介的有效利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教学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晒客”,剖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借用了“媒介变形”的概念,可以说“晒客”就是“媒介变形”的产物,“晒客”的出现表明媒介融合是未来媒介的发展之路,只有坚持这条道路,媒介发展才会适应传播的新一轮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3.
The general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a college course in media literacy. Specifically, the course took a holistic approach to media literacy and was designed to heighten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media structures, content, and impact, as well as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come more critical/informed participants in the media environment. A pre-test, post-test, control group post-test only,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to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verall, students' responses produc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ost-test scores on most (but not all) dependent measur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传媒经济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正在快速发展,中国传媒业要抓紧时机,发展传媒经济,拓展传媒市场,促进传媒业的健康发展。传媒经济管理人才奇缺,开发传媒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在大众传媒的功能和影响日益增强的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地判断、选择、利用大众媒介及其内容,并能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通过对桂林高校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桂林高校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接触媒介的动机,接触媒介的行为,利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及对媒介的批评能力等方面的媒介素养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媒介内容能够进行自发性思考,但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对媒介道德规范认识模糊,自律意识有待加强,对媒介文化的认识不足以及对学术资源使用不足。  相似文献   

16.
流媒体技术是在21世纪成熟的一门新兴的网络实时传输方式,它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领域。流媒体技术包括数据采集、信息编解码、存储、传输、播放等环节,具有一套独立的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刘虹 《海外英语》2012,(10):279-281
The present paper concerns itself with a general review and analysis of British mass Media.The first part starts with an introduc tion to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ritish mass media.The second part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major branches in the realm of British Mass media-the Broadcast Media and the Print Media.Thirdly,the British media’s coverage of Beijing Olympics is pre sented to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the well accepted classification of UK mass media,especially newspapers and television as well as its in fluence.  相似文献   

18.
媒介技术在影响人类的同时,促使人们思考媒介技术与人性的关系.媒介环境学派领军人物刘易斯·芒福德和保罗·莱文森对这个问题都有独特角度出发的思考.芒福德认为媒介技术是生命生物意义上的延伸,从而将自然生命与媒介相连.技术可以有利于人性,也可以不利于人性,互联网技术的文化编码是如胜,有利于人性,是对生命的复兴.莱文森也将媒介技术与生命相连,将人性与媒介进化结合思考.芒福德和莱文森都对生物及其在环境中的存在规律给予重视.从媒介发展的角度讲,媒体不仅不能改变人性,还要依人性而改变,媒介作为人性主导的技术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将戴伊教授的《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笔者较深刻领会了一些他的媒介伦理思想。因此笔者从六个方面简单介绍戴伊的媒介伦理观:媒介道德的主体,德性论倾向,伦理两难境地,对义务的划分,传播行为道德价值的评价机制。SDA道德推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谈了戴伊的学术成果对中国媒介伦理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