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后现代课程观代表人物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版,引起了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课程改革研究者的关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汲取多家思想精华,对于现代课程观具有重要启示。在阐释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寻找后现代课程理论与思想政治课的契合点,汲取其合理成分,可以为构建有效思想政治课堂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解释了何谓后现代状况之后,以美国后现代重要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秘密融合》为范例,阐释了美国后现代叙事的主要特点。此外,还通过讨论《秘密融合》的故事,证实后现代叙事显示了德里达所说的社群自我破坏性的自动免疫逻辑。  相似文献   

3.
柯布(John B.cobb,Jr.)教授是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建构性后现代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现任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美国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克莱蒙研究生院终身教授。他1952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柯布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过程哲学、可持续经济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学者。已发表著作数十部,代表作有《后现代公共政策》、《建构性后现代哲学的奠基者》、《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为了共同的福祉——面向共同体、环境和可持续未来的经济》等。他应邀于2005年10月28至31日到我校讲学,作了题为“Constructive Postmodernism”的精彩学术报告,以西方哲学话语对建构的后现代主义作了一番梳理,其中不乏独到、精辟之论,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这次报告的汉语翻译是我校柏敬泽教授。应师生要求柏教授将全文译成中文并注释,以便读者准确、深入地理解柯布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现把两位学者的共同劳动成果刊登出来,以飨读者,一为庆祝“广西师范大学后现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二使更多的人了解柯布教授的学术观点,增进国际、校际之间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课程专家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点引入课程理论研究。后现代课程理论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的《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下面着重阐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一、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描绘了一幅后现代主义以及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开发范式的图景。多尔首先从科学——神学——生态学而不是美学——文学——政治学的维度对现代范式封闭观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笛卡尔主义、牛顿主义、博比特模式、泰勒模…  相似文献   

5.
唐·德里罗是美国后现代作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大都会》被誉为后现代社会的万花筒。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分析《大都会》中所反映的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从而探讨唐·德里罗对以纽约为代表的繁华与危机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现代课程范式生成于世界性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背景下的后现代教育思想,是在对前现代课程观的追溯和对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1993年,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教授出版的《后现代课程观》,被公认为是以后现代视角研究课程问题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艺术地再现了后现代美国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美国消费社会建构的三个关键领域——媒介影像、消费行为和大众文化,成为美国后现代社会的景观。《白噪音》展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的两大消费行为——看电视和购物,同时,揭示了美国大众文化甚至学术研究也趋向商业化。这些异化消费使得人们丧失了主体性,陷入了精神空虚、焦虑、孤独与异化,并导致垃圾激增、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释《葡萄园》中美国人混乱的生活状态,笔者提出了后现代社会里美国人的信仰危机,研究了品钦对《圣经》话语、美国梦和佛教教义的解构,从而得出是美国人的信仰危机造成了后现代社会里美国人混乱的生活状态。该结果对研究品钦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通过改写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别具匠心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戏仿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后现代的精神。同时,小说也凸显了后现代文学的互文性和颠覆性等特征,为后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欲望号街车》和《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布兰齐和麦琪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前者将命运寄托于男性,最终走向毁灭;后者坚强独立,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两位女主人公的个性差异反映了作者田纳西.威廉斯妇女观的嬗变。这种嬗变与其早年的家庭环境和美国20世纪50-60年代的妇女运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文学理论家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所提到的西方资本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下的文化包罗万象,宗教、意识形态等为主的中心力量被消解,表现出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碎片化、无深度的概念。基于后现代文化理论,分析了后现代文化语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挑战,结合后现代教育学、课程观、叙事话语理论,开拓、探索思想政治课堂叙事与话语体系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妇女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妇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地位,使她们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活跃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但进入80年代后,妇女运动陷入低靡。究其原因,除了政治势力的干涉和妇女运动组织的内讧分裂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隐藏在事物背后阻止女权运动继续发展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晚期资本主义阶段,主体的消失或精神分裂症成为与其相对应的后现代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根据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是物化的力量最终使指符和意符分裂并使意符消失,因而才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或主体之死。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家诺纳德·苏可尼克的短篇小说《威尼斯之恋》和《赚钱》则说明了在晚期资本主义极度物化的社会中主体的消解。笔者认为这种物化的力量主要表现在物化对主体历史感的消解和物品商品化对人的主体性的消蚀。因此,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解读苏可尼克的作品,并思虑主体被消解之后的去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音乐与身份的自我叙述”这一独特视角,结合有关身份认同的后现代理论,以及流行音乐理论,对小说的人物、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叙事方法等进行了认真分析,探讨了小说与“身份认同”的后现代理论与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爵士乐》是一部挑战美国主流文学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试论巴塞尔姆《气球》的后现代特征及其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后现代小说新一代作家之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中篇杰作《白雪公主》被称为后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之一.就体现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而言,其短篇小说也毫不逊色.他的《气球》就是一篇突出后现代特征--"不确定性"、"碎片性"、"平面性"的短篇范例.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教师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批判与解构,其影响业已波及到文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神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并与现代教育发生激烈的“碰撞”,特别是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的问世,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现代文化建立在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世界观、杜威的经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的导言中所言:“当这种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引入学校教育之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生成性评价是生成性教学视野下的评价形态1.生成性教学是当今教学的主导思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最早将生成哲学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重要的是生长的过程、改善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成果和结局"[1]。对生成性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是以美国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研究者。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从构造主义、经验  相似文献   

18.
施沃伦作为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主要代表,其"女权回归"的思想在美国妇女运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随着人性的成熟,男女同体的统一人格将取代男女二分的不健康人格.女权的回归带来"共创"、"共赢"的理念和全球主义的价值观以及环保主义的全面发展观,进而改变资本主义的竞争本质.  相似文献   

19.
一、生成性评价是生成性教学视野下的评价形态1.生成性教学是当今教学的主导思维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最早将生成哲学与教育教学联系起来,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重要的是生长的过程、改善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成果和结局"[1]。对生成性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是以美国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研究者。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从构造主义、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批判与解构,其影响业已波及到文学、哲学、历史学、数学、神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并与现代教育发生激烈的"碰撞",特别是美国学者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的问世,在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后现代文化建立在混沌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世界观、杜威的经验认识论的基础之上,并对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正如小威廉姆·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的导言中所言:"当这种新的更为微妙的秩序引入学校教育之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