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天文科学数据量已经从GB量级进入到了TB量级。如今,正在从TB量级向PB量级迈进。天文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了数据密集型时代。面对海量天文数据对存储、计算、带宽、软件甚至工作模式等方面的需求,天文学家连同信息技术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正努力使基于天文数据的知识发现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旨在实现科学数据互操作的虚拟天文台就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它将为数据密集型时代的天文学研究和教育科普提供一个信息化环境。天文信息学则从天文学一个分支学科的高度去考虑天文学的长远发展。文章论述了天文学研究在数据密集型时代所面临的需求,介绍了天文学家为应对数据密集型挑战正在研究开发的虚拟天文台技术,探讨天文信息学所包含的内容和发展天文信息学的必要性,展望了中科院统筹规划天文领域科研信息化工作,建设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科学. 说它古老,是因为天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元代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我们有着令人羡慕的两千年不间断的天文记录,有着精确的历法理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生机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天文学在中国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最早的天文台建于夏代;元代曾经在北京建立的司天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台。我们有着令人羡慕的两千年不间断的天文记录,有着精确的历法理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评论》2008,25(1):122-124
美国天文学家哈勃(Hubble,Edwin Powell,1889—1953)(邮票H31a)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天文学家海耳^H3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他在该校时即已获数学和天文学的校内学位;但毕业后却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法律,1913年在美国肯塔基州开业当律师。后来,他终于集中精力研究天文学,并返回芝加哥大学,在该校设于威斯康星州的叶凯士天文台工作。在获得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和从军参战在法国服役以后,他便开始在威尔逊天文台(现属海耳^H3天文台)专心研究河外星系并做出新发现。他在那里可以使用254cm(100英寸)望远镜,并在那里度过他的余年。  相似文献   

5.
1846年9月23日这天夜晚,天文学专业学生Heinrich Louis d’Arrest的这句喊话响彻柏林天文台的穹窿,随后这句喊话传遍各大天文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术期刊使用计量单位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文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计量单位也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专业特点.对8种1997年最后一期天文学术期刊(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天文学进展、云南天文台台刊、紫金山天文台台刊、上海天文台年刊、陕西天文台台刊、Publications of the Beijing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北京天文台台刊英文版))常用计量单位统计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归为二类:(1)使用非标准计量单位;(2)计量单位书写混乱不规范.本文列出了8种期刊中常见的错误,并对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提出个人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带头学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而出现,最早的功能是“授时”和“编历”,即确定时间和编制历法,服务于农业和畜牧业等。天文学同时是一门年青学科,他朝气蓬勃,不断取得新突破,不断刷新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云南大学天文学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近年来,云南大学充分发挥天文观测的区位优势和人才培养的学科优势,大力发展天文学科。2012年10月,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联合设立“熊庆来天文菁英班”,开展了天文学本科教育。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但其实很少有科学家将科普做得很好,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我见识到了一位将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博士毕业后留台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他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天文学数据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9.
时间的故事     
《中国科技信息》2013,(24):149-149
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与英国国立海事博物馆在新千年来临之际举办了一场盛况空前、别具一格的展览,名为"时间的故事"。这场展览得到全球数百家博物馆、美术馆及包括英国女王在内的个人藏家的鼎力支持。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台长克里斯滕·利平科特女士邀请各领域顶尖学者参与盛事,并策划了这本主题图文书。每位学者撰写一篇相关领域以时间为主题的文章,配以相关展品图片及解说,经过精心编排,汇成一部集科学、哲学、天文学、医学、艺术、宗教、历史等多学科跨文化的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  相似文献   

11.
Astronomy thrived in Europe during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bu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utilitarian mind-set opposed it. John Quincy Adams's oratory in support of American astronomical discovery reached its peak during congressional debate over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838-1846). During this debate Adams countered proposals to found a university with plans for an observatory. His addresses to congressional and public audiences about observatories and astronomy were intended to foster interest in the science and encourage the growing astronomical community in America. Although the U.S. Naval Observatory in Washington, D.C., was established before the Smithsonian debate ended, many considered Adams its political father. Adams composed his speeches on astronomy in a systematic manner, following neoclassical principles of rhetoric that he had taught at Harvard University. His speeches both in and outside of Congress show evidence of the rhetorical principles he conscientiously used in the service of astronomy.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天文观测和空间探测研究近几年发展迅速,现有观测网络已初具规模,一些新的大型科技计划正在酝酿。如何发挥好已有装置的科技效益,如何科学布局未来的发展等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性问题。文章梳理了天文科技在国家总体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综合比较并分析了国内外天文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态势,并对我国天文望远镜和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把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全新的思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将推动着壮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文章对广西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天文科普文化与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广西开展天文科普旅游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菁 《大众科技》2012,(5):143-146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它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同时,能不断地开拓着人们的视野。开展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开展青少年天文科普活动之现状和问题,提出在天文科普教育活动中,突出把握好"五性",并以天文观测为核心,开展天文科普教育活动等对策,以实现我国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射电天文学的各项研究和进展,如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研究,脉冲星、超新星和星际磁场研究,黑洞和AGN研究以及宇宙学研究等。结合这些研究,介绍射电技术方法的研究和主要的设备能力建设情况,并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天文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天文学的成就。在分析了新世纪初天文学发展的动因后指出 :一批大型地面和空间观测设备的建成 ,会导致出人意料的新发现 ,从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暗物质、黑洞、天体剧烈活动、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等天体物理领域可能出现突破性进展。由于基因组学的牵动以及行星探测投资的增加 ,地外生命科学将迅速推进。最后对中国天文学发展做出了乐观的预期  相似文献   

17.
The Partner Group does research on cosmic magnetic fields using radio astronomy methods. Magnetic fields are found in every astronomical object: the Earth, the Sun, planets, stars, pulsars, the Milky Way, nearby galaxies and in distant radio galaxies. The role of the magnetic fields in the cosmic universe has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 mainly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eir observation. The Partner Group has executed several successful observational projects using the 100m radio telescope in Effelsberg, the Very Large Array in the USA and the Australia Telescope National Facilities to collect polarization data tracing the magnetic fields in the Milky Way. The group further plans to install a 6cm receiver system in a 25m radio telescope in Urumqi next summer to make polarization observations that give an unambiguous picture of magnetic field structures emerging from the disk of the Milky Way.  相似文献   

18.
The Einstein Probe(EP) is an international mission initiated and l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 to observe high-energy transients, a type of astronomical objects whose temporal dynamics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e and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in basic physics. Expected to fly at the end of 2022, it will close a long-existing gap in X-ray astronomy. Dr. JIN Chichuan, a researcher of the EP team has the story.  相似文献   

19.
日像仪太阳图像重建是获取高分辨率图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为加快收敛速度而提出的Skilling-Bryan最大熵算法是天文图像处理主流算法之一。通过对SB算法在搜索方向上的改进,使原算法由于近似而产生较大误差时可以自动得到校正,达到了快速与准确的和谐统一。最后,利用两种算法对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拟建的日像仪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算法的重建图像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而时间效率与原有算法相当。大量仿真则证明了算法收敛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