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弥补了品德课的缺憾,使学校德育体系的多元性、完整性、实效性得到体现,使德育品位实现升华。美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德育能动价值是多重性的,“润物无声”是其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旨在通过理清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区别与联系,分别阐述实现两者的方式、目标及其现代意义,从而论证实施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审美教育和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赵静 《中学文科》2007,(10):46-46
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学校中以美术、音乐等艺术为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门。美术教育一定要进行审美教育,而不是把美术课当作单纯技术训练的课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绘画艺术,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寓思想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青少年接受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的语言、举止、服饰无不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初中美术教育是一种通过美育(审美教育)、术育(双基)和德育(思想教育)而进行的学科教育。加强初中美术教育,就要更新与提高教学观念,培养与启发创遣能力,创意与设计课堂教学,宽容与鼓励作业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重在以美育人、寓育于美.高校美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延续和拓展.其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贯穿于整个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一条主线.作为一个社会人,只有具备了审美能力,才能具备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才能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实现美术的传播、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与"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局限在说教和空洞的理论中,难以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中,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也难以适应教改工作的发展;德育应着重从审美教育入手,开展“广泛的文化情景”教育,以实现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实施德育最重要的基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而中小学美术教育在德育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只有寓德育教育与美术教育之中,将德育升华到美育教育。注意"双基"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育人宗旨,使德育在美术教育中升华。  相似文献   

9.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10.
普通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美术教育。它的本质是审美教育。但它往往被视为德育、智育的附庸,又有向专业美术教育看齐的倾向,从而常常会偏离自己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借鉴了几大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试提出了普通美术教育应采取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并从具体操作层面探讨了该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德育审美化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德育审美化,就是从美学角度,用美育方法来改革德育课,使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向美学、美育靠近,使德育向审美化方向发展。其依据是:德育本为真善美;美育应以德为魂;以美育德可使德育走出困境,开创新的局面。德育审美化,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编写出德育内容,美学形式的新教材;其次是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就是传播媒介的形象化,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增强德育教学的审美性,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好道德的陶冶。  相似文献   

12.
美育和德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德育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和品质,是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与美育的融合教育,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益于塑造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统一的心灵世界。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应以走进学生心灵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目标的融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内容的融合;以建设优雅的教育情境为诉求,实现德育与美育途径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德育审美化是近年来提出的旨在解决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之间矛盾的一种德育思想。对德育审美化的研究历程以及审美化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发展进行回顾,系统地介绍德育审美化的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德育审美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顾颉 《中国德育》2006,1(7):9-12,21
美育与德育的融合是指美育与德育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教育情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道德和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实施审美型德育要贯彻审美感知与道德认识相促进、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相融合、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相统一、道德实践与审美实践相同步的原则。给德育以审美视点、形象美感、更多的情感投入和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道德建构,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可接受性、感染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目前学界对其美育思想缺乏系统的思考和全面的探讨。王夫之美育的终极目标即使人实现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人生境界;王夫之认为美育应与人生过程相始终,是人面向理想境界对自己当下人生的无限超越的过程;王夫之重视培养完美和谐人格的美育过程中诗乐所起的作用;他还探讨了教学过程中美育原则的应用等。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王夫之的美育思想处于集大成又使之走向历史终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檀传宝 《教育学报》2005,1(1):43-50
德育对美育所具有的辅助作用首先表现为德育通过对审美主体的原创性状态、原创性的活动的改造去促进美育。同时道德因素不仅影响美育目标的构成,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成为美育活动的内容本身。德育对美育的目标(人格建设)、内容(道德美育)、实践(行为美育)等美育过程内部环节也存在重要影响。德育对美育作用的解释必须特别注意分寸,否则就会出现将美育活动德育化或用德育取代美育从而葬送美育也葬送德育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中非德育学科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出现严重的德育缺失现象,德育问题引起强烈关注。强调专业课教学是德育渗透的载体,是对大学生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研究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实现高校全过程德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而艺术美育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道德情操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促进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渗透,发挥各自的作用和功能,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不仅是学校里的施教对象,同时也是社会传播网络中的开放受众。大学阶段应加强闲暇生活的审美教育。闲暇美育的传播是一个过程,教师在过程中要有清醒的定位,有效的控制,并努力寻找良好的是持。闲暇美育是闲暇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美育目标具体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