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2.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一、课前.要学会“闻”。“闻”就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这样,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幽默默风趣,使学生人人爱学,乐学。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和卖际经验出发,选取他们感兴趣、可探索、可操作的素材作为问题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购物”一课。我利用角色扮演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创设“今天我当家”的情境,  相似文献   

5.
张岩宏 《山东教育》2005,(19):106-106
尽管教师们一说到底的满堂灌现象不见了,但教师说教还是占主要地位。如“色彩的心理联想”一课,本来可以让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展开丰富、生动的联想,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的良好效果,使这节美术课成为学生放飞智慧和才智的天空。可教师却一个人津津有味地讲自己的联想,由自己的联想代替、包办了学生的联想,足足用了20分钟。再如纸工制作的教学内容,这可是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的极好机会,而老师却针对制作的意义、制作的方法、制作的注意事项,还包括制作时要遵守哪些纪律,讲了全课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时间显然太少了。  相似文献   

6.
马莉花 《考试周刊》2010,(41):128-129
一、案例背景 听多了英语“获奖课”、“交流课”.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如今的课堂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失掉了一些秩序、一些威严,却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轻松和自由。然而,在《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并取得一定成绩的今天.有专家却为此而“深深的忧虑”。因为专家所听的大多是反复试教、精心锤炼的“精品课”,相当一部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的甚至是耗时数月的“表演课”,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不管是哪种版本的数学教材,练习课所占课时均在五分之三左右。如伺使练习课如新授课股“完整”、“智慧”、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练习课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发展与提高?经过对我校省级重点课题“‘三习’开放式课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子课题之一“高年级数学练习课的实践研究”,一个多学期的实践与思考,我对练习课有了些许初浅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三学生在高考数学总复习时眼高手低、急于求成,不愿精读课本、喜好做题,致使传统复习课在教法上众口难调的境况,我摸索并采用了“题组诱导复习法”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题组诱导复习法”就是以题组为先导.使学生在题组的诱导下,通过对一个个题组的讲、练、评、析,达到巩固所学、深化所学、培养能力的目的的一种复习课教学方法。其操作程序如下。一、题组引路.编织知识网络实践证明:于巴巴地重复概念、罗列公式及定理的注入式教法提不起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让学生无目的地去看课本,也令学生乏味。但新颖、适量的题组却…  相似文献   

9.
纵观当今的学生评价,大多是由教师依据“一定的标准”甚至个人的意向,对学生作出评判,学生无权选择也极少参与评价。如何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评价成为学生前进的“加油站”、发展的“推进器”、个性的“生长点”呢?我以为应创造适合学生的评价。一、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考查内容及方式这种选择,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为目的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应进行“四变”:1.变教师命题考学生为学生自我展示。如音乐考查可以让学生选择声乐、器乐或舞蹈中最“拿手的”项目进行展示,美术考查不妨请…  相似文献   

10.
王九红 《江苏教育》2007,(10):41-43
最近应邀开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果使我感到很棘手。每班大约有十几名学生由于参加了各种课外的数学辅导班,他们提前学习了这部分内容。面对这种情况,是立足于现有的学情进行设计和教学,还是调整上课学生使之变得“整齐划一”以便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教学技艺?最终我选择了前者。毫无疑问。学生的差异会给教学带来诸多的“麻烦”,给课堂教学和管理行为增添难度。但是差异是现实存在着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的做法是做到“四让”(即: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三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四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目标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外部诱因。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应及时,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为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部分同学对上思品课的兴趣不高,如何让思品课真正贯彻落到实处呢?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让思品课堂“活”起来,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从厌学变成乐学,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关键性因素.其次我们对思品课教学应不断探索,研究“如何才能使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统一起来”.这是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卷讲评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在试卷讲评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下的试卷讲评课,需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通过合作学习为了改变现有的“一言堂”的试卷讲评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苦恼考试,将测试看作是一种自我提高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好的交流,通过试卷的讲评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宗彦 《山东教育》2005,(34):29-29
今天要上的作文课是“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克隆,克隆在医药、基础医学、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作用。然后讨论自己准备写“克隆”什么,“克隆”的东西对人类有什么益处。让学生扮演“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采访“小科学家”——同学们的“克隆”理想。孩子们的思路渐渐打开了,便开始动笔写却来.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临城县第二小学是一所县直小学。学校有34个教学班,学生2000人,教职工100人。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幸福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多措并举,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上午第三课增设五分钟演讲。学生可以演讲身边的所见所闻。2.三至六年级学生各自编辑三本书。即:“演讲集、日记集、优秀作文集”,并且配上插图,内容必须是学生自己写的。3.学校留假期拓展性作业。如: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增强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今天到三(3)班上课,正值下午第三节课。课前有眼保健操,使我有机会目睹了很“精彩”的一幕:上课铃声刚刚响起,眼保健操的音乐随之响了起来,虽不安静的教室里却也有大多数的学生做起了眼保健操。三个学生伴着音乐走出座位,开始督促同学认真做眼保健操。三个学生的“管理模式”如  相似文献   

17.
一、自主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的发展要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才能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把他们看作教育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不能偏重他律,而应该注重自律,使学生内因发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以此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如开展“给自己下个命令”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望给自己下个命令。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施两年,起初我对课标中倡导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准,常常是顾此失彼。或是有了教学的“生活味”,却少了“数学味”;或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通过对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一课的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生活数学”和“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内涵。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作槐 《甘肃教育》2005,(12):20-20
一般来说.聪明的学生都能读好书。但我们发现.个别智力很好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而有些智力中等的学生却成绩优异。我们也常听到学生说:“我最爱上XX课”、“最讨厌上XX课”.爱上的深成绩就高,不爱上的课成绩就低,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就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在上这一课时.我们分别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两个班进行教学。其中一个班是让学生为各种平面图形取名的环节(详见实录一)。原本以为学生会兴趣高昂:你取一个名字。我取一个名字,如百家争鸣。但实际课中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学生表现出的情绪正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