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怡娜  苗粟 《东南传播》2020,(3):145-148
小红书作为一个社区电商平台,从美妆时尚到健身、娱乐、旅行、艺术等其他领域已经更深层次地融入年轻女性的生活之中。在目前同类平台繁杂的情况下,提高小红书的用户粘性及保持其用户对品牌的较高忠诚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小红书"App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品牌忠诚度作为研究的因变量,探究品牌态度与其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并以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保持小红书用户品牌忠诚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数据化、电子化的大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将大众带入高度数字化的虚拟社会。抖音、小红书、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普通老百姓展示才艺的“文化大舞台”。人们蜂拥而至、各显神通,再通过互动等形式积攒流量和人气,从而收获粉丝,成为草根网红。媒体如何把文化“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这些草根网红成为家乡代言人和传播者,打造群众喜爱的本土文化“招牌”,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河南平顶山“张学友”事件为例,展现平顶山日报社如何利用媒体融合,助推草根网红“破圈”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宁报集团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的结构可以归纳为“两网”、“三库”和“五平台”。“两网”即内网和外网:“三库”即多媒体内容库、业务运营库和管理库:“五平台”即内容生产平台、业务运行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决策管理平台和网络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批中国网红在海外获得受众关注,但学界大都将其视为单一的经济或文化现象,鲜有在国际传播的框架中分析其机制。在构建立体的国际传播格局日益重要的当下,现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国际传播现实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液化”现状,研究网红出海这一商业景观与国际传播的耦合机制:编码上,网红产制内容的低语境特征能较好规避文化折扣;主体上,网红作为民间传播能丰富公共外交体系,同时以情感劳动与受众建立高黏度纽带;途径上,作为商业景观的网红与其MCN机构能较好地适应传播的平台化的转向。研究发现,不同网红的自我呈现勾勒出模糊的中国形象,若干图层的模糊形象相互叠加,可以助力构建丰富、立体、生动的国家形象。当然,对于网红的非理性传播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官方应加以引导与规制,将其纳入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5.
马文良 《东南传播》2021,(4):103-105
在Web 2.0时代,MCN的本质是为职业"网红"提供流量变现的渠道.作为源于国外视频平台YouTube的概念,MCN亦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成熟的市场化MCN公司,已经在诸如抖音、快手等社交媒体平台孵化了大量的"网红".由此,MCN所具备的传媒价值与商业价值,也吸引了以电视荧屏为主要阵地的广电媒体.研究基于SWOT模型,分析广电媒体布局MCN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与MCN(多渠道网络)机构合作开展全媒体营销,已经成为当前许多出版社运营的现实选择,但出版社在与MCN机构合作中出现了话语权缺失、利益被侵占等问题,面对这些困境,出版社需要探索一条新的MCN运营路径——营销部门MCN化运营。从战略考量和价值链协同等角度来看,该路径有其可行性。营销部门具体可以从角色定位与业务改造、价值网的构建与运转、资源融合与创新运营、用户需求获取与满足、体制革新与制度融合等方面开展MCN化运营,以提升竞争力,掌握内容市场话语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何翠 《新闻世界》2013,(4):253-254
在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BIBF)上,1万平方米的数字出版展区集中展出了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以及数字出版新技术,如“中版闪印王”,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同方知网自主研发的“跨语言数字出版国际营销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作为“造船出海”第一步的跨语言数字出版国际营销平台的运营模式,探讨依托“智能化内容发现引擎+全文内容收费”的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发展不但助推时尚风潮更替迅速,亦推动时尚传播出现反“滴流”现象.时尚传播由上而下改为由下而上,时尚传播的路径和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进入网络与社交媒体时代,这一趋势变得更加明显.不过大型全媒体集团等机构的出现再次改变这一趋势,其“机构化”特征与社交媒体的“圈层化”“碎片化”特征相互冲突又必将长期并行并存,这一发...  相似文献   

9.
王欢妮  刘芹妍 《新闻知识》2023,(6):49-53+95
小红书作为内容“种草”平台,其月活量已达2.6亿,平台用户体量飞速扩张的同时,一种盲目的、非理性的、符号化的消费主义渐显。“种草”,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目的、意愿、观念。让消费回归理性,摆脱社交营销和消费狂欢,需要建立多主体的协同治理模式,从平台的主体责任、博主行为规范、用户自主反抗等多方面发力,以防消费异化对平台及用户产生的双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数字媒介时代农村女性“可见性”的生产是她们与数字平台之间动态协商和资源争夺的结果。一方面,数字平台赋予农村女性组织和管理自我可见性的权利,农村女性博主以身体作为“入场”的可支配资源,以自身的视觉逻辑积极开展身体叙事,在交往和抗争中展现与自然互构的粗粝身体;另一方面,数字平台仍以或隐或显的方式操纵着她们的身体呈现,并通过强调“自我赋权”叙事,将普遍的个体困境与系统性的结构问题相分离。由此,为平台所监视的身体成为自我规训的产物、消费社会中的身体沦为可获利的商品、性别文化中的身体难逃主流的性别秩序、城乡二元结构下的身体仍需接受城市群体的想象与裁剪。  相似文献   

11.
数字内容运营平台是出版业的一种未来的趋势。本文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国内数字内容运营平台的现状,通过比较得出多数现有数字内容运营平台存在规模小、同质化严重、平台性不足以及依赖财政支持等问题,可持续性较弱,且多平台客户端也不完善。本文认为,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通过多种渠道占有核心资源和独有资源,才能获取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数字内容运营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胡颢琛  孙高峰 《新闻知识》2023,(1):14-20+92-93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个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健身作为维持和提升身体机能,保障人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数字化时代,健身的形式和外延不断被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图景。短视频社交平台作为当今年轻人使用较多的新媒介形态,成为健身爱好者分享、交流健身信息的主要场所。本文以小红书等短视频平台的健身类博主为研究对象,从媒介化、再生产和资本等概念出发,剖析健身类博主在社交平台的日常健身实践。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健身博主的专业化成长路径;二是社交平台的“陌生人关系”为健身博主的“互联网展演”提供了匿名化的空间;三是健身博主的内容生产提供了文化资本再生产的虚拟空间,使他们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彭卉芝 《新闻传播》2023,(18):35-37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为用户生产内容(UGC)赋权,普通用户也能通过媒体平台方便快捷地进行内容生产与创作,贡献“个人智慧”。于小红书而言,“其基于技术赋能、UGC内容生产转向、内容营销兴起的大环境,高效整合了用户、品牌方、平台官方账号等内容生产主体,定位于境外购物、生活领域、美妆护肤、热点事件等几大内容类型,建构了社交化内容表达体系,形成了聚焦性内容社区。”可见小红书平台真实用户分享的“个人智慧”所打造成的内容分享社区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平台形成的团体性智慧内容资源库,在指导用户日常生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小红书内容资源库的特征并从技术支持、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接收者的不同视角出发,探究UGC模式下的小红书集体智慧聚合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罗银生 《出版广角》2017,(20):53-55
文章以2014年第七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入选的27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期刊“两微一网”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情况.数据表明,大多数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己开通了一个或者多个数字出版平台,但在平台建设及内容生产和运营上还有待加强.文章认为,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数字出版采编队伍建设、平台融合和平台品牌化运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路透社新闻研究所2022年10月发布的报告考察了全球南方数字新闻机构的平台使用情况。报告基于对8个中低收入国家的11家数字新闻机构的访谈,发现这些机构以“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待平台,使用平台过程中采用了“拼贴”策略,其平台使用体现了“实用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NFT(非同质化代币)数字出版平台侵权行为难以通过“通知—删除”措施予以有效遏制的情况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将必要措施义务作为当前相关法律制度的必然选择。但在实践过程中,NFT数字出版平台履行必要措施义务的负担较大,导致其运营成本增加,阻碍其健康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以比例原则为指导,从是否采取“通知—删除”措施的量化、选择何种必要措施的量化、采取相关必要措施的程度和组合的量化、不同类型平台必要措施的差异性量化,以及不同外在环境下必要措施的调整性量化等逻辑维度,对NFT数字出版平台侵权行为中必要措施认定的量化规则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数字平台售卖力达到瓶颈之时,基于平台优化的B2O融合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会呈现出覆盖的无边际化及平台的嫁接化现象,并从技术、渠道、运营三个方面来呈现出提升平台影响力的具体方式,表明该模式的深化会对现有的数字平台具有商业盈利、数据规制、借力运营、认知传播的观照性启示.  相似文献   

18.
时尚公共关系(简称“时尚公关”),兴起于消费文化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公众对其认知大都囿于“建构、维系时尚品牌形象的公关传播活动”这一被窄化的层面,从而束缚了时尚公关的理论性建构与实务性推广。“时尚”一词所包含的历时性特征使其表征行为具备了极大的时变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王军峰 《传媒》2021,(5):80-83
直播带货经历了从网红直播带货到媒体直播带货的转向.作为公信力平台的媒体直播带货遵循着市场逻辑、社会效益逻辑和媒体融合政策逻辑.因而当前媒体直播带货本质上是在媒体融合深度推进下传统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联合发起的一场助力经济恢复和脱贫攻坚的媒体消费动员与融合创新实践.作为社会公信力平台,主流媒体直播带货正是公信力平台经济的体现;作为媒体消费动员的手段,它实现了对市场资源的激活与对接;作为媒体融合创新实践,它拓展了媒体业务范围和盈利模式.媒体直播方兴未艾,但也蕴含着风险,未来还需要与MCN机构联合进行商业化运作,融通体制内和体制外资源,各取所长.  相似文献   

20.
直播平台兴起和网红涌现是2016年新闻传播领域最新的热点现象,2016年还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或网红元年。①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红是从受众角色向传播者角色转变的标志性现象。从传统媒体时代的读者、“阅听人”(audience),到网络直播时代的网红,受众参与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历史性变化,影响着专业媒体机构乃至整个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