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职业院校有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近些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非遗”传承和发展的政策法规,例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等印发的《关于公布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的通知》等,都明确了职业教育在非遗传承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1]。  相似文献   

2.
黄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厘清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积极传承黄河文化,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发挥黄河文化精神引领作用;赋予黄河文化创新发展生命力。目前,黄河文化精神传承面临传播性较差、系统性不强、传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应从遗产保护、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探索黄河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路径,真正构建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体化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黄河文化精神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3.
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完善文化治理,都需要传承和发展好这一重要文明成果。通过对现代化变迁中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主体、传承环境和传承实践的历史和实证分析,指出传承的主要困境在于:农民主体的缺位与流动及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导致其与乡土环境的剥离、代际传承的松弛和传承实践不利。对策上,既要引导农民科学认识和实践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核心要义,又要在主体培育、价值观契合、地域文化资源、具体领导组织等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承事业的引领。  相似文献   

4.
沅水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类型多样,沅水流域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今天解读"湖南精神"、进行生态家园建设、全面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资源和基础。沅水流域的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危机,政府应尽快出台专门法、创新保护机制、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开发性保护、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开展多形式的保护与传承教育。  相似文献   

5.
百度百科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诗词歌赋也只是博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是一条“璀璨文化带”,学校少先队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通过组织开展“了解大运河文化、走近大运河、保护大运河”等少先队教育实践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感受大运河风土人情的同时,传承好、保护好大运河,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加坚定地维护文化自信,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20,(3):95-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嘉峪关时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挖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挖掘长城文化的育人功能、让长城文化引领中小学...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浓缩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景观,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透视着中国人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载体;是现代人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时空隧道”。《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因此,在现实的文言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课程要注重在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这意味着英语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引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是将中华文化融入课堂,讲述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课堂实践,  相似文献   

11.
《滨州学院学报》2022,(5):58-62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山东省深受黄河文化的孕育滋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省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齐鲁大地包容开放的文化特质,蕴含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彰显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新时代背景下,山东省应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深挖黄河文化内涵与独特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山东省黄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文明世代相承、历久弥新、不断发扬光大,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葆青春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体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亟须中国经验、中国道理和中国理论的指导。本研究从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要义出发,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五大特性中系统提炼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遗产的管理、传承、利用、创新、研究等五个方面构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体系,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汉字书写演变的历史,无论是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小篆,还是隶(八分)、草书、行书、楷书,它们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因此写好汉字是对新时期每一个中国人传承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遗产的考验与要求,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教学生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那么,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写好汉字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勤劳的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这些是中华文明永葆活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大学作为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应当在保护、开发、弘扬、创新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隋唐大运河是沟通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和最具张力的文化传播交流路线。加强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重点保护、强化管理是切实保护好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运河沟通的不仅仅是南北两地之间的交通运输。南北两岸丰富的文化遗产存在是构成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源泉和精神主体。  相似文献   

17.
訾晴 《英语广场》2023,(21):11-14
陈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的母体,响应国家“讲好中华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号召,值得对外译介传播,以溯本清源,展现更为全面的中华太极拳文化。本文从陈氏太极拳可译文本的选择、所译文本的语言特点和目标受众的选择上分析陈氏太极拳文化译介传播的现状及难点,旨在更好地对外宣传陈氏太极拳,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8.
<正>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积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断层。当代初中生对传统文化不仅知之甚少,而且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对古文化的了解严重不足,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严重缺失。新课标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一、以阅读教育培养传统文化1.初中阅读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万柯彤 《天津教育》2023,(13):29-32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红色文化高度重视,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红色电影作为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历程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电影的育人功能,挖掘其中的党史教育资源,多路径强化红色电影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度融合,对传承红色基因,让爱国主义旗帜在青年大学生心中高高飘扬具有重要价值。一、何以育人:红色电影融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专场报告会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舜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24日至26日在湖南永州宁远召开。共有来自高校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主题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舜文化”。议题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舜孝叙事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与舜文化、早期中华文明与舜文化、礼乐教化与舜文化、舜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