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曾玲 《四川教育》2021,(5):20-22
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其专业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系到民族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对整个民族地区的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存在专业发展动力与意识不足、提升路径不畅通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内容不全面等困境与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面临较为突出的专业发展困境。贵州省依托2021年起推进实施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项目,积极探索以能力建设为中心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初步形成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明确目标任务,激发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研训导”一体化机制,以跨校教师研修团队为载体,以主题式研修训练为重点,以三级专家指导委员会为保障,系统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三是设立民族地区基础学科(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课题,以“小精实新”课题研究为驱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意识和素养,推动乡村教师及学校持续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3.
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落实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有其深厚的内在逻辑机理,从教育环境、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四维要素分析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向度。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信息化赋能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升级、教师队伍信息化素养急需提升等诸多困境。从设施环境、教师素养、课堂生态、教育效能四维发展空间齐力着手,提出补齐信息化教育环境短板、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素养、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路径,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师是乡村儿童和少年的榜样和领路人,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是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负有更重要的育人使命、文化使命与政治使命。我们要从乡村建设到制度建设、从物质刺激到精神鼓励,甚至要从党的建设、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国家发展等战略高度,制订特别政策,采取坚决措施,建设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职业适应性要求、职业适应性培养的问题及提高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师范生职业适应性的策略,提出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专业素养培养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的符合乡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小学全科教师,构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重要支撑,其身份认同对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对122名乡村教师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逐渐成为半城半乡的“第三者”,文化知识“传播者”身份被削弱,变成乡村学生的“监护人”,存在所属身份责任逐渐泛化、与相近职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多重身份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等困境。基于此,提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优化策略:首先,明确乡村教师责任范畴,落实相关政策,健全职前培养体系,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正确认识民族习俗,减少学校额外职能,完善乡村学校管理,优化身份认同的协同场域;最后,重点培育教育情怀和动机,加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从内部形塑乡村教师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8.
<正>赵鑫在《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长期以来,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思维层面的障碍,集中表现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理念的模糊性。全社会、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确保在职乡村教师和潜在乡村教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战略价值具有清晰认识,深入理解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奠基性功能,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族地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民族地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民族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互鉴共融。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37所中小学校的调研,发现当地仍存在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基于此,迫切需要加大民族地区教师职业供给、加强教师职业保障、完善教师职业发展、提升教师特殊素养,确保教师“引得来、留得住、教得好、育得佳”。  相似文献   

10.
吸引、保留和发展乡村教师是一个时代难题。打造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县域样本需要解决“乡村教师队伍结构失衡”“乡村骨干教师流失”“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采取唤醒认知、职后修炼、强化交流和优化环境四大策略,从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能力及城乡教师双向流动等内容入手,不断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从而实现乡村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作为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省中的县域示范,做好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还需要价值支持、文化支持和信念支持。  相似文献   

11.
经调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工匠精神,须从构建教师职业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感、克服"本领恐慌"、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等途径入手,来推进民族地区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乎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身份认同是影响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的重要因素。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包括复杂制度的现实规约、乡村学校环境的弱势、社会支持系统的乏力、教师主体自我的缺席等。为纾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危机,应建立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均衡发展乡村学校文化,激发教师主体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问题是阻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对民族八省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文本梳理发现,教师数量和质量、工作待遇与条件、师德建设与教育观念、激励机制与职业认同四个问题是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支持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反映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现实境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政策环境、政策内容、政策主体三个方面呈现出自身特征,基于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发展现实诉求,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政策将来应进一步回应目标定位、治理方式和文化适应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员的问题依旧突出。本文基于成本—收益理论,从非经济因素入手对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认为广西乡村教师工作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是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根本原因。要纾解乡村教师短缺的困境,需要在提高乡村教师物质待遇的基础上,同时提高包括职业认同在内的非经济待遇,加大乡村教师的定向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优师计划”是乡村振兴进程中统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优师计划”的深入实施,需要瞄准教师培养目标定位,定向造就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优化培养全程,构建完善专业发展支持体系;重视过程管理,铸就教师培养过程精品服务,以深化乡村教师队伍供给改革,助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加拿大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诉求.当前,加拿大联邦政府、省政府与学校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师资补充、教师培养培训等政策措施,提升偏远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拿大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保障机制、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当前,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结构性缺员、身份界限模棱两可、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发展通道相对偏窄、职业吸引力式微等困境。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教师管理制度失范、身份认同的多重困惑、职业信念中乡土文化缺失等外部因素和内生因素的交织影响,阻滞了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据此,可采取全面优化乡村教师师资配置、重塑乡村教师公共性身份、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模式、畅通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通道、科学制定乡村教师待遇体系等措施以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和根本。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今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是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为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独特对象、独特文化背景和独特目标实现的特殊性要求所具备的除一般素养外的素养。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亦是其从事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所需要的内在禀赋与外在行为的融合。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特殊素养对于促进乡村少年儿童成长及发展、教师专业提升与知识资本养成、乡村教育质量提升及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为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多元及教育需求多样等特征,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之特殊素养需要树立"本土化"培养立场,具体实践路径包括:构建本土课程体系目标、将本土文化融入课程、丰富本土课程资源、拓展课程本土实践形式、开展本土教育情怀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民族地区特殊的民族结构、民族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使其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面临着主体缺失、内生动力流失等难题;要从坚持文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唤醒村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意识,植根传统加强培训等方面来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