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呈现两种评价逻辑,一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循证体系,另一种是以价值为主导的创生体系。以事实为基础的循证体系力图寻求生成性因果关系和交互性相关关系,体现为线性的“假设—验证”的追求;以价值为主导的创生体系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发展性,在作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之后更关注价值创生,体现了螺旋式的“探究—改进”意图。两种评价逻辑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中结合得尚不充分,从而带来了教学评价的认识误区和作用消解。构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体系,要坚持循证逻辑和创生逻辑相结合,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坚持一致性、综合性和持续性原则,构建均衡评价系统;坚持改进和创生的双重职责,在事实与价值、理论与实践的转化过程中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法“做中学”模式的学习评价应坚持目标、过程和主体相结合的价值取向,把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社会能力作为重点,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以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评促教”的目的,强化学习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评促学是学习评价的终极目标,但是,评价如何促进学习却始终争议不断。在历史上,泰勒的“目标模式”、斯凯瑞文的“目标游离模式”和斯塔弗尔比姆的“改进模式”等理论围绕“评价有什么用”的探索建构了以评促学的“目标—改进—结果”理论框架。进入学本评估时代,关于学习的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将“以评价促进学习”理解为过程的“黑箱”,探明了学习评价“评价实施—结果反馈—教学改进+学习改进—效用生成”的作用机理。因此,为推进以评促学的实践,教师和学生等评价相关主体需要辩证看待学习评价的直接结果,反思评价结果的教育价值和改进方向,在评价后的学习和发展上追求更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4.
崔允漷等学者在研究西方四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与含义。当前,“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已深入语文学科教学层面,正深刻影响着语文课程的实践。语文教育实验产生了可喜的课改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启示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中教、学、评的关系,对语文课程中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可能与可为做出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自学-监测-竞赛-仿写”儿童英语教学法是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中提炼出的提倡中国儿童在“习得的基础上学得”的小学英语教学的模式。该儿童英语教学法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强化儿童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语言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和发展人文素养。其中的英语模仿秀集中体现了以评激趣、以评导学、以评助学和以评促改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6.
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中的一个标志性的评价工具。它通过使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达到“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龙琦 《英语广场》2023,(21):115-118
课堂规模庞大是我国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的现状,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通常无法及时、有效地评价作文。为应对这一困境,本文尝试以“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师生合作评价”为理论框架,结合教学案例,从课前准备、课内实施、课后活动三个阶段探讨师生合作评价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帮助教师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高英语写作评价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系统思考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融入过程性评价,是促进持续有效阅读的必要程序之一。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阅读品格、阅读策略、阅读内容和阅读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将过程性评价嵌入教学流程、开发高质量的评估量规、提供促进学习的描述性反馈信息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元学习评价撬动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实践,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策略。有效开展单元学习评价,在目标层面要体现素养综合性特点,按照“单元-课时”的思路整体规划单元学习目标体系;在设计层面要坚持“学习中心”理念,整体设计单元学习任务与评价标准、单元学习活动与评价计划、单元学习证据与评价工具;在实施层面应坚持“以评促改”理念,通过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优化和改进评价过程,最大程度实现评价促学与促教功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让目标、评价等作为撬动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有力杠杆。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量规、设计评价活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不仅能夯实学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而且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抵达“知行合一”境界。“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能在学生内心播种下“道德的”“法治的”种子,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11.
建立有效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贯彻执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从高职实训教学质量内涵出发,具体介绍了基于APF法的高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及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柏广林 《学语文》2024,(2):34-38
新课标倡导高中语文教学践行“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构建先学后教、以评导教、以评促学的教育氛围。尤其是在推进群文教学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时,更要做到目标明确、支架得当、过程合理、评价有效。这就要兼顾学前、学中和学后的导学、管理和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3.
倪雪  刘冲 《地理教育》2024,(5):17-21
情境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开展情境性评价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师评价观念以及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具有实践价值。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设计以“为何评”“评什么”和“怎么评”为认识前提,以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设计评价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为设计要素。由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案例分析可知,组织情境性活动、设计情境性问题、开展实时学习评价和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是研学旅行情境性评价的操作关键。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教师更新课程理念、改进评价机制、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指导方案。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新课标为基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功能。创新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5.
过程性评价可以以全面、合理、积极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当前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开展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方案,仍存在考试唱主角的问题.对此,教师可以从“知识能力”“实验能力”“物理思维”“学习兴趣”四个维度重新设计评价方案;通过与学生的充分沟通达成对评价方案的共识;根据评价标准将学生完成的每一道题目、每一个活动进行全过程记录;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时地将某个学习目标的情况以及四个维度的整体情况反馈给学生的方式,达到发挥过程性评价“以评导学,以评促学,激励学生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英语教育国际化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需求视角探究过程性评价促学,以国内外不断成熟的英语教学需求分析和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外语需求分析和评价促学功能为基础,分析了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过程性评价目标缺失、评价指向不完整、内涵缺失以及评价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及其原因;从融合民族特色需求入手重设评价促学目标,结合层次需求、民族情怀和学生学习需求完善过程性评价,发挥过程性评价对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促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设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网络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监控学习、保证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设计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以关注学习过程、多元评价、评价手段网络化和人文化相结合等为原则,使评价融于课程,实现以“评”促学。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网络课程设计中学习评价设计的一些要点及策略,重点描述了学习目标,非量化评价指标,学习档案以及评价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论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评价过多地关注对学生书本知识掌握的评价,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忽视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发展性评价观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评价观念、评价方式上都应有根本性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和超越。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不仅要做到“以教促学”,而且要做到“以评促学”。  相似文献   

19.
评价是笔译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师生合作评价是为产出导向法设计的新评价形式。为了探索师生合作评价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和促学效果,笔者进行了为时16周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多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结果表明,笔译教学评价焦点的确定流程既要遵循典型性、可教性、渐进性和系统性这4条原则,又要符合笔译活动的特征;课程促学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师生合作评价实施过程中师评、互评和自评的融合,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唯分数评价的困境下提出的,它旨在实现从“强调分数”到“全面发展”、从“为评而学”到“以评促学”、从“造成威胁”到“给予希望”的转型。其特征包含整体观照的评价目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法、聚焦改进的评价结果。为了更好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应将其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纳入中高考体系、以区域推进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