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了一个PC机与单片机联合工作以控制光幅度调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对系统结构、原理等进行了分析。本系统硬件由两大模块组成:光路模块和电路模块。光路模块的功能是实现电光信号的转换和检测。电路模块则用于对光路模块偏置电压偏移进行测控调整,使幅度调制稳定,也是光外调制器的核心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个PC机与单片机联合工作以控制光幅度调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对系统结构、原理等进行了分析.本系统硬件由两大模块组成:光路模块和电路模块.光路模块的功能是实现电光信号的转换和检测.电路模块则用于对光路模块偏置电压偏移进行测控调整,使幅度调制稳定,也是光外调制器的核心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款可在实验室供学生演示和学习激光多普勒效应的实验装置。激光多普勒实验装置利用分立的光学元件搭建迈克耳孙干涉光路,干涉光路中采用两束具有频差的激光束平行叠加形成光拍来实现激光多普勒效应的演示,在Matlab环境下利用时频分析工具对差频信号进行分析,开发了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振动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光现象演示实验装置多为平面光的演示,不利于学生对光现象的深入理解。为解决不足,设计了用两束高速旋转的激光作为立体光源,用超声雾化器产生的水雾显示光路,呈现出真实的立体光现象。新教具能够一体化地完成光现象的多个实验,既可以用平面光进行简单的探究,又可以用立体光显示复杂光路,具有操作便捷、探究高效、可视性强、实验现象明显等优点,便于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今天,姚老师在上初一《科学》第一章中"光的折射"这一课题,她先做了一个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的平面上,学生看到光进入玻璃砖后,在玻璃砖内光路发生了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1所示。然后将这一现象进行拓广,指出:光从空气进入水内。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像这种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后,光路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在这一基础上,姚老师又问学生:如果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如图2),光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并要求学生进行猜测,把猜测的结果画在图上。  相似文献   

6.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针对科学探究中猜想与假设环节,使用模型教具培育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针对教材中光的反射器材光路显示易不完整、操作步骤较繁琐、观察视角受限等情况,使用光的反射实验仪进行优化,并能实现多人同时操作提升教学效率、展示立体光路提升教学质量;针对光的反射定律的普适性,使用紫外线反射教具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从知识构建、开展实验以及完善知识体系的角度,运用教具进行教学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人脑的外延     
电子计算机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骄子,那么,将来它也会主宰信息社会吗?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光计算机和分子计算机。一、光计算机光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是集成光路,集成光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高功率近红外固体激光器进行激光倍频实验存在光路调节难度大、安全防护要求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低功率连续可见二极管激光的倍频实验方案。使用功率小于50mW、中心波长506nm的二极管激光作为基频光,利用偏硼酸钡晶体生成了nW级光功率的倍频紫外激光,并由高效光电倍增管探测。实验结果显示倍频光功率与基频光功率为二次函数关系,倍频效率与基频光功率为一次函数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值高度吻合。该实验方案具有光路校准难度小和安全防护要求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程光学基本理论,设计了开放式荧光显微镜系统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为搭建一套集白光和激光照明于一体的荧光显微镜系统,实现荧光光谱和图像共采集,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该实验重点解决搭建过程中光路调节、激光扩束、物镜选择、信号采集等问题,对自主搭建显微成像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将自制荧光显微镜引入综合性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动手完成基本光路调节,加深对荧光显微镜相关理论理解,实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理论分析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和探索欲。  相似文献   

10.
搭建了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和CCD反馈探测系统的相位补偿聚焦光路。通过双路信号发生器产生两路TTL信号分别触发控制CCD的开启和激光脉冲输出,调节两路信号之间的延时,实现了对目标区域光强信号的同步采集。通过自编的LabVIEW程序控制CCD光强信号读取和空间光调制器的随机相位图加载,组成一套闭环的自适应控制系统,通过遗传算法迭代搜寻最优化的补偿相位分布。利用空间光调制器加载这一最优化的相位分布,补偿散射介质导致的相位畸变,使得散射光束相位一致,在目标区域发生相长干涉,实现了散射光束的再聚焦。实验发现,激光输出模式和相干性对光场相位调控聚焦效果影响显著,利用腔内选模和空间滤波技术提高光源相干性后,聚焦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光强增强因子为120倍的高质量散射光束再聚焦。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息照相原理,理论上只要将物光和参考光的光路设计得能够发生干涉,就可以拍摄出全息照片,因此拍摄全息照片的光路不是唯一的。不同光路拍出的全息照片的效果有所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被摄物体,选择不同的光路,以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首先介绍几种常见全息照相的光路,对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用多个物光束拍摄全息照片的新方法,并对光路的快速调整方法进行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观察》,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光的折射探究等实验,在这些实验探究中,学生要通过对光路的分析来得出实验结论,按照教材中的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会碰到一个共同的问题: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光路不可见。本实验利用丁达尔效应,让学生能够观察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组合型实验教具,  相似文献   

13.
正确进行光路分析并完成光路图,是顺利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关键.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如下:1)明确光源;2)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条件或透镜成像规律,弄清光程并给予图示;3)根据光路可逆原理,逆推光路.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光的反射和折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寻找被检测物,分析其原因是“通光路”、“调准焦”两个技能不过硬。笔者分别设计了详细的优化操作程序,为学生掌握显微镜观察技术起到了良好的作用。1 “通光路”问题及优化操作程序  a.“视野”黑暗,看不到任何东西。其原因可能是:①电光源或反光镜未调节到位;②虹彩光圈未打开;③接物镜未对准通光孔,导致根本没有光或只有少量的光进入显微镜。只要逐一排除上述原因,就能恢复“视野”光明。b.“视野”不同部分明暗反差大,看不到要找的物像。这类现象以聚光镜使光源成实像后再在“…  相似文献   

15.
光的全反射现象在自然界中很常见又有着很多应用,但光路的不易视性给学生接受这种自然现象和掌握全反射规律带来了困难。做好全反射的演示实验或辅助实验,使光路可见成为化解难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设计思路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光的反射",其中"光的反射规律"是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得到的,但若按照课本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则学生很难看到和准确定出光路.  相似文献   

17.
光旁路技术是行业的新兴技术,尤其适用于链形及环形网络结构。当处于链形网络中间的某一传输设备因停电停止工作后,光旁路设备会立即切换光路,将该站上游过来的光信号跳过本站,直接送至下游站,从而避免了下游站业务中断。它具有非常积极的学术研究价值及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光路可逆性,教材仅指出:“光反射时的光路是可逆的;光折射时的光路也是可逆的。”没有详细的分析和定量的应用例举,以致学生往往造成错觉,认为光路可逆性无关重要。实际上光路可逆性是几何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它在控制光路,研究成像等问题时有独特的作用,近几年的高考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思维角度来讲,应用光路可逆性来解题,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养成的过程,它对学生灵活应用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教学中应引起重视。本文拟就光路可逆性的物理意义,基本解题方法和步骤作些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光学演示实验常常因为光学元件之间不匹配、光路调节不方便、光线不清晰等因素而影响实验效果。为了提高光学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使光学实验系列化,笔者设计自制了一套以“激光教鞭”(1aser point,以激光二极管为主要部件)作为光源的光学系列实验演示装置,用以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光的折射”、“全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系列演示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光线清晰,实验效果显著,可连续重复实验。把装置放在“实物展台”上进行实物投影,光路可以清晰放大地投射到银幕上。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栅方程对光栅衍射光进行了光线追迹。分别研究了单色光照射光栅和复色光照射光栅的衍射光路,得到光栅衍射光路具有部分可逆性。并根据衍射光路具有部分可逆性这一特性实现了图像传递和图像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