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充分释放科技人才在推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效能,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在理论刻画科技人才投入对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剖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介作用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方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状况和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固定效应和SYS-GMM法探索性构建静态和动态中介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计量检验科技人才对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并进行内生性检验。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并呈现"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短期内科技人才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巨大潜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且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科技人才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间存在显著中介效应,但不同区域表现出差异化的中介效应主导机制。长期内区域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累积效应明显,且动态模型较静态模型的影响作用和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18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数据,结合“VHSD-EM”综合动态评价模型对七个高端装备制造业子行业进行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时间演变维度上,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变化幅度存在差异,但分化程度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趋势。②行业分布维度上,各子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化明显,且在分布上具有集聚效应。③影响因素分析中,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特征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本文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制造转型,本文集成运用DEA-BCC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2013—2019年中国制造业不同污染等级下29个子行业的静态和动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与分析。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但处于不断增强的趋势,效率偏低的主因是企业规模配置不当;中国制造业在2013—2019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整体上提升了7.7%,驱动因素主要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中国制造业子行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率随着污染程度的下降逐渐提升,重度污染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并没有充分做到技术研发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4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通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了承德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高质量转型的必要性,以及创新型人才需求情况,基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分别对承德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创新型人才保障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创新型人才保障建议,为国内其他城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CRITIC-熵值法组合权重与TOPS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2013-2018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指标体系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企业的数字水平与智能程度的提升,创新能力和绿色发展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技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引领发挥作用不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有待强化;从发展趋势上,整体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分地区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正态分布,呈现"东强西弱"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推进"新基建"建设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完善数字转型治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采用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两者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受到政府政策、产品研发水平、企业创新能力以及竞争力等四个因素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清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规律,将为两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因素引入装备制造业绩效评价体系之中,在分析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揭示综合装备制造业市场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三个维度的产业特征因素对产业融合与产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采用投入产出法刻画中国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基于SFA法和C-D生产函数探索性地构建以内生投入因素与外生支撑因素为控制变量和以产业特征因素为调节变量的产业融合因素对装备制造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工具变量法对2001—2017年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及与装备制造业绩效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进而验证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揭示区域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背景下的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规律,并据此提出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彭中文  黄研 《软科学》2011,25(5):57-60
首先采用Ellison-Glaeser空间集聚指数计算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然后对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FDI和出口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空间集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装备制造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促使该产业进一步集聚;研发投入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较弱,而国有企业份额对其空间集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来源的分析,研究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明确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重点,对提高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SBM和三阶段DEA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同时,对陕西省进行效率分解.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力度、信息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等产业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均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与DEA相对有效区域有较大差距,其中纯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压力的增大,进而引起碳排放急剧增加,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改进LMDI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诱因;装备制造行业间脱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强脱钩效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最关键因素;各行业脱钩努力指标各年均小于1,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本文采用GM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间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为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能源需求压力的增大,进而引起碳排放急剧增加,打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的治本之策。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改进LMDI分解方法对2000—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碳排放增长速度,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装备制造业碳排放的主要诱因;装备制造行业间脱钩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行业强脱钩效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研究发现,能源消费强度降低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最关键因素;各行业脱钩努力指标各年均小于1,呈逐年减小趋势且处于弱脱钩状态。最后采用GM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2015—2024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预测,进而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新疆2000—2014年7个装备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新疆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起点不高,但总体稳步上升,各细分行业之间差距不大,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规模、产业开放度、资本-劳动比率、技术装备水平对新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其中,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较大,而产业开放度的影响较小,这与新疆本地产品贸易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两个维度,构建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赋值权重。在此基础上,基于2000—2011年装备制造业7大行业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水平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较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实践下,针对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路径以及动力来源多样化特征,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中国各行业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异质性结构,并从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外部知识源化对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影响机理的面板门槛模型,探讨在不同行业环境规制异质效应下外部知识源化驱动高质量结构转型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当前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整体水平较低,行业异质性显著。外部知识源化对于制造业高质量结构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显著推动了外部知识源化对高质量结构转型的作用,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突破“临界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部知识源化的高质量结构转型效应,即外部知识源化与高质量结构转型呈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数字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研究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100强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以及链接内外的战略与组织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内部能力、战略与组织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具有路径影响,按照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形式,将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划分为内部推动升级模式、外部促进升级模式、内外部融合升级模式三种类型。研究提出,要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能力、重构战略与组织等方面持续加强,以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能够促进制造业创新水平收敛。本文首先通过构建一个基于知识吸收和扩散的数量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创新水平收敛于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基于β收敛的框架,建立一个检验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影响产业创新水平收敛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产业创新指数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会降低制造业不同行业创新水平的差距,促进创新水平收敛。最后还利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样本数据进一步检验还发现,中等技术行业的绝对收敛速度最快,其次为低技术行业,再次为高技术行业。但是,低技术行业创新水平的条件收敛速度最快,次之为中等技术行业,再次为高技术行业。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仍然离不开“改革”和“开放”两大动能,政府一方面需要借助于“改革”动能,加速破除限制或阻碍高质量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藩篱,促进知识和技术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流动,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对制造业各行业部门所产生的知识外溢效应,降低制造业不同行业部门创新水平的差距,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还应继续利用“开放”动能,积极鼓励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甚至主导全球价值链,实现国内创新体系和全球创新网络的对接和融入,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降低制造业不同行业部门创新水平的差距,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揭示其集聚发展的规律对于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EG指数等集聚指标测度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1996年到2014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集聚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呈“W”型趋势,其集聚度对产业产出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产业集聚下降的主要原因,FDI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升对产业集聚度的上升有显著作用,企业进出壁垒下降是地区集聚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