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教育政策活动乃至教育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仅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教育政策操作与执行力度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再造教育政策"或"生产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作用于政策目标领域内的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变化进行事实描述与价值审判,并反馈于政策循环的活动,具有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目标模糊且广泛、过程不稳定与不确定并存、方法具有局限性、结果具有反馈性等特征。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存在着理论研究匮乏滞后、评估视域困守于实证范式、评估方法与技术单一、评估活动要素专业性有待提升、评估结果的反馈利用低效等问题。基于此,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需要从评估标准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指标体系兼顾要素多元与联动协调、评估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评估结果分析说理与反馈应用并重等方面重构分析框架,从而使教育政策执行实践中的政策虚置、政策悬置、政策失灵等现象尽量少出现乃至不出现。  相似文献   

2.
“双减”政策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欲减反增”“教育焦虑”等执行性问题,因此,厘清政策执行的逻辑以及制度的价值成为现实需要。以社会学制度主义为理论视角构建政策分析框架,从制度同构的形成与集体理性的选择两个层面阐释“双减”政策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是一种正确的认知。在制度同构层面,通过历史背景、制度趋同与现实路径等三个维度厘清其作为当代教育的必由之路;在集体理性层面,通过管制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要素等三个维度分析“双减”政策最终的价值旨归是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刘易斯的因果反事实分析框架逐渐形塑了当代形而上学中的因果分析的普遍结构。然而,基于这一框架的实例分析往往会引发孟席斯所说的“原因增殖难题”。这一难题十分明显地体现在案例的语境对反事实分析之施用所产生的影响上。所以,反事实分析理论需要解释语境在反事实分析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为反事实分析制定明晰且合适的约束规则。一些学者已围绕语境依赖问题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因果对照项和因果关系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方案,但这些方案都有些许缺陷。我们可以基于保罗的表观模型为因果反事实分析的语境依赖问题提供一个统合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现代哲学对于因果概念的讨论受惠于休谟,休谟关于因果概念有不同的定义。他除了从相继性、接近性和恒常联系三个特点定义因果关系,还从某种反事实条件关系描述了因果概念。大卫·刘易斯从事件之间的反事实依赖关系对因果性进行了细致分析,体现了剖析因果性概念的新视角,同时也充分表明大卫·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立场和反事实条件句逻辑在其系统哲学建构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撤点并校"政策是一项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顶层设计,但在实践中衍生出或明或暗的诸多问题。依据政策绩效评估中理性主义与反理性主义认识论基础及关注点等就会发现,"撤点并校"政策过程的"命令-服从"逻辑生成决策模式缺陷,"制定-执行"分离造成监督机制的裂缝,"价值-工具"隔阂导致绩效悖论扩大。通过捕捉触发机制与审慎的政策终结、矫正政策执行与加强政策监督、重塑教育功能与保障教育经费等基本策略,不断优化"撤点并校"政策有利于推进农村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基层变通执行是政策实践中常见的政策行为,也是教育政策领域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对案例县政策执行中上下级组织间的互动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教育政策的基层变通执行并不是基层政府或教育政策执行组织的单方面行为,而是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教育政策执行组织为主体的特定任务情境下的互动行为,是基层组织为快速达成共同政策目标而结合地方性知识和自身实际不断调适的结果。这一政策行为内嵌于正式的组织运作过程之中,其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组织条件和遵循特定的行动逻辑。在组织条件上,它不仅要满足组织运作的一般条件,更要触发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权责关系的灵活配置等特定条件。在行动逻辑上,它同时兼顾了效率性逻辑和合法性逻辑,这不仅表现在追求更高的政策执行效率上,还表现在谋求变通行为的制度化、合法化上。从组织学的视角阐释这一政策行为有助于丰富对教育政策基层执行中上下级关系联结的认识,反思教育政策的属性问题,并为化解变通执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初步的策略预判。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执行监测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相关重大教育政策、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建立和完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体系。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主体是由教育政策执行者、专业机构、行政部门和立法机关、公众和大众媒体以及跨部门的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委员会等组成的多元复合体。教育政策监测与评估涉及教育政策成本、教育政策需求与满意度、教育政策执行力、教育政策影响与结果的监测与评估。建立复杂、动态、立体的教育政策执行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是实现对教育政策的良性监测与评估,最终促进并保障政策目标达成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已完成从试验探索到全面落实的演变。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作为贯彻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关键主体,在遵循政策执行的逻辑意蕴中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向度。根据托马斯·史密斯的政策执行模型分析框架,结合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3180份文本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政策目标导向、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环境、目标群体等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取4所高校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目标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导向,有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仍存在着政策目标评估工具缺乏贯通性,执行机构联动性不足,以及目标群体认同度有待提升、资源投入相对有限等制约因素。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设计,理顺政策执行的府校关系,提高目标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和政策认同感,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概述的角度介绍了国际上主流的评估教育政策的定量方法——因果推断模型.因果推断模型是借鉴自然科学中实验的理念而演化出来的一整套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随机试验、自然实验、断点回归模型、倾向分数配对法等.这些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领域中的自选择偏误.基于对因果推断模型的介绍,本文总结了定量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并探讨了混合方法在教育政策评估中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因果的反事实理论中,如何衡量反事实情境的问题受困于主流事件理论的局限而未得到妥善解决.L.A.保罗为事件理论提供的替代方案将有助于解决该问题.保罗用属性实例取代事件作为因果关联项,这带来的一个认识论优势是弥合我们在实际因果中的直觉与相应的反事实情境的含义.这种认识论优势与因果关联项的形而上学问题保持着中立,但却与反事实理论本身的还原性特征保持一致.这意味着保罗的方案有助于在反事实理论内部处理反事实情境这一认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2年到2008年进行的6次全国性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了高等教育扩张前后教育回报率的差异及其变化.在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后,倾向得分匹配结果与反事实分析框架下的因果推断相一致.研究显示高等教育回报率并不是呈均等化分布的,而是由不同的选择机制和收入预期所决定.那些原本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都普遍较低的从业者,其选择进入大学接受再教育的倾向性较高,而且一旦其选择进入就会获益最多.  相似文献   

12.
全纳教育的基本要素与分析框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分析西方现有的相关文献,对影响全纳教育的多种要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从政策执行的理论视角着手,总结了影响全纳教育政策执行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索了全纳教育政策执行的具有操作性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先因果后功能的逻辑分析次序,功能分析范式可以观察影响社会事实发展的主客观要素,并系统探究各要素的功能预设、功能联系与功能表达。基于功能分析范式,社区教育集团机制建设不仅要关注利益诉求或政策导向等常见要素,而且需要在"功能主义—发展"和"冲突—变革"等理念指引下,系统梳理环境驱动、价值导向、机理建构等多元视角下机制与功能的互动关系,以及决策、运行和评价等关键环节的应对策略,这样可能更有助于社区教育集团机制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政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策的指导与支持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本文以政策过程的观点出发,从政策问题产生、政策执行和评估三个关键过程环节阐述了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近十年的政策在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师资发展、经费投入等几个方面的发展及其变化.通过对比分析国家和上海的政策问题及变化发现:在政策功能方面都从以指导为主向资源分配和指导兼顾转变;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政策问题主要是对国家政策问题的继承与延伸.通过对上海市政策执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发现上海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政策执行效果总体较好,但在个别方面政策执行结果偏离政策价值取向.在总结与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今后政策制定方面更要注重政策关联和系统性,加强政策评估工作,以应对未来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而系统分析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并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因素有许多,但从系统角度看,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客体、教育政策工具、教育政策执行环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非还原物理主义者一直被"因果排除问题"所困扰。很多哲学家认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所谓的"自治进路"。但是,钟磊指出"自治进路"的反事实因果解释蕴涵了"下向因果原则",因此不能解决"下向因果"排除论证。有反对者指出他在论证中不加区分地使用了"物理实现者"这个概念。我们通过对该概念的分析说明,"自治进路"的反事实因果解释可以有效地解决"下向因果"排除论证。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主要因素在当前教育政策研究中显得尤为必要,而系统分析法则为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视角。教育政策执行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和变量的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影响教育政策执行并导致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因素有许多,但从系统角度看,教育政策问题、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客体、教育政策工具、教育政策执行环境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曹晶 《中学教育》2013,(5):54-60,66
在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育政策的精英化、城市化及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教育政策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缺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城乡二元结构等。建议通过确立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建立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指导和评估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探索因果联系在人们的思维与认识活动中极为重要,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怎样科学地分析研究以探求这种因果联系,则又常常依赖于一些科学的归纳方法,在传统逻辑里,这些方法被称为“求因果五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政策评估与教育政策问题认定,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政策执行构成完整的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评估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推动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我国教育政策评估工作的水平,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最终的构建起既符号国际通行原则,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