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每个寓言散事中都蕴含着较深刻的道理。低年级学生初学寓言时,很难理解其寓意。这是因为他们阅历少,对寓言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时,都要以直观具体的事物观察为前提,因而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教学时,就要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相似文献   

2.
意在言外     
赵霞 《江苏教育》2008,(18):24-24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  相似文献   

4.
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阅读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寓言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常见体裁,旨在通过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寓意。寓言教学中,对寓意的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引领学生揭示寓意、内化寓意、深化寓意,能够历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寓言大多篇幅短小、内容生动,小学生不难读懂故事内容,但寓言的寓意隐含在故事中,由于受阅读水平、生活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往往力不从心。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对人物心理进行多角度细致揣摩,对人物表现进行仔细研习,扣题质疑,寻根溯源,这都是领会寓言寓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谈小学寓言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广东省南海师范曾爱珍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  相似文献   

7.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故事是浅显的、活泼的、生动的,但其寓意是深刻的、庄重的、警示的。它往往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它往往既  相似文献   

8.
《怀念狼》采用寓言化写作,将情节处理成意象,既认真写好意象生成的具体事物,又着力于精神的提升,同时还重视写好故事,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寓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一般不会选择寓言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这类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诚然,这是寓言教学首要达成的目标。除此之外,有的教师把寓言中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地剖析;有的教师注重朗渎指导,反复体味;有的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反复引读,并加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有的注重培养学生寓意的概括能力;有的让学生学写寓言……几位教师各有自己的教学意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0.
寓言是通过简短的故事内容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形象鲜明,手法夸张,把对孩子的教育与批评蕴含于有趣的故事中,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体。每个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领悟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让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才能发挥语言的真正教育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明辨是非,受到德育熏陶并健康成长。但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情经验,要领悟深刻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等特点,采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情感经验谈话交流、讲故事、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领悟寓言的寓意。  相似文献   

11.
<正>寓言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寓言故事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用简洁的语言或故事内容传达深刻的哲学或道理,达到一种寓中有言的教学效果。寓言一般具有生动的故事内容和很强的趣味性,更适合初中学生的思维和习惯,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和学习。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语文教师一般不注重寓言教学,认为寓言过于“趣味化”和“故事化”,安排学生简单地自行阅读或者干脆跳过不去讲解,忽视了寓言中深刻的人文内涵和多元的题旨构建,不利于初中学生全面素养的构建。鉴于此,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寓言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裹着故事的外衣,采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揭示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回味无穷。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情境体验,感悟寓意在寓言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将寓意从故事文  相似文献   

13.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14.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15.
《怀念狼》采用寓言化写作,将情节处理成意象,既认真写好意象生成的具体事物,又着力于精神的提升,同时还重视写好故事,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6.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教学这类课文,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所以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  相似文献   

18.
一、从《龟兔赛跑》说起伊索寓言大多取材于动物世界,故事情节简单易记,但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生活中触类旁通的教训。它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受到孩子的青睐,因而常被选作教材,借此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龟兔赛跑》就是伊索寓言中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尤其对于中国的儿童来说,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在7周岁以前就已知道这个故事的孩子人数达到80%以上。当笔者问及学生关于《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的寓意时,学生众口一词,都认为“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只要勤奋刻苦,总会获得成功”。故事中憨厚的乌龟…  相似文献   

19.
寓言这种文体故事简单,但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教师应如何教学寓言这种文体,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呢?笔者认为,寓言教学要解决三个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一、"托物寓意"类作文的命题形式"托物寓意"类作文就其写作样式来说,要求能运用多种手法,准确、生动地说明、描写事物,并能从具体事物的某种自然属性或特点上生发想象和联想,力求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托物寓意"类作文试题的命制方式和其他类型的作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一般也都是命题、半命题或话题作文。从题目本身来说,一般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