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造就了短视频热,本文立足对社交媒体短视频的研究,分析了社交媒体短视频的传播模式,阐述了社交媒体短视频发展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提高媒介素养、强化行业自律、坚持创新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社交媒体短视频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试图从提升媒介用户素养的视角,通过新闻媒介素养的内容与概念、媒介素养养成中存在的问题、用户媒介素养提升方法路径等方面建立分析框架,研究分析提升媒介用户素养在算法偏见治理中的作用,为算法偏见治理和提高媒介用户在新闻信息获取、新闻信息运用、新闻信息判断与认知等方面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郭晓真 《传媒》2019,(1):54-57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赋权为媒介生态带来了显著变化,其突出特征之一便是社交型短视频的迅速走红。社交型短视频平台以其“生活化、实时化、社交化、互动化”等特点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传递情感、社交互动的方式。然而,社交型短视频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化、碎片化的文化氛围也催生了媒介依赖度极高的传播生态环境。在这种受众过度依赖媒介的新型传播生态环境中,精英文化的话语权逐渐被瓦解,娱乐性和非理性信息增多,受众的批判意识逐渐消解,受众的媒介素养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的便是媒介、受众与社会三方系统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民族志研究法,探讨在深度媒介化背景下,网民刷短视频这一行为所具有的媒介实践意义。研究发现,当刷视频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时,它有三重意义:首先,短视频媒介实践中的主体是“平台集体”,刷短视频颠覆了传统的文化制度对于终端接受的行为的设定,打破了“生产—文本—受众”的线性流程架构;其次,刷短视频的媒介实践表现为参与文化“,刷”手机的行为置于“观看”行为之前,表明这种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参与方式,选择变得更加自由。第三,刷短视频的连接行动本质就是交往实践,作为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分享短视频包含着评价模式。媒介实践的终极形态是文化实践,刷短视频这一媒介实践,改变的不仅是文化形态,更是人类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结合当前个性化推荐算法的广泛应用,梳理信息弱势群体在使用短视频平台过程中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识别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依据。[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12对访谈资料进行三阶段编码,最终构建信息弱势群体与短视频内容推荐算法交互中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模型,对信息弱势群体的算法素养展开探索性研究。[结论/发现]信息弱势群体在短视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对内容推荐算法的感知主要由与算法的交互、用户兴趣点的变化、使用平台的更换、与他人的比较所触发,同时受用户使用短视频平台的目的以及自主权意识的影响。此外,算法素养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并不独立:用户对内容推荐算法逻辑的理解水平受其对算法的感知程度影响。理解内容推荐算法较深的用户在使用短视频平台时会保持较为批判的态度,并采取积极的算法调控行为。[创新/价值]深化了短视频平台交互中算法素养的形成机理并提炼了相关影响因素,为信息弱势群体算法素养培育工作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6.
明小英 《视听》2023,(4):103-10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短视频媒介的快速普及,为“三农”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UGC生产与乡村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了“三农”短视频的创作活力。“三农”短视频博主对乡村景象进行了丰富的媒介展演,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与观看偏好。在此过程中,短视频能带来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收益,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过度商业化、脱离乡村实际的发展瓶颈。理清“展演—共鸣—收益—困境”这一内在生产逻辑,有利于促进“三农”短视频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3):118-128
借鉴媒介信息素养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总体维度处于中低水平,细粒度中媒介参与、创建、制作能力要高于媒介信息获取、理解、判断能力;信息检索(信息素养)类课程对大学生媒介信息素养能力高低有显著影响;虚假信息、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媒介信息的认知、判断有很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具有的正确地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并且有效地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也指受众的批判性思维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媒介进行传播的相关知识,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使人们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只是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这些短视频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一部影视剧情节。这在社会生活节奏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筛选有价值的电影信息,促成观影行为的产生。本文通过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采纳模型,并在传播游戏理论的视角下提出视频趣味性和观影偏好匹配两个变量,构建影响用户观看电影原片意愿的理论模型,并在多元回归分析法的指导下,对通过在线调查获得的959名观看者数据进行检验和讨论,验证了传播游戏理论对于“选择聚神”概念的解释力。以此为影视传媒单位创新影片推广路径、盘活已有影视剧资源提供有益的理论参照和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传统新闻媒体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媒介融合环境中,传统新闻媒体需要重视依托短视频平台开展信息传播活动,从而推进自身信息传播范围与影响力得以有效提升.本文在对短视频平台受众特征与信息期待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传统新闻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传播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传统新闻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中的传播成效.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应该具有的正确地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并有效地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也指受众的批判性思维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使人们掌握媒介进行传播的相关知识,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和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使人们成为媒介的主动参予者,而不只是媒介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个和谐的传媒,媒介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由于网络短视频快速编辑传播等特征,其引发的侵权等一系列现象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焦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以“短视频侵权”为主题的核心期刊文献,利用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进行高频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同时采用关键词知识图谱等可视化的分析结果,探究短视频侵权的研究热点,以此为引,进而具体分析短视频侵权的“违规”表现及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提出存在于各类组织中的各种管理者信息素养的背景,进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信息素养与管理者直接相关的研究较少,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在高等学校,信息素养的研究基本呈上升趋势。初步探讨管理者信息素养的研究内容、提升路径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短视频媒介不断渗透进儿童日常生活的当下,被其支配或主导的儿童生活不能仅仅简化为“上瘾“”媒介依赖“”成人化儿童”和“童年的消逝”,而亟需从儿童日常生活异化的视角予以充分关注和系统分析。本文基于异化理论和新童年社会学视角,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研究家庭场域的儿童短视频媒介生活。研究发现:儿童的日常生活不仅出现异化端倪,如身体和时间开始受到束缚和侵蚀,被奖励性观看刺激渴求与沉迷,而且存在天性、审美、语言、行为、认知、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深层次异化。家庭场域的多重影响因素与儿童日常生活的异化密切相关。然而,在媒介化时代全然消解这些异化并不现实,本文试图在短视频语境中从社交本能、制造本能、探索本能和艺术本能层面提出化解之道,以期善用媒介发掘儿童生命内在的发展动力,探讨儿童个性化媒介生活的可能性,助益儿童在网络社会中成为有权利、有能力、有创造力的社会行动者。  相似文献   

15.
申金霞 《新闻界》2012,(9):68-73
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从"保护主义"到"信息产制"的范式转变,当下活跃于自媒体平台的公民记者,其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对信息的判断、选择与"挪用能力"的培养;媒介话语权的有效运用与"分布性认知能力"的培养;"模拟能力"与做一个负责任的传者的培养。其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一是个人化、碎片化的媒介素养习得;二是社会化、系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逐渐走向稳定发展期,对新技术适应速度较慢、产品忠诚度较高的中老年人,逐渐成为短视频领域的重要留存用户。本研究聚焦这一现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以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为理论模型基础,利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Amos23.0分析老年群体对短视频产品用户体验的影响要素,最终推演出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经过路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度分析认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个性化诉求、促成因素正向影响老年群体观看短视频时的用户体验;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体验正向影响其使用意向;老年群体对短视频平台的绩效期望正向影响对短视频平台的努力期望。因此,只有强调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主体性,持续深化、多维度提升该群体用户体验感知,合理激发其传播价值与消费潜能,短视频媒介才能助力构建一个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17.
黄钿  杨莉明 《新闻知识》2023,(11):41-51+94
数字代沟是数字鸿沟在代际层面的体现。本文以短视频App为“数字代沟”研究视角的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青年和中老年群体在短视频接入、使用和素养方面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此了解短视频的数字代沟特点及成因,从而探究数字代沟的弥合路径。研究发现,青年与中老年受访者在短视频App的接入、使用与素养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年龄、性别、地域、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等人口特征变量是影响“数字代沟”的重要因素,而家庭代际关系对“素养沟”影响更加明显。用户获取信息不对称、新媒体素养缺位及平台适老化程度不足等,是形成“数字代沟”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间的“数字反哺”有助于解决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综合媒体与社会力量则能从更长远的角度实现数字代沟的弥合。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与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热门视听影像产品,而短视频市场逐渐饱和,粗放型快餐内容也很难持续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以记录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的Vlog(Video Blog)作为短视频的纵向补充开始瞄准了下一个风口。以约书亚·梅罗维茨的媒介环境学观念为研究线索,因循"媒介-场景-行为-社会"的路径,结合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与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视角,分析Vlog文本中的前前台、中区、深后台行为展现,并尝试探讨Vlog广泛传播后所带来的社会互动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张兵 《民生周刊》2023,(10):27-29
<正>“作为家长,对短视频一禁了之,是最省事却可能是最失败的做法,因为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教会孩子辨别、选择与自律。”孩子沉迷短视频,怎么办?没收手机,采取“打”或“吼”等强制手段干预,有时,一禁了之的效果并不佳。如何解救被短视频“绑架”的孩子?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注意把控孩子观看短视频的内容和时间,同时,多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更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减少自身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环境中,短视频传播的发展方兴未艾。现结合当前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内容传播、参与媒介竞争的现实,从“媒介融合技术引发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场景转换”“媒介融合环境驱动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需求变化”“媒介融合业态加速主流媒体短视频制作的理念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媒介融合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创新和发展问题进行规律性的认识和前瞻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