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2.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了,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3.
“超人”是打开尼采哲学思想之锁的钥匙,是尼采哲学的核心。尼采最关注的是人,因此,尼采从“上帝死人,重估一切价值”-揭示世界的本质“生命的强力意志”-造出真正的人“超人”,这一逻辑顺序展开了他非凡的哲学思想,“超人”成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相似文献   

4.
尼采认为,超人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但他的超人却是以少数强权者的需要来进行符合个人利益的弃旧换新的。郭沫若在他的早期作品中,以“激情天才”形象实现了对尼采超人哲学的“变异”,使之成为“五四”时代革命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5.
尼采“超人”概念新解高中建,巨乃岐,王健一、对“超人”概念的一般理解我国哲学界对尼采“超人”概念的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把“超人”理解为生物进化意义上的高等种族。例如,颇具权威性的新版本《哲学大辞典》中就写道:“‘超人’指遥远未来的一个全...  相似文献   

6.
尼采的“超人”向来为人误解,事实上,他是用超人这个概念对西方人的历史命运进行的思考。“超人”是尼采在拒斥基教传统之后塑造的新人形象,他是人生、痛苦和轮回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提出了“超人”理论。他认为冲创意志是超人的基本特征,它来自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意志,但不是强权。《海狼》中的海狼赖生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他惨无人道,所以只能算是半个超人;《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以杀人来检验自己的“超人理论”,又以皈依宗教来作为解脱自己罪责的唯一出路,所以他只能算是一只虱子。  相似文献   

8.
尼采为了改善人类,“刺取进化之说,别说超人”。鲁迅的“立人”是舍弃了尼采“超人”的“渺茫”及“宗教与幻想之臭味”,而吸取了它的“进化”的合理内核的、与文化及社会改革相联系的现实的人的进化。鲁迅“立人”的本质内涵是争取人的权利与地位。这是外来的现代观念,尼采的相关思想也是“立人”思想资源之一。鲁迅的“立人”是“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先声,与尼采相关思想属于同一思想谱系。在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中,尼采对德国国民精神的批判是一面用来借鉴的镜子。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性理论的角度阐释尼采的主体性批判理论,通过分析“上帝之死”、召唤“超人”以及张扬“酒神精神”等重要理论命题,可以看出尼采主体观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一种张力模式来呈现的。他既猛烈地抨击和摧毁资产阶级主体赖以存在的道德、科学和形而上学信念,又维系了个人主义社会传统的生命血脉。尼采的主体观展示了“反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这一悖论式的理路,其中蕴涵了将主体性批判和现代性批判相结合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尼采宣告上帝死了,提出了“超人”理论。他认为冲创意志是超人的基本特征,它来自人的本能,是一种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意志,但不是强权。《海狼》中的海狼赖生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他惨无人道,所以只能算是半个超人;《罪与罚》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以杀人来检验自己的“超人理论”,又以皈依宗教来作为解脱自己罪责的唯一出路,所以他只能算是一只虱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茅盾,青年时代多次发表文章介绍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根据“五四”时期的实际需要,特别强调尼采彻底破坏旧传统的反抗精神。他还十分重视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力意志说。他对于尼采的理解别有天地,常常是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代表了当时中国研究尼采的最高水平。茅盾以开阔的视野,以“为我所用”的精神借鉴尼采哲学,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外国文化“穷本溯源”、“取精用宏”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变形与超越──浅析《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的“超人”思想唐明祥,袁文艺尼采的“超人”学说无疑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一学说的认识和评论必然会影响到对尼采整个学术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对尼采的这一学说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  相似文献   

13.
"上帝死了!"尼采说 哲学家超越了时代,他把理想中的英雄锁定在"超人"身上回过头来审视,哲人赋于"超人"的一些品质,正是企业家的特征他冀望的英雄,就是今天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本从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出发,进而分析了其“超人”学说、道德观和价值观。“超人”思想在当代青年中有着创造价值和自我超越的积极影响;也有鼓吹天才论,反民主、反平等、反群众的消极腐朽的观点。通过对尼采道德观、价值观的批判,树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尼采把虚无主义的诞生归结到其所否定的柏拉图主义虚设的瓦解,也即:上帝死了之后。海德格尔对尼采的研究首先是对于当时对尼采哲学所谓的“虚无主义”问题的批驳与澄清。海氏对于尼采的虚无主义给予了“仍是在传统形而上学遗忘存在之中思考虚无主义”的结论,称尼采只是“颠倒的柏拉图主义”。海氏对尼采之“虚无主义”的深刻误读说明其思想的“形而上学”痕迹及其无视尼采的生命本体论的实际。  相似文献   

16.
超人思想不仅是尼采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其他一些思想家甚至一般老百姓心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情结.本文把人们思想中的超人概括为“人可望不可及的”与“人可望又可及的”两大类;在“人可望又可及的”超人中,又分为“道德型的超人”、“力量型的超人”、“智慧型的超人”、“全面发展型的超人”,并考察了这些不同的超人情结产生的基础及其对人们现实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中西哲学界对尼采认识与评价的回顾中肯定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地位,继而对尼采的虚无主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述。文章着重讨论尼采“上帝死了”这一命题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文章指出:尼采由“上帝死了”而提出“一切皆允许”,不仅动摇了基督教的基础,也否定了柏拉图以来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哲学观,但“上帝死了”与“一切皆虚妄”的思想又取消了人们在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导致了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8.
浅析杰克·伦敦的“超人”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克·伦敦的“超人”情结有其形成原因及其表现 ,在他的社会信仰和人生哲学中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他既相信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 ,又相信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还对尼采的“超人”学说信奉不疑。在创作中 ,他试图把这些互不相容的学说和观点结合起来 ,既写出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宣传革命的作品 ,同时也写了许多赞美“超人”、宣扬生存竞争的作品。他的“超人”情结正是他思想深处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解读尼采"超人"哲学的基础上,分析其进步的方面对主体性教育的启示,最后指出尼采"超人"思想中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秋夜》看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深受尼采的影响,从《秋夜》中所蕴含的对奴隶性的鞭挞、对黑暗势力的抨击,对“超人”式英雄主义的宣扬,以及弧独的抗争精神中,都能看到尼采的影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