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的来源 我作为新闻单位的"外人",时常发现媒体对非本地的负面事件报道很有兴趣,也发现媒体有些时候是敢于刊发批评性稿件的,但是,前提是针对非本地的政府或者官员.  相似文献   

2.
“地方新闻”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地方媒体刊登播发的“本地新闻”;从更大一些范围看,是指全国性媒体刊登播发的与“全国性新闻”相对应的以地方区域为范围的新闻。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如何从“本地新闻”中发现具有更大范围的新闻价值的“全国性新闻”的课题。 何为全国性新闻?这实际上是由具体媒体所面对的读者范围所决定的。地方新闻的全国意义,就是全国读者的普遍兴趣。这不是简单的概念的转换,而是读者对象的转变。因此可以说,地方新闻与全国性新闻的主要区别,是它们读者群大小范围的不同。要将“本地新闻”向“全国性新闻”转化,首要的课题就是寻找全国范围的读者的共同兴趣和共同感受,给地方新闻注入全国性的因素。这里根据我对一些稿件的接触,谈一谈几个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鲁泽 《今传媒》2006,(12):35
今年2月24日,《羊城晚报》刊载题为《订报的学问》的短文,其第一内容是:“想了解本地好事、外地丑闻,请订阅本地报纸。想了解外地好事、本地丑闻,请订阅外地报纸。”段末用破折号做了注释:“有人这样总结订报的学问。”有些报纸为什么喜欢刊发本地好事?是为了与本地各方搞好关系。君不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了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本地领导对丑闻讳莫如深;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有的领导也会对本地媒体和驻地上级媒体负责人打招呼:“我这里形势大好,请各位‘多帮忙,少添乱’,拜托了。”“少添乱”一听就知是指“勿揭丑”之谓也。说白了,这话…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大规模的受众抽样调查,以量化分析的方法探索了传播学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对城市形象的影响。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珠海居民对本地持有相当正面的印象。在珠海的多元化传媒信息体系中,本地媒体仍然是珠海市民赖以了解本地的主要信息渠道。在解释性层面,研究发现,在解释人们的城市形象观念形成时,“媒体内容的关注度”和“媒体的可信度”是比“媒体使用时间”更具影响力的变量。在检验了非典型的涵化模式和一系列的研究假设之后,我们发现人们的第一级城市形象观念(外在、具体形象)和他们的第二级城市形象观念(内在、总体形象)关系紧密。分析结果部分支持了我们的非典型涵化模式和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5.
媒体在“边际人”获得社会认同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京华时报》、《新闻晨报》两份都市报本地新闻中关于外地人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媒体主要建构“边际人”负面形象和受难形象,并强调其外来属性和“他者”特征;外地人用以抵制主流文化的“乡土”关系和底层“边际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被扭曲为社会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6.
因 爱好新闻 ,并跟媒体打交道较多 ,我发现大多县(市)报有个“通病” ,且这种“病灶”近几年来呈扩散恶化之势 ,那就是过分地突出宣传当地和报社的“一把手”。我用心统计过一个季度 ,当地一家县级市报共出版70余期 ,市里“一把手”在报上“接见”读者竟达50次之多 ,其中有“光辉形象”的15幅。在稿件的版面安排上 ,一些县(市)报不根据新闻价值 ,而是纯以本地领导的职务大小“排排坐” :“一把手”总坐一版的“第一把交椅” ,“二把手”坐“第二把交椅”。依此类推 ,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行规”。在本地“一把手”与省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镜中我”理论和“互动认知”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在深圳所做的移民城市归属感调查数据,研究深圳本地人、户籍移民和非户籍移民三个群体对城市归属的认知状况,通过分析不同群体媒体接触与使用情况,探索大众传播对深圳移民建立城市归属感的影响。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了解大众传播在移民文化整合、构建和谐的移民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郑游楚 《新闻窗》2009,(4):46-47
“本土特色”是电视栏目的生命力,而本土文化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电视台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电视台能否以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化特征,牢牢抓住本地的受众群,无疑十分关键。因此,打好“本土文化”牌,扩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了许多地方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发现的科学,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新的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在现今媒体新闻源雷同,独家新闻不易碰到的情况下,新闻发现大多为非“原创型”的,非“制造型”的,而是“挖掘型”的,是一种再发现,即发现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长沙晚报的报道实践,探析地方媒体如何运用本土化策略做好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和报道。地方媒体可以第一时间从国内外重大事件中找到与本地相关联、受众喜爱的新闻元素,从独家视角深入采访挖掘出不一样的落地报道,从而为受众提供及时、精准的新闻内容。记者发现新闻的能力,不止体现在能发现“有”,还要善于看到“妙”,在“从无到有、有中生妙”中发掘新闻金矿。  相似文献   

11.
为主流媒体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媒领域,有许多概念处在一种似是而非的不确定状态。比如,关于“主流媒体”的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强势媒体”、“弱势媒体”、“大报”、“小报”、“高级媒体”、“大众媒体”等等。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来就没有做出规范性的甄别与界定,大家久听惯说,闻而不觉其非,言之犹以为是,最终导致概念的混乱和讨论的混沌。理论界的似是而非造成实务界的各自为政。一些实际上处在非主流,顶多是支流地位的媒体,开口就是“我作为主流媒体如何如何”,甚至一些末流或者根本不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选择性媒体环境下的新闻是更容易回避还是更容易接触这一争议,文章在梳理新闻选择和媒体环境类型的基础上,提炼了知沟扩大和全民阅读两派代表观点。依据媒体环境(高选择性媒体环境vs低选择性媒体环境)、新闻阅读情况(新闻回避vs新闻接触)、受众主观意愿(有意的接触vs无意的接触)的标准,归纳出八种组合情景。研究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选择表现为“我躲着新闻”“新闻躲着我”“我找到新闻”“新闻找到我”四种传者与受众的关系。其中,“新闻找到我”是近年来出现的趋势,它意味着受众的新闻接触或许是社交媒体的副产品,建议合理编排社交媒体上的娱乐和新闻信息,优化算法推荐,改变媒体系统中新闻消费的结构,促进受众从无意的回避转向无意的接触,实现“新闻找到我”。  相似文献   

13.
地方媒体时评往往谈异地问题多,而对本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这是舆论监督的尴尬。作为地市报,《衢州日报》时评专栏“烂柯时评”(围棋圣地烂柯山在衢州市郊)数年来就坚持全部取材于本地题材,坚持针砭本地时弊,起到了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行文之初,原意是想针对现如今“有事没事告媒体”的现象给媒体打打气,说明一个问题:“媒体别怕打官司”。但经过了一番近乎自残的阅读和互联网前疯狂的搜索、思考后,我发现源于我年轻气盛的想当然的初衷竟像是在撺掇媒体都去做堂·吉诃德!这令我非常苦闷。可我不想做一个悲观论者,特别是不想写出一纸的呻吟。于是,想出一个辙,试图以此触摸媒体舆论监督的脉搏。也许我脉诊的结果只能让同仁们断定我是一  相似文献   

15.
咬文嚼字     
媒体经常出现的几处错误王兵我在阅读报刊或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时,发现媒体在用词上易犯一些常规错误,它们是:1、把“报刊”错用为“报刊杂志”。2、把“凯旋”错用为“凯旋而  相似文献   

16.
“当枪手,很丢人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笑到最后的,总是非枪手媒体。世界上大致有两种媒体,一种是枪手媒体,一种是非枪手媒体。两者都面向大众,但有明显区别,枪手媒体“识时务“,非枪手媒体则显得“少根筋“。枪手媒体,谁的枪手?应该不止一种,比如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枪手:明里暗里(往往是暗里)为维护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说话,当然也得到好处,赞助、广告之类。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保定市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但地理上的“区位优势”却使本地平面媒体面临更多挑战——在这个“大北京圈”范围里,京津冀媒体早就辐射到保定,同时,近几年本地户外、报刊、电视、DM、公交、网络等各种媒体也在飞速成长,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面对新形势,保定日报社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大力推进新闻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庆 《新闻窗》2009,(2):34-35
对于地方都市类媒体而言,本地新闻的竞争方是其生命力所在。作为本地新闻的三大支柱,社会新闻是凝聚人气的基础,经济新闻是服务和品质的体现,而时政新闻则是赢得公信力的“拳头产品”。如果一家媒体的时政报道弱,那么,它在当地不会成为一家主流媒体,从而也难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相似文献   

19.
从地缘关系与大众媒介作用出发,以福建长汀为研究区,结合调查问卷与网络爬虫两种方法,以文化认同度与文化参与度为评价指标,对本地人、非本地人、大众媒介受众三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内容差异与文化认同接纳、认可程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本地人与非本地人文化认同差异不大,而大众媒体受众与其它两类群体的文化认同差异较大;虽然社会是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但它不一定是关键因素;大众媒体受众对具有实用性的器物文化较为认可,而对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较为漠视。  相似文献   

20.
杨少明 《新闻窗》2008,(6):41-42
当前,同城媒体若想获得本地绝对独家的重大新闻非常不易,更多的时候,各媒体记者面对的是内容大致相同的新闻素材。能否从信息“共有”中获得“独有”的内容?在当下,已是媒体对编采人员所寄予的业务期望。本文试以大连地区几家都市报的同题报道为案例,分析、归纳同题竞争中的相关实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