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第108页实践活动:测量身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互合作的精神和分工意识。3.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对自身体长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米尺、皮尺、直尺、2张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们了解内同学的身高情况吗?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到统计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身高,并把测得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教学目标】1.通过语境创设、图片观察等加深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认识、感受;2.通过展开想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学生探索银河的兴趣和志向;3.模仿课文1~4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展开想象,问一问银河,并写下来;4.学写两个生字"宇、宙"。【教学理念】紧扣低段课标,根据文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2.学会准确地表述统计图表中的各种数据。3.将统计过程、结果及自己的感受有条理地写出来。4.学会谋篇布局,整合材料。【教学重点】写好统计过程及调查感受。【教学难点】根据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将自己的研究、思考、感受、建议具体地写出来。【课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5.
【主题】:认识自己的快乐【目的要求】: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快乐的情绪,并学会创造自己的快乐。【设计理念】:小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情绪体验,已经能够比较明确地分清自己的喜怒哀乐,并且寻找出引起某种情绪的刺激。因此,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寻找情绪发生的原因,可以通过寻找和留住“快乐小精灵”,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快乐,并引导他们用行动调节和保持快乐情绪。【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活动准备:1.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使自己快乐的事。2.准备10个“双面人”道具。3.准备几盘“快乐音带”。4.准备几张…  相似文献   

6.
【活动对象】六年级学生【活动目标】1.体验人是有潜能的;2.重新认识自己,并悦纳自我;3.初步意识到只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潜能将被开发;4.互相赞美,体验输出能量、收获能量的快乐。【活动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每个人都有潜能;2.引导学生通过检视自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组第4课。【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枫、于"4个生字,会写"于、枫"等生字。重点理解"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背诵其他描写秋天的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秋色;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导入新课1.知诗人。师:谁能通过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诗歌《山行》的作者?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通过总分式概括,了解小说内容;通过多角度揣摩,品析欣赏语言;通过分层次表述,感受评说人物。板块推进,用"课文"教"语文"。2.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小说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熏陶情感。【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2课。【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词。2.了解翠鸟的外形,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翠鸟的外形,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学习按顺序、抓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训练的同时,有效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一、颜色导入,感受鲜艳,渗透语言训练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老师姓什么吗?出示"朱",学生进行扩词,  相似文献   

10.
正【授课对象】小学学生家长。【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家长深刻领会孝心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2.通过学习,让家长理解孩子缺乏孝心的成因。3.通过学习,使家长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家长改变自己的教育习惯,学会培养孩子孝心的途径。【教学方法】采取现场交流、情景教学、课件呈现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从抑扬顿挫的语言中品味文章意蕴,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2.赏析关键词句,感悟作者情感,从作者的“别”样人生中寻找成长启示。【课前准备】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2.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经历。【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是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自主习作的主体地位,凸现"童真童趣,快乐作文",注重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夜晚星空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材来源】苏教版第十册习作7【教学目标】让学生由"星、月"这有趣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习作。【教学重点】激活储备,引发学生奇特的想象,写出自己的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28~29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计算、操作、比较、归纳,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进行简单的解释和说明。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一、巧设悬念,引发探究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老师这儿有三个信封,谁能很快地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2.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魅力。【教学重难点】了解一般的名著阅读路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进行阅读。【课前准备】每人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采蜜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之以趣(一)课前游戏,体验黑暗请同学们做一做,闭眼听写一句话: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到阴影。用一句话说说写字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统计"第二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练习。【教学过程】一、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1.在交流中"发现问题"。交流话题:自己及长辈患近视的年龄。(课前先请学生调查患近视的长辈是几岁开始近视的)交流的初步感受:人们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提出问题:人们患近视的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知道条形磁铁的南北极位置未必都在两端,但磁极都指向南北方向。2.尝试用新的解释替代旧的观点,形成更合理的解释。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明白科学的解释要有证据的支持。【教学过程及意图】课前预热:师:知道今天上什么课?科学课是干什么的?(梳理出关键词: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2课。【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的5个生字和儿化音,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并理解词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嘎子和小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感受优秀作品用词之传神。2.初步学会用恰当的词语形象化地表达。【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播放竹笛乐曲《味道》。2.投影:①喜欢一篇作文和喜欢一个人一样无须太多理由。②作文只有一见钟情,没有两见钟情。说明:课前以悠扬的乐曲浸滤学生稍显浮躁的心灵,平静一下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本次习作,是学生从练习写话步入命题作文的开始。为了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写作的快乐,本课以新课标指出的“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一论述为设计理念,将“激发写作兴趣,打开写作思路”作为重点,创设了“猜、讲、写、评”等活动,让学生有理、有序、有物地写出真实的“我”,为今后写作营造良好的开端。【教学目标】1.有条理、通顺地向别人介绍自己。2.能真实地写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特点。【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学过程】一、范文激趣,猜一猜1.听范文,猜猜写的是谁。出示范文:我今年8岁,头上留着齐刷刷的…  相似文献   

20.
【课题】《快乐的童年》【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聆听钢琴独奏曲《跳绳》,让学生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欣赏《陀螺》和《竹马游戏》,让学生感受活泼的音乐、丰富的游戏和快乐的歌舞组成快乐的童年三部曲,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