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插图的概念和类别 我们这里所谈的插图,专指课本插图。它是插在文字中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图画,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插图的艺术表现形式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1.照片。照片是教材经常使用的插图样式。照片内容涉及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主要包括课文作者和课文中的人物)、历史事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其他物件。  相似文献   

2.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课文插图,就是指语文教材中根据课文主要内容而绘制或者拍摄的图片。课文插图是构成语文教材的重要元素,如果把课文中的文字看成是第一语言,那么,插图就是构成课文的第二语言。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插图,这些课文插图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课文插图视若无睹,在教学中很少用到,这无疑是对教材资源的一种浪费。课文中的文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纯文字的阅读过程中,阅读途径是比较单一的,而插图则具  相似文献   

4.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发现很多课文都配有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优美插图,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它,灵活地使用它,挖掘它丰富的内涵,就会上出一节节  相似文献   

5.
翻开小语教材中的课文,每篇课文中配有的精美插图是编者殚精竭虑的结果,不仅符合学生对文字言语认知的规律,也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言语认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在预习一篇新的课文时,注意力多数是先放在插图上,在插图的欣赏中,不自觉地去揣摩插图所表现的意思,从而唤醒对课文内容了解的欲望,使自己能主动参与到课文语言的阅读和感知中。  相似文献   

6.
范丽娟 《广西教育》2013,(37):71-71
课文插图是指插放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课文中的插图与课文的语言形象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形式美。学生在感受插图美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使情感得到升华,培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充分地运用好课文插图。一、运用课文插图激趣  相似文献   

7.
正比之于单纯由文字组成的课文,插图更具有直观性和吸引力,它对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与理解能力起到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可以说,课文插图是语文老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有效抓手,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特殊教具,是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一、欣赏插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立体形象实景式的课文插图所承载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丽青 《考试周刊》2010,(21):53-53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对课文某一情景的展示.它能使高深的文字通俗化,抽象的观念具体化。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其理解课文思想内容,陶冶其爱美情趣等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课文插图作为教材中的非文字性资源,也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可视画面再现文章的重点内容或关键情节,对文章进行着必要的补充和诠释。对于插图,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巧作安排,必将让它焕发出"奇光异彩"。感悟文本的切入点阅读感悟,需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只有生活经验与课文展示的情境相融合,感悟才得以  相似文献   

10.
在新编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形象而生动的插图.在教学实践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对文中的插图非常感兴趣.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明显提高.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1.
插图,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文字相比,它的作用不可替代。它能给人以直观的视觉信息,并提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然而,在现今的教学活动中,这一优质的教学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教师往往忽视了插图的教学价值,过度关注课文的学习和语言的掌握;或者仅仅满足于让学生通过插图增强对课文的感知,如蜻蜓点水般,没有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插图,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语文课本插图是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对文字内容做形象的说明。因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一篇篇课文只用抽象的文字向学生讲述一个个故事或者是一些道理,学生在理解上有些难度,也不太会感兴趣。因此,一年级语文课本里安排了许许多多美不胜收的彩色插图,怎样把这精彩纷呈的课文插图作为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利用起  相似文献   

13.
一 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然而,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很多老师没有很好领会教材的编排特点,没有准确把握插图与课文的关系,没有摆正插图在教学中的位子,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语言文字优美,适合学生积累文字,模仿说话。特别是诗歌类的课文,工整的句式,非常适合学生"仿照句子说一说,写一写"。除此之外,每篇课文都配有栩栩如生的插图,这些精美的插图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美的享受,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直观、与课文联系紧密等特点,为学生说话训练提供了方便。合理利用文本,借助插图、文字、标点,找准文本的说话训练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究教材,抓住文本的价值,合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标点,甚至是一幅插图,一道习题,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它能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怎样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呢?  相似文献   

16.
李君 《教育艺术》2009,(8):12-13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在辅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学生对文中的插图非常的感兴趣,几乎是有了插图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格外浓厚,学习的效果就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插图对语文教学大有益处。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这些插图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精心安排绘制的,或表现课文中心,或揭示课文重点,或是课文难点的直观图示,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开故事情节,或表现自然现象……插图与课文有机结合,构成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重视课文插图,合理利用插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些插图的价值,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广  相似文献   

18.
运用投影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彭殿勇,路绍华一、实验目的针对生物学科插图多的特点,我们根据现有条件,设计了运用投影片的分解组合,组织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验。生物学科中的插图与课文的文字内容密切联系。其中,代表动物的形态和生物的结构图反映了文字内容的重点。正确...  相似文献   

19.
正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课文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获得的表象,可以使学生感到学习对象清晰、鲜明、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容易巩固,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图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巧用课文插图,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文插图与课文内容融为一体,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课文插图,借方寸插图施展思维拳脚。在文本和插图的完美结合中,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魅力,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