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的教师考核工作中,仍然沿袭传统的"评比"模式,"评优评先"、"名师工程"几乎左右和引领了教师所有的价值追求。"评比"真的就能够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一流的教师团队吗?对此,我持怀疑态度。原因之一:"评比"未必能产生真正的"名师"。且不说"评  相似文献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考核环节尤为关键,但目前沿用的评比机制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却仍被寄托着"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美好愿望,实在令人担忧。原因之一:"评比"未必能产生真正的"名师"。且不说评比的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评比的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每年度的"评优评先"中,在定名额、定资格的前提下,经过量化打分、投  相似文献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流的教师团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考核环节尤为关键,但目前沿用的评比机制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却仍被寄托着“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美好愿望,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一般讲,凡是同普通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问题.都是教育研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课题。如今教师听课,尤其是走进名师课堂听课,似已成风。随之又发生名师课堂“能不能学”“该怎样学”问题这种问题也就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5.
我省首届“中小学学科名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通过评审的116名教师正面向全省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公示通过的教师,将获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证书。这将是我省“中小学学科名师工程”启动后命名的首批名师。  相似文献   

6.
名师乡村工作室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和实现“教育共富”的重要平台。通过名师乡村工作室打造一支专业化乡村教师队伍,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举措。名师乡村工作室应立足乡村学校发展实际,通过卷入式、主题式、逆推式、专项式、组合式等研修方式,顺应教师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7.
张敏 《吉林教育》2006,(1):47-48
我们本着“着眼未来,发展为本,塑造名师,打造名校”这一理念,以“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为总体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校本培训和教师自学自修为主,全区集中培训为辅”为原则,制定了全区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相似文献   

8.
一流的教育要靠一流的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在济南市市中区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群英荟萃、名师辈出,但是在对优秀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业绩的评价上,缺少能够体现优秀教师价值,激励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行政提拔成为对优秀教师价值认同的主要形式。然而,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对名师的需求增多,渴望早出名师、快出名师、多出名师。于是乎,各地纷纷出台所谓的“打造名师工程”,采取诸如每年派遣一定数量教师赴境外培训,投巨资在大学建立名师培训基地,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交流和课堂教学研讨会等措施。不可否认,这些举措对教师的成长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不少人也对此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 《班主任》2013,(5):62-64
最近几年,各地许多学校都掀起了“打造名师队伍”的热潮,据说以此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名师”呢?通俗地说,就是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那么,“名师”是可以通过“打造”得来的吗?把“打造”一词用于“名师”是近几年的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挺不舒服。“打造”是一个工业车间流水线作业的概念,是和模具化操作相联系的。独具个性的人,怎么可以像生产机械部件一样被“打造”呢?想象一下——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教师,被输送到流水线上,规范于某种模具,然后“哐当”一声,所谓“名师”就被“打造”而且是成批量地“打造”出来了。这不荒唐吗?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立校之本,是中小学事业发展的根基。名师大家,是学校事业的名片,是学科实力的象征,是成就人才的保证。但是目前名师总体数量不大,并且学校之间、学科之间拥有量不均衡。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恢复高考后几年培养的教师群体已经先后进入50岁以上的行列,八十和九十年代的教师群体正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2000年以后走上讲台的教师相当部分属于高校扩招以后的新生代。三类教师群体中都存在数量不等、程度不一的“弱师”现象。“弱师”就是那些工作平平,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工作业绩较长时间处于落后、平庸状态,学校、学生、家长不能充分认可的老师。策划并推动“弱师”转化为“强师”,乃至升格为名师,是目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长久之策。  相似文献   

12.
卞小利  王旭 《江苏教育》2024,(10):58-62
教师培训是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高质量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立足“童心教育”,探索青年教师成长评价的路径:倾力打造“童心课程群”课程体系,建构“易操作、易接受、易评价”的评价内容体系;基于教师现实需求,打造“名师讲坛”“教海拾贝”“含英咀华”“筑梦空间”四大活动;科学操作“童心·求实”评价指标体系,扎实评价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0):67+65-F0002,F0003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组建于2007年,由原宜宾市翠屏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和电教馆三家机构整合而成。“中心”秉承“提高教师素质,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做教育思想的激荡者”为校训,遵循“打造研训专家团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铸就教师教育品牌”的办学理念,于2008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并确立了打造一流教师培训机构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兴城市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全市中小学业务培训、教学指导、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兴城教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教师进修学校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突破口,创新研训模式,确立了"建设名师队伍,打造名师群体"的办学目标和"创建学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必须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名师队伍,实现“以名师建名校,以名校育名师”的良性循环。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的体会有三点:  相似文献   

16.
“粱哲工作室”是广东省第一批名师工作室之一,几年来,工作室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与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密切联系,引进高校和教育研究协会资源,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作用方面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与此同时,工作室通过分散学习、集中研修、课题引导、实践反思的方式,在以研带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探索。在“追求风格,形成流派,打造学习与实践研究共同体”的工作室宗旨引导下,  相似文献   

17.
“名师”因何而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科研兴校”、“特色化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新理念的兴起,不仅变革了传统的学校观念,更是前所未有地把教师推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与核心位置,教师角色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期待。正因为这样,以培养“名师”、打造“名师”为主题目标的“名师工程”成为各地和各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目标。那么,“名师”因何而名?1.“名师”是倾其所爱为教育的奉献者为教育倾其所爱,无私奉献是名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呼唤名师,教育改革催生名师,于是各地各级中小学名师评选活动便应运而生。最近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非常注重名师队伍培养,都在“打造”名师。然而,名师热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抓好名师的评选、培养和使用对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超前、业绩卓越的教师队伍,意义是深远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评选的名师都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无论是师德修养、教学艺术和水平、教科研能力都是一流的,是名副其实的名师。然而,有些学校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对“名师”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够,急功近利,评选与考核名师的政策不科学,致使评选出来的“名师”名不副实,不仅起不到示范带动作用,反而冷了不少一线教师的心。笔者认为,校级名师评选与培养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流的教育来源于一流的教师。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有赖于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是教育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T程,也是我区长期以来积极探索的“重中之重”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实验小学富力分校于2019年10月启动了“每月一星”评选活动,旨在发掘、培养和宣传优秀名师,打造属于富力分校的形象代言人。在初选阶段,学校三个教研组的老师通过评比教案、听课本、业务本等内容,结合教师日常工作的状态和考核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