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课堂有效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门艺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准确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讨论习惯,明确提问的目的性,精心选择提问和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潘忠 《成才之路》2014,(7):88-89
正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连接预设目标与知识生成之间的重要环节,是学科教师基本功底与教育素养的重要表现,也是完成教学任务与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问什么,如何问,为什么这样问,还可以怎么问,颇有一番学问和艺术。从广义上看,有效课堂提问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等环节。反观课堂教学,存在着为问而问,一疑就问,难易失度等课堂提问常见弊端,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提问技巧,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合格人才。一、课堂提问的常见弊端(1)为问而问。教师普遍意识到:增加课堂提问环节和发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和目的性等特性,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12,(9):12-13,15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就能够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提问的语句要简练。设计课堂提问的语言要准确、简练,要有针对性,使学生听后能明确提问的要求,迅速投入思维活动。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禁忌问一些长而复杂或模棱两可的问题,避免使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泛泛而谈。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必须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为引入新课、新旧联系、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还是为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等等。要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目的模糊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词典》中对提问的定义是这样的:提出问题问.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和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数学教师来说,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投向平静水面的小石头,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是帮助学生增强英语理解能力,提高英语水平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提问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流利的表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但有时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现象。这不但与学生的"素质"高低及问题难度大小有关,也与老师提问的策略有关。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从对当前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如何进入课堂有效提问提出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笔者总结了近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了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9.
甘怀喜 《甘肃教育》2006,(11B):31-31
一、课堂提问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手段,目的都是为了满足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对于每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较好地掌握重难点,教材的其他内容一般来说都可以迎刃而解。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要突出针对性。要讲究问什么。怎么问,通过问要起什么作用等。通过问答.分清“枝”“叶”,达到正确全面理解教材的目的。如在教学《麻雀》时,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让学生明白空间是一种什么力量,为什么说这种力量是强大的.是该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重难点,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心灵和知识沟通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的教学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状况。"沟通与交流是课堂提问的本质追求,也是课堂提问教学价值的集中体现,深度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蕴涵在问与答的艺术中。”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是通过提问来进行的,课堂中的提问有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情、把握学情。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如何有效,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挑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课堂中的"问"进行思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深层掌握。但课堂上的提问要求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营造一个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升。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进行探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问"和"善待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巧妙地设置系列提问,同时也要鼓励和教会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广泛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梯.提问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提问的语言要明确,提问要深浅适度.提问的问题要层次分明,形成梯度.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提倡学生驳问.提问要把握时机,灵活应变.  相似文献   

15.
杨馥 《考试周刊》2011,(45):26-26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如此。我们常说,一石击起千层浪。科学合理的问题、巧妙精彩的提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能激发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何构建有效提问的课堂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一、问题要明确课堂教学中,模糊、空泛的提问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兴趣与方向;而重复琐碎的提问则容易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深度的缺失。因而,问题的设计与提出要有针对性,做到准确明了、简约而不简单,避免漫无目的、信口开河。  相似文献   

17.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方法,以及提问后如何引导学生去回答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袁媛 《现代语文》2013,(6):105-106
课堂提问,不应仅限于我们平常认识的教师问,学生答,而应该看成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它的基本表现形式为:师问生答,生问师解,生生问答等。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到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提问艺术呢?一、抓住关键突破提问法教师在初中语文中的课堂提问不能随意行之,不能  相似文献   

19.
李树忠 《家教世界》2013,(8):185-186
课堂提问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而艺术的提问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锦上添花。课堂提问要注意讲究方法和措施。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以下几方面: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做到胸有成竹、课堂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问题宜少不宜多、课堂提问的问题应逐层深入、课堂提问还应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问等等。只有精心的设计问题,艺术的提问,才能使我们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提问的智慧     
课堂提问是一项教学艺术,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机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以为课堂提问应处理好以下几个细节:一、提问要有思考价值不少教师不注意设计问题,随心所欲,问题没有思考性。教师一张嘴,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回答。这种问答,看起来心心相通,水到渠成,很能表明教学进展顺利,实际上学生大部分处于被动的状态,学得肤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章,还要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