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呢?这是我们美术教师应该多花心思思考的问题。可以说美术教学在所有学科中有着先天的优势。几乎没有学生对绘画有抵触心理,绘画是每个孩子喜爱的活动。围绕新的课程标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认真的探讨。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儿童"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游戏是儿童期最基本的活动,而幼儿园建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又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它不但能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还能够充分给予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嘴巴、眼睛、双手、空间和时间,从而在幼儿园建构游戏中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正>创造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更有创造的需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创设一物多玩的情境,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发展,培养参与活动的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废旧轮胎是幼儿园常见的体育器具,它具有安全、耐用、多变的特点,深受幼儿喜爱,幼儿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创新教育更需要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熏陶,他的创造力才能被挖掘.陶行知先生还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所以,我们要用创新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小学儿童感知的不精确、注意力的不稳定持久的心理特点,通过编排一些简短、内容浅显的、朗朗上口的儿歌,则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严密的逻辑得到适当缓解.儿歌中蕴藏着数学的规律和要求,这一特殊性,让儿歌和数学教  相似文献   

5.
正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而且是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也许不可以培养,但一定可以被扼杀,这就取决于我们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我们搜集了父母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各种疑问,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创造力研究专家施老师来一一解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吗?父母都很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创造力,这个答案显然是十分肯定的。但是在分析儿童创造力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创造力这个核心问题,否则对于儿童创造力的表现,就无从谈起了。  相似文献   

6.
谢贤婕 《家教世界》2012,(18):12-13
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研究表明,幼儿期正处于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我们可以利用生活资源充分发展幼儿的创意思维。一、概念界定即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特别以废旧资源、物品二次利  相似文献   

7.
平时我们常习惯说:把孩子教育成“人”,等孩子长大成“人”…… 其实,这类论调经不起推敲。难道孩子在长大之前就不是“人”?我们应该坚信: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未来属于受过教育的人.也属于那些接受了休闲教育并会聪明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人为了孩子的今天和明天.让孩子学会休闲、学会玩。  相似文献   

9.
对于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深圳银厦第二幼儿园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取向:他们不仅强调要抓住孩子对空间、色彩和审美的敏感期进行艺术熏陶,还主张将美术教育与生活教育结合起来,将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与培养有创造力、具包容性、个性张扬的公民结合起来。因此:在这里,孩子们的身心是充分自由的,可以用自己的肢体与多样化的空间和材料进行对话与交流;在这里,再平常不过的物件,经过“大师们”的妙手,转眼同幻化成构思精妙的艺术品,即就是同样的作品也常常是以多种出人  相似文献   

10.
一、小学教育要重视儿童根基性素养的培养 小学教育的重点在哪里?进入课改以后,很多人都非常重视孩子能力的培养,要学生学会怀疑,学会创造。这自然是不错的。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所谓创新能力,我们一些同志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过多地把视角集中到儿童的思维训练上,轻视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基本功不扎实。《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虽说有些孩子天资聪慧,少年时就显得超凡脱俗,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要想他们在这一阶段就具有多少创新气质不大可能,而基础铺广了、夯实了,则能为其今后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创新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你的孩子常常和你“斗嘴”吗?你会认为孩子和你争辩是不听话吗? 德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认为,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汉堡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在生活中,喜欢争辩的孩子会得到以下有益的体验。 争辩有助于帮助孩子找到界限。“等我们吃完了你再去玩”,妈妈们常会这佯对孩子说。而孩子也常常  相似文献   

12.
有人曾这样说过:现代教育的趋势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作者很有同感。从英语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英语教学的课程目标已重新设定,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而其中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尤其重要。"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本篇论文就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理论性描述,浅谈如何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于焱 《辽宁教育》2013,(9):59-59
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她指出:“教育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任何教育活动,如果对幼儿教育有效,那么就必须帮助儿童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因此,必须引导儿童个体自由的最初的积极表现,使儿童可能通过这种活动走向独立。蒙台梭利强调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是以她的儿童发展观为理论基础的。蒙台梭利指出,帮助儿童发展的途径有二:一是自由,二是有组织的工作。发展儿童独立个性必须给儿童以自主活动的自由。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这里所讲的“自由”,  相似文献   

14.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发现了孩子有创造力,认识了孩子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创造力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教育界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重任.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创造性人才呢?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他似乎在告诫我们:只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才能得到真心的回报。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古语也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我们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让孩子走近你、喜欢你、信任你,而喜欢听你的课,并认真配合你,我们就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呵护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孩子童年时期的快乐程度。孩子的童年如果是快乐自由的,就有无限的张力;反之,就会厌倦学习和生活,甚至厌倦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具有创造力,但程度高低不同;创造力的高低是先天素质与后天开发的综合结果,创造力通过教育和训练是可以提高的。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造性教学就是把儿童潜在的创造力解放出来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是根据创造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有关学科的基本原理,运用一套科学的、艺术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各门学科教学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创造性因素,在完成传授知识、发展智能等任务的同时,着重进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从而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我校与天津市教科院合作开展的创造性教学实验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这里仅就我们的体会谈两点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陶行知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塑造一种民族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教材的设置,还是新  相似文献   

19.
蒋丽 《课外阅读》2011,(11):160-160
孩子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不仅有“养”的责任,更有“教”的义务。被称为教育之父的德国教育理论家福禄培尔说:“唯有家庭生活才能使儿童获得善良的心灵和有见解的温和的性情”。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是幼儿进行生活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对于环境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大家都知道,儿童爱模仿。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毫无疑义,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资料,同时也要加强我们教师对主题教育活动的研究,提升教师在主题墙创设上的选题、构图布局等能力,为孩子呈现一个更加完美的学习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