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试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时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无所畏惧     
赵炜 《河南教育》2010,(1):39-39
【美】亚当·科恩 著 天津教育出版社 这是亚当·科恩在金融危机后为美国领导人量身定做的危机解决读本,被誉为“奥巴马的枕边书”。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华尔街开始的经济大萧条震动了全世界,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几近崩溃的时刻实施新政,开创了现代美国。  相似文献   

3.
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稳定大危机中美国的企业形势,恢复美国民众的信心,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罗斯福思想的转变以及“新政”的应急性等因素的影响,罗斯福政府拒绝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坚持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义务,甚至推行诸如购金银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因此,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世界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在30年代的分裂,世界经济秩序因此进一步恶化,并最终造成美国经济也无法在二战前者出30年代的大萧条。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稳定大危机中美国的金融形势,恢复美国民众的信心,刺激美国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罗斯福思想的转变以及“新政”的应急性等因素的影响,罗斯福政府拒绝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坚持不承担稳定世界经济的义务,甚至推行诸如购金购银等以邻为壑的政策,因此,罗斯福“新政”中的金融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世界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体系在30年代的分裂,世界经济秩序因此进一步恶化,并最终造成美国经济也无法在二战前走出30年代的大萧条。  相似文献   

5.
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雪梅 《历史教学》2003,79(11):67-74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经济大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罗斯福就任总统后,适时地推行"新政",解决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从罗斯福新政解决失业问题时的背景、内容、特点和作用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既是美国历史上的大变革,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历来是教学的重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将罗斯福新政归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专题,对其认识只限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宪政文明的发展来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美国宪政框架内实行的改革,是宪政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生动诠释。  相似文献   

7.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他在任时推行新政,带领美国克服了经济大萧条危机并赢得二战。罗斯福和蔼可亲,对白宫里的工作人员非常关心,日子久了,大家都主动与总统打招呼。艾摩斯夫妇是在白宫做勤杂工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界一般都视1929—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与此对应,将罗斯福新政视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他的政府为应对和解决严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总和,即罗斯福新政为经济新政。现在看来,这种观点虽有其道理,但存在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缺陷。实际上,无论是大萧条,还是“新政”,都远比我们以往说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9.
从某种角度说,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美国国民收入骤降、国民财产损失巨大而形成的一种严重货币荒,人民群众购买力剧减、消费远远落后于生产,美国经济处于难以继续运转的僵化状态。罗斯福“新政”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将美国经济从这种僵化状态解救出来而制订的。它的基本内容是放弃金本位制,实行有控制的通货膨胀。由于罗斯福是个平衡预算的信徒,不相信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他始终拒绝将通货膨胀提高到这种理论要求的水平,直到二战前,“新政”货币政策虽有可能完全克服1929—1933年经济济危机,实际上却只是基本上而没有完全克服那次危机。  相似文献   

10.
虽然胡佛反危机措施在1929年以后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因危机惯性而未能挽救美国经济颓势,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美国经济危机的激化.并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基础。否则,罗斯福新政不会很快奏效。罗斯福新政本身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它并非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起飞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1944年3月2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这位第32任总统,就他连任总统之事问他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请他再吃一片,记者仍觉得这是总统的恩赐,也就把它吃了。罗斯福  相似文献   

12.
罗斯福新政期间立法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意义之深远,在美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它不仅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为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关系,改革了资本主义的结构,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新政”及其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美国经济的大衰退是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以“工业复兴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新政”法案被国会通过。“新政”具有人民性和资产阶级民主性;国家对社会经济强有力的干预调控;应急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历史进步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在他最初执政的6年中,为了对付和缓解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提出了通过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系列改革计划和措施,这些计划和措施被称其为新政。今天,站在世纪之交的关头回眸罗斯福新政,它对我国扩大内需,缓解就业,推动社会经济持续、...  相似文献   

15.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罗斯福上台一改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和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各州的劳工法有所发展,但联邦劳工立法因固守二元联邦主义理论的最高法院的抵制而举步维艰。新政第一阶段通过的相关法律也被最高法院判为违宪,理由是它们超出了国会州际贸易条款下的权力,而且联邦政府也无权为消除州际竞争而制定统一劳工保护标准。后来,由于罗斯福总统的坚持,再加上最高法院内部人事变动和观念转变,新政第二阶段有关劳工保护的法律得到肯定。至此,美国有了联邦统一的劳工保护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因各州劳工权益保护水平差异而导致的州际不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危机。在1929-1933年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罗斯福总统的新政不仅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的低谷,而且通过推出了《联邦紧急救济法》、《紧急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社会保障政策,避免了大的社会危机。当金融风暴正在全球蔓延的时候,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解读罗斯福新政的"救世"经验,对于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同时,如何确保社会安全,也许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8.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入主白宫。为了对付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和法西斯战争的威胁,执政初期,罗斯福在美国内政外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史称“罗斯福新政”。新政对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了美国历史上和世界现代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多年来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汗牛充栋,毁誉褒贬,众说纷纭,在美国和西方史学界,有的颂扬新政是一次“和平革命”,“在哲学上是民主的,在手段上却是革命的”,是可以和独立战争及南北战争并列的美国“第三次革命”。它“开始了一个影响美国生活每一个方面的深刻的和彻底民主改革的时代”,有的则认为“新政从根本上讲,仍然是保守的,是二十年代的延续”。有的认为新  相似文献   

19.
【典型活动探究及学法指导】 1.抓住一条主线 本考点包括“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课内容。我们在学习时应抓住“罗斯福新政”这条主线,从罗斯福新政前——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和实质;  相似文献   

20.
邢宇梅 《考试周刊》2011,(91):166-166
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高中历史必修2教科书每一版本对其的评价基本都持肯定态度,认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而言:第一,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第二,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第三,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对世界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