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青年作家何立伟的作品,不以记叙情节取胜,也不以刻划人物见长,而是追求以情绪的音符去记录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拘文章成法,既不重情节,亦不重人物塑造,只重那么一股意绪,那么一种淡淡的水墨意境”。这种意绪和意境,构成了何立伟小说艺术的情绪结构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何立伟:从空白中求索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立伟在小说创作中,特别是在他的诗化小说创作中,非常注重艺术空白的营造。在诗化小说的空白中蕴涵着深层的意境美;而在更多的作品中,则通过艺术空白烘染出雾状的情绪氛围,丰富了生活和人物的具象描绘,同时也寓涵着作家心灵的跃动。  相似文献   

3.
在今天研究岩画或原始艺术的学者当中,那种认为原始艺术品是一种消闲之作的观点已经显然具有了隔靴搔痒和雾中看花的性质。早在1934年,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就曾指出:“画在西班牙的亚勒泰米拉(Altamira)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的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但这解释未免过于‘摩登’,因为原始人没有19世纪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  相似文献   

4.
小说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中心,语言是其"外壳",至为重要。上世纪80年代的何立伟创作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为读者展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小说世界,其包含的文学价值与美学意蕴耐人寻味,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5.
空间在小说叙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空间叙事也日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张洁的小说《知在》空间成了叙事的主体:一幅晋画做了小说的主角。张洁在小说中探讨了生命的奥秘。她赋予一轴晋画以存在逻辑,并让这小小画卷有了洞穿历史和生命的能力:收藏这幅晋画的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小说讨论了生和死:死惊心动魄,却只是漫长人生的一个瞬间;讨论了性力和艺术:性力是生命能量的表现,但性力的失去却回报以非凡艺术能力的获得,这是生命价值的另一种呈现。张洁借小小一幅晋画,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作为艺术的人生,“在”固然重要,唯有“知”,才能让“在”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小说创作,体现了作家对美好人性与美好社会的强烈向往与追求。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给人最大的感触是小说的结尾部分。“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这画在墙上的最后一片叶子,正是老贝尔曼用自身生命所完成的最杰出的艺术品。正是这部作品,给予了琼珊生命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何立伟是新时期以来一个比较别致有特点的作家。他先写诗后转而写小说,并兼画漫画,他的文人漫画深受媒体和大众的喜爱。这样一个又诗又画、如诗如画的作家,写出来的小说自然另有一种姿态和韵味,我们现在要谈的《白色鸟》就是这样一篇又别致又有独特韵味的小说。这是一篇标准的诗化小说,或者说,是一首不分行的晚唐七绝,因为它从写法和构思技巧上十分接近诗的本质和属性。作品的背景是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作者写作的中心思想旨在揭露和批判那场浩劫对人性、对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和扼杀。但作者没有像当时流行的伤痕小说那样,正面描写…  相似文献   

8.
何立伟在小说<白色鸟>中,把"文革"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放在一个孩子的世界,放在一个河滩、芦苇的美景中,在纯洁无瑕的纯粹中,猛然打碎美梦,主人公的、我们的,悲剧的震撼力极强.学生们正是少年,我要带领他们亲自去寻美、寻梦,再看那只无形的手是如何将这美、这梦打碎,共同舔噬悲剧的伤口.  相似文献   

9.
何立伟的《白色鸟》被选入教材,这无疑拓宽了中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十年浩劫”那个“伤痕”累累的时代,有机会解读那个特殊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相信《白色鸟》会带给当代中学生一份深沉的思考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笔者认为,学习《白色鸟》不能忽视其以浪漫手法描写残酷现实的艺术特色。它的浪漫色彩首先体现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该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也没有浓墨重彩的人物刻画,相反,作者笔下流淌出的是一个迷人的夏日河滩和两个少年快乐嬉戏的动人画面。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一首轻灵的诗,一篇优美的散文。这…  相似文献   

10.
何立伟的《白色鸟》被选入教材,这无疑拓宽了中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十年浩劫”那个“伤痕”累累的时代,有机会解读那个特殊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相信《白色鸟》会带给当代中学生一份深沉的思考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笔者认为,学习《白色鸟》不能忽视其以浪漫手法描写残酷现实的艺术特色。它的浪漫色彩首先体现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写法。该小说淡化了故事情节,也没有浓墨重彩的人物刻画,相反,作者笔下流淌出的是一个迷人的夏日河滩和两个少年快乐嬉戏的动人画面。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一首轻灵的诗,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种独特的…  相似文献   

11.
王敏 《学语文》2003,(6):55-55
故事人人爱听 ,可故事从哪里讲起才能取得预期的最好的艺术效果呢?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通过他的创作和理论提出叙述的视角问题 ,引起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叙述视角的分类有很多种 ,鲁迅小说中有诸多尝试 ,这里介绍常见的四种 :一、完全不受限制的叙述———全知视角这是传统小说里运用最多的一种 ,并且成为第三人称叙述者的专利。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唐宋以来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因此 ,在早期的小说里 ,作家往往是固定使用说书人的身份的叙述者 ,以一双无所不在的“上帝”的眼睛 ,洞悉小说中的一切 ,从而展开广阔的生活画…  相似文献   

12.
何立伟的"诗化"小说《白色鸟》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艺术性体现为四点:叠音词、拟声词、语气词大量使用,吹奏出一曲悠扬的牧歌;斑斓的色彩词勾勒出意蕴缱绻的风情画;口语、书面语并行运用,构建雅俗共赏的艺术场;微量的方言词传递出乡土气息与湘文化;变异词汇带来了独特审美意趣与语言震撼,是何立伟语言实验的成功典范,具体包括词汇搭配违反常规、词汇性质的混淆,以及个性化"通感"的巧设等。  相似文献   

13.
点睛,原是古代绘画艺术的技法之一,关于点睛艺术画史上流传着不少佳话。鲁迅谈小说创作时说:“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是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学这一方法,可惜学不好。”(《南腔北调集·我怎样做起小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人画是融画诗书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突破了绘画艺术的单一模式,呈现的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是集众美于一体的艺术。文人画家从一开始就把人、自然放在同一层面观照,以追求他们生命感动的全一性和内在性。画诗书印一体化,正是他们追求完美的审美理想的物化、对象化。从这一观点审视,文人画的构成不是画诗书印诗刊形式的简单相加,而是哲学、文学、艺术的有机融合。画诗书印一体化实属绘画艺术的非常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代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以红军长征过草地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无名战士的光辉形象。小说在不到三千字的篇什里却用了三分之二的笔墨着重刻画了无名战士的形象。这一光彩照人的形象是通过三幅画面逐步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的,本文对此进行探赏。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本文就作品中四次写军大衣这一细节的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何立伟的短篇小说《白色鸟》一文读来真切感人。它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生活的欢乐,更让学生了解了“文革”那段特殊岁月的残酷。它是一幅欢乐的画,更似一  相似文献   

17.
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我国传统艺术是很讲究艺术辩证法的。书法的疏密、繁简,图画的浓淡、虚实,戏曲的平奇、形神等等,无一不有着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鲁迅不但对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湛的研究,而且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也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从而更增加了他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全面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辩证法,不是本文的任务。这里仅就艺术辩证法在鲁迅小说中的运用略举数例,以见一斑。一、“画眼睛”和“画灵魂”画眼睛,就是中国传统画法中的画龙点睛。南北朝画家张僧繇,东晋画家顾恺之,都曾有过画眼睛的故事。张僧繇“尝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而不点睛,云‘点之则飞去矣。’人以为妄,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则二龙飞去。未点睛者如故。”顾恺之主张绘画“以形写神”,尤其注重画人“点睛”。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厥少,于  相似文献   

18.
白先勇一贯主张将写作题材与写作技巧的高度统一作为批评小说的重要标准,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他的一些小说创作呈现出强烈的戏剧化特征,而这既与他“将传统融入现代”的艺术追求相一致,又正是白先勇小说独特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我写小说不多,低产.但写小说于我来说,是一桩令人神往的事.只是一个人的一生中,神往的时刻未必多见.我倒是佩服什么都能拿起来就写的作家.但同时又疑心,样样题材里,皆有生命的真血么?” 2005年,主持名人专访栏目“尘衣之约”时,专访过作家何立伟先生.当时,我给他贴的“标签”是“自由”,标题即《自由何立伟:自己创造条件》.十几年时间,“唰”的一下就过去了.去年我们特约了他一篇谈阅读的文章,本期又约了一篇他谈汉语的文章.说实话,他这两篇,我喜欢至极.在众多的名人谈阅读的文章里,我对他这两篇是更偏爱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民间文化艺术元素是现代乡土小说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这在浩然早期小说里却极少出现。浩然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准备并不缺少这一因素。缺省的原因在于浩然遵从政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定。与鲁迅等相反,浩然实现了表象的科学、本质的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