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亲情融融,家庭和睦,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黄仁彪 《教育现代化》2005,(10):122-122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有了家庭也就有了家庭教育。因为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家庭的环境中成长,每个家庭都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施加有意或无意的影响。因此,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启蒙学校。  相似文献   

3.
许多家庭管教孩子以“堵”的方式为主,不许孩子这样,不许孩子那样。有的家庭还制定严厉的家法家规和惩罚措施,避免孩子受到不良  相似文献   

4.
杨勇 《中国教师》2009,(Z1):500-50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育人的摇篮。每个人从呱呱落地,就受到家庭成员、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因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核心,具有学校教育的优越性。在教育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  相似文献   

5.
王兰 《青年教师》2005,(4):55-58
有这样一则说理故事:两个同龄的学画孩子,处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第一个家庭一直采取鼓励、赞誉的态度:把孩子的“作品”都贴在墙上,让亲朋参观,稍有功笔时即办了个人画展,名气不断。到33岁时,他的画已站在许多家庭的客厅里。而第二个家庭对孩子一直采取诋毁、冷漠的态度,让孩子把所有的“废纸”都扔进纸篓里。直到33岁时,他才贴出他的第一幅画。这时,人们疯狂了,把第一个孩子的画摘下来扔进纸篓里,把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起来,张贴在墙上。  相似文献   

6.
家庭对儿童情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家长在促进家庭幼儿情感教育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家长应该学会理智地爱孩子,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关注孩子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金坪 《陕西教育》2005,(8):31-31
有人说.家庭聘请教师辅导孩子.这是令人欣喜的动向.这些家庭摆脱物质消费的诱惑.舍得为孩子智力投资.目光长远.是一种进步。也有人说.这事有点多余.孩子每天正常六节课.家里再有位老师恭候.准备继续上第七、八节课.孩子整日埋在书堆中.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这是对少年儿童的摧残。那么,家庭是否要聘请教师给孩子补习功课呢?  相似文献   

8.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偏爱、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家中是小皇帝。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们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有闯荡社会的想法。二是家庭缺少温暖,有些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父母长年外出做生意、打工,使孩子的物质和精神渴求难以满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自闭或厌倦心理,于是采取一些诸如离家出走等方法来逃避现实。三是家长与子女缺乏理解,交流不畅。孩子和家长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时确实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若长期得不到沟通,一不顺心,孩子便会离家出走。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父母批评,从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08年四川北川地震后再生育家庭的孩子的教育和养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自然观察法对北川永昌幼儿园北园和南园的老师和再生育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再生育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再生育家庭孩子的身体健康、语言认知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再生育家长在养育态度方面过度保护孩子溺爱孩子;再生育家庭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普遍偏差;语言认知水平低于非再生育家庭的孩子;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与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攻击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家庭文化教育情况与孩子的学习好坏有着直接的联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形同虚设的家庭文化教育则影响孩子的学习。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生活在离婚后单亲家庭或再婚后组合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环境一般呈恶化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因家庭的原因,出现了一大批的“问题孩子”,这类孩子,让教育工作者面临挑战,如何教育好这类孩子的问题很现实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育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在家庭双语教育中,要从语言环境、家庭条件、孩子的兴趣和喜好、从孩子的视觉、听觉、敏感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家庭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堂,但当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从孩子的成长方面来看,学校教育只能够传授给孩子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家庭教育会对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幸福的家庭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注重幸福家庭教育课程的教材开发,运用这些教材可以干涉孩子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幸福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展开探讨,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少家庭都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开始了正规教育,家庭只是孩子生活玩乐的场所。事实上,所谓的正规教育,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在家庭中孕育:有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有情感的激发、习惯的培养……这一切都是以耳濡目染的方式、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在家庭中渐渐成长、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朱党龄  张敏 《湖南教育》2004,(16):42-42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因此,掌握必要的家庭育人方法,备好家庭教育的金钥匙很有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小开始。要让孩子学会自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生活上,做到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用过的东西归还原位,自己说过的话或答应了别人的事要重信守义。让孩子参与家庭管理,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应承担一份责任。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表演、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性格、能力、信念和责任心的形成,家长、家庭非常关键,孩子的成长成才,父母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偏差。首先,现代的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轻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在高考指挥棒下,不约而同强化孩子的文化课学习,却忽视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孩子迷失了理想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人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由于生源的差别,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各不相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长教育知识匮乏,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养成教育不好等。这些问题在孩  相似文献   

18.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气氛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应把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作为促进孩子发展的大事来做。本文就良好家庭氛围的创设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新时代家教家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家庭体育锻炼行为特点和代际互动关系;立足优良家风和家庭体育教育融合的视角,分析了家风建设对家庭体育教育的影响和家庭体育教育对家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文章认为家风建设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环境,同时家庭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孩子个性健康发展,提升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而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和提升.二者彼此影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0.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