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把双休日出版的报纸办得更好些樊发源全国实行新工时制以后,1年的双休日加起来有100多天。如何过好这100多夫?双休日出版的综合性日报和晚报如何办得更好些?对于我们这个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我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问题。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各种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当下,在信息海量涌来的现今,晚报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留住读者的眼球?如何在双休日中给人们提供可口的精神大餐?这给晚报周末版提供了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2001年元旦,广州“黑马”《南方都市报》发出了“明年只有两人争夺冠军”的宣言,锋头直指《广州日报》,把老牌大众化报纸《羊城晚报》远远“抛在脑后”。倒是《广州日报》在发现主要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羊城晚报》之后,流露出了惺惺相惜之意。一度如日中天的晚报事业陷入四面楚歌了吗?究竟我国晚报业的前途与命运怎么样?晚报将如何发展,何去何从?本文拟就这些问…  相似文献   

4.
金春华 《记者摇篮》2001,(2):18-18,20
时下,节假日载来越多,除了双休日,每逢“十一”,“五一”,“春节”均是大假,于是新闻媒体就面临一个课题,假日新闻怎么做?假日新闻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晚报发展势头仍很迅猛,目前全国范围内有150多家。但在与日报这里专指党委机关报、都市报包括早报、晨报、快报、时报、生活报等、专业行业报以及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大众传媒的竞争中,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多元化的休闲方式,已使受众进入“分众化”传播时代,传媒的“窄播”趋势日益明显,不少人远离了晚报。如何营造“媒体社区”?这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同时关系到晚报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晚报在传媒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晚报营造“媒体社区”就是倡导这么一种理念:“社区”的建设者———报人,与“居住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报业市场化的历程已逾十年。晚报作为社会生活类综合性报纸,在经过了十多年的辉煌后,目前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新考验。作为地市级晚报,我们面临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在区域性报纸的压力下,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何另辟蹊径创新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式的发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晚报同仁面前不容回避的命题。在本期“姑苏晚报杯”征文里刊登的一组文章,对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扬州晚报》、《宜春晚报》和《莆田晚报》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鲁泽 《新闻记者》2004,(2):15-15
日发行量平均达180万份的一家晚报,2003年12月17日在刊发读者评说新一轮改版的稿件中,发表了一位读者建议:双休日大多数人的时间比较充裕,许多读者盼望晚报双休日能“厚”一些,版面更丰富一些,副刊更多一些,文章更耐人咀嚼一些;另一位外埠报刊撰稿人建议:希望晚报在节假日以及双休日加强报道的文化含量,给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这两位读者的建议是中肯的、实在的、具有代表性的。编辑将其刊出表明已对此给予重视,这就意味着有可能把双休日、节假日的报纸变得比现在“厚”,内容更丰富。双休日、节假日报纸真能变“厚”么?笔者虽对此盼望已…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宁波晚报》连续三次闯进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20强”;也许是《宁波晚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几年都获得了“小丰收”……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及会刊《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社的同志约我谈谈体会。在新闻界同行面前,班门弄斧,实不敢当,但作业还是要交的。如何当好总编辑?如何当家理财?怎一个“难”字了得。然而难归难,假如把握住下面一二三四,你心目中期望的诸多“也许”,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报纸     
《新闻实践》2006,(3):58-59
《衙州晚报》开展“寻找城市角落里的贫困老人”活动;丽水日报社举办“感动报人”征文比赛及演讲活动;《宁波晚报》开展“双休日我为晚报献好稿”活动;报网联动——网上对话“解难创优”;《萧山日报》策划小记者“春节消费”调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城市晚报对文化新闻的重视程度不断消减,大量的社会新闻、时政新闻以及其他实用类民生资讯,在数量、篇幅、版面等压缩了文化新闻的空间。文化新闻在不少城市晚报逐渐遭到冷落,主要还是文化新闻自身缺乏创新的缘故。且看一些城市晚报的文化新闻,有的将“娱乐”、“星闻”资讯作为主要卖点,缺乏地方特色与品位;有的文化活动的报道,读起来像“温吞水”。读者对文化新闻需求的口味与层次在不断提高,如何提升文化新闻档次、重创晚报“文化品牌”,让这些文化新闻像其他许多主流新闻类别和资讯一样,广受读者的欢迎呢?从2004年至今,《宁波晚报》在这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正>几年前,鉴于晚报都市报的日渐式微,有业内专家曾到呼和浩特晚报调研,问题之一是“晚报将来会不会停刊”?当时回答得斩钉截铁:“不会,因为我们都很努力。”话说出口,估计问的人、听的人和说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没有说服力。之后一家又一家纸媒停刊,没有一家不努力,但现状不得不接受。全媒体时代,纸媒怎么办?特别是区域性的晚报该如何抓住读者以寻求生存的空间?时至今日,问题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答案,有的只是在力图求变中坚守。  相似文献   

12.
解放日报创办新副刊适应读者双休需要解放日报6月份起新创《晚报文萃》和《文博》两个副刊,于每星期日交替出版。他们将其称之为“精神产品超级市场”,以适应读者双休日的需要。《晚报文萃》视野广泛,剪裁得体,集各地晚报精华于一版,每期十六七篇,每篇三五百字,介...  相似文献   

13.
李玲 《青年记者》2007,(10):66-67
晚报都市报尤其是地市级报办健康专版,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但纵观健康专版,总发现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晚报的健康专刊如何能更好地针对读?如何能把各报皆有的“健康版”这盘家常菜做出味道来?笔试作论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地新闻是地方晚报的特色,凭借其贴近性,地方新闻更可以说是地方晚报抗衡省级强势媒体的一大“法宝”。但区域优势从另一角度来看,又可能成为“区域之茧”。因为固守区域,报道面狭窄,新闻的亮点、份量难以与省级强势媒体相比,加上各大城市内部报业竞争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少。对于地方晚报来说。如何突破“区域之茧”。是摆在地方晚报面前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储继华  刘晓云 《新闻传播》2006,(6):65-65,67
在娱乐新闻不断繁荣的同时,各家晚报娱乐新闻版面也出现了“千报一面”等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家晚报的娱乐新闻几乎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由此造成独家新闻、特色新闻越来越少。从晚报娱乐新闻版面所面临的这种状况看,如何打造晚报娱乐版特色已成为各家报纸面临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朱家生 《新闻记者》2000,(12):46-47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晚报 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少晚报为了与日报争夺市场,改为早上出报,谓之“晚报早出”。对这种做法,有人赞成,认为增加了零售时间,增强了与日报的竞争力;有人反对,认为放弃了时间差,失去了晚报的基本特色,还称什么晚报? 从“晚报早出”的结果看,这些报纸的发行量究竟增加了多少?笔者未作调查,不应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出现辉煌业绩的还未听说过,目前发行量居全国领先地位的晚报仍是属于下午出版的一些老牌晚报和办得成功的几家新秀。“晚报早出”未见“黑马”跳出,坚持下午出…  相似文献   

17.
赵坤  于财友 《新闻传播》2006,(11):52-52
我省的地市级晚报大都诞生在20世纪90年代,在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后,非省会城市的几家晚报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报业“大腕”的“强势入侵”。又加上电视媒体的锐气不减,网络等新兴媒体的持续扩张,来自于异质媒体的挤压使得地市级晚报的生存空间更为狭小,甚至已到了生死关头。如何应对挑战,绝处逢生?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晚报的优势,让差异化新闻成为晚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晚报的优势是什么?这本来是个十分明确的问题,但是这几年随着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这个本来十分明确的问题变得似乎模糊起来了。比如说,晚报与日报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时间优势,能够出今日新闻,这是日报无论如何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近年来,“晚报早出”现象,似乎使人们对这一“优势”产生了困惑。今天,晚报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已成了人们特别是晚报工作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晚报的特色定位,同时也关系到晚报的生存和发展。时间优势不能丢 我们认为,“晚报早出”的现象是报业竞争的结果,有的晚报和日报一块…  相似文献   

19.
“双休日”:日报改革的契机蔡雯实行“双休日”给日报出了个难题。“双休日”报纸放在办公室里没人看,感觉近乎浪费;“双休日”可报道的内容似乎要比平常少;而且报社职工也要“双休”……于是不少日报到了周末就顺理成章地“缩”成单薄一张甚至半张。但倘若我们在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不该“认输”言微现在我国实行每周工作40小时制,一般安排都用每周休息两天的办法,因此,通称“双休日”。对于“双休日”的事,因为“尚缺乏经验”,在认识上和工作安排上产生了一些“误区”。诸如一开始,有人就以为“双休日”就是旅游日,似乎这两天可以有较多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