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浅谈英语人名的昵称张治国在我们汉语中有这种现象:某人名叫“王大明”,而他的亲人和好朋友就称他“明明”、或“阿明”、或“明”。同样地,英语中也有这种现象,这就是昵称(petname)或爱称(diminu tive)。所谓昵称,就是赋名(givenna...  相似文献   

2.
古人命名最重要的依据是字义。有时因注重字义或其他因素而用了多音字,这种现象给今人读古书、称呼古人或了解命名的含义带来了不便,也易造成误读与误解。对此,可以利用典故、通假及兄弟姊妹的排行或名(字)来确定古人“名”与“字”中的音义。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早恋现象已盛行于各校内外,就连部分小学生也加入了恋爱队伍。这一现象早就引起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父母焦急万分,常以严禁和训斥来制止,而许多学校则以“棒打鸳鸯”进行严控。 那么这种训斥、制止或严控的方式到底效果如何?笔者对湖北省鄂西山区某县高中的10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都认为,这种办法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4.
自商周以来,古代男子一般既有名又有字。春秋时期,很多人名字的意思是相同或相近的,即都以鱼为名,这种现象与先秦的鱼崇拜现象是相适应的,“鱼崇拜”的思想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命名给字取含“鱼”之义,是这种悠久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穿针引线的时候,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目的颤抖”,也就是说,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小明,以考上清华大学为目标,因此总希望自己稳居年级前三名。他很聪明,接受能力也强,可就是考试成绩不稳定,有时候是年级前几名,有时候又掉到年级的三十几名,可谓大起大落。常常是很熟悉的知识或会做的题,在考场上却记不起来或做错了,事后懊悔不已。小明对自己的频频“失手”很是苦恼,并因此而悲观消沉,整天患得患失,心烦意乱,无法静下心…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名和字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又怎样使用名和字?其实,了解这些,不但增长了我们的古文知识,更有助于我们阅读古文。  相似文献   

7.
<正>避讳,是指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这种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延续了上千年。避讳的对象主要有四种。一是帝王,对当代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避讳,称"国讳"或"公讳"。如,在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清朝时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  相似文献   

8.
记得2009年9月21日《美术报》的一位作者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美术高考生应对“高原现象”策略谈》,文章分析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这里我要阐述的是在教育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由这种“高原现象”而引发的平台期的构成情况,以及如何缩短或尽量减少这种平台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平台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停顿或有所下降的现象的时间段。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是所有学生都回避不了的,学习成绩中等或以下学生有,优秀的学生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经常地发现学生以前掌握的运动技能和将要学习的运动技能相互影响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也存在与其他的学习的过程中,在教育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感与比喻     
就通感的称名而言,可谓众口不一,或通感、通觉、移觉,或特殊比喻、转喻。仅此可见,通感与比喻有较大的相以之处,甚至相互裹绞,难以辨识。近十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及教参对通感闪烁其辞,欲言又止,足可说明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 ,“形 名 1 名 2”这种结构很常见 ,但是这种结构在划分层次时并不是单一的 ,而且有时会产生歧义现象 ,本文以若干篇小说为语料来源 ,对其中的“形 名 1 名 2”结构作了穷尽分析 ,按照“层次划分 是否产生歧义”这两个原则把这个结构分成了四种类型 ,并考察了每一种类型中形容词与名 1、名 2的搭配情况、名 1与名 2的搭配情况以及插入“的”时的位置情况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对于学生掌握常用成语的规范书写形式,纠正成语中的常见别字,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笔者在细读中发现,表名与表中实际内容之间存在照应失周现象,这种现象若不加以纠正或澄清,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任何行为均与动机密切相关,当一个人对某些或某一种事物产生了强烈兴趣时,就可能引发相应的动机,并产生积极的行动.在我们的应用写作教学中心理学上的这种现象会反复出现.作为一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辍学现象对教育投资效益的消极影响2004年2月18日,《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报道: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沈士中学在2004年开学时,49名学生没有到校报到。此现象引起了学校和当地政府部门的震惊,在当地乃至整个浙江省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受到浙江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惊人的数字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中小学辍学现象的严重性。那么,这种现象对教育投资效益的消极影响又如何?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  相似文献   

15.
各种商业名称取“洋名”的现象早巳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商业的和语言的.中国手机“洋名”在命名形式和文化内涵上暴露了一些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规范是有着其内在要求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村双亲外出打工户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在双差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父母外出打工户的子女居多。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校 1143名学生中有 188名学生 (男生 118;女生 70 )双亲外出打工或经商 ,占总人数的 16 4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在其他学校的情况 ,我们对周边地区兄弟校进行了摸底调查 ,结果参见下表。双亲外出打工户子女调查统计表校名学生总数双亲外出户子女数占总数百分比旭光初中 1143 18816 4六洲初中 780 13116 8红旗初中 50 2 5110 2合计 2 4 2 5370 15 3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初中有 ,而且高中乃…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牛海明 《职业技术》2007,(4):122-122
心理“紧张”现象普遍存在于比赛中的运动员身上。这种现象使越来越多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如何摆脱心理“紧张”对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本文作者通过对320名中学生的调查看出,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都存在心理“紧张”的体验,且随着比赛的临近,这种体验加剧。为推动有关内容的理论探讨、研究和科学训练,本文对心理紧张现象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关于元代量词的三个问题:1.元代名量词 儿尾。这种现象是北方言的反映。2.元代名量词的词尾化。这种现象是语言精密化的体现。3.元代量词与现代汉语量词的比较。从中发现量词的发展存在繁化和简化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20.
QQ名是传统人名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QQ名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从理论上深入了解这种新的人名变异形武,并挖掘QQ名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及各种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