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弗洛伊德以来,创伤出现了精神层面的转向;20世纪末以降更是以独立的理论角度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赎罪》刻画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试图赎罪的心路历程。向他人赎罪,正是对自我创伤的治疗。该文从布里奥妮对待创伤的态度和创伤的影响角度,分析创伤在小说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麦克尤恩的《赎罪》在叙事形式上具有元小说的种种特征。虽然《赎罪》进行了元小说的叙事,但是它并没有与现实主义传统截然断裂。这样的形式特点不仅突出了主题"赎罪",而且解构了"赎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赎罪》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从13岁到77岁的生命历程,即她是如何从稚嫩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的作家,并成功地完成了赎罪。通过以分析童年、成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为线索,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其犯错的原因,探究其从"犯罪"到"赎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伊恩·麦克尤恩是活跃于当代英国文坛的多产作家之一。其小说《赎罪》获布克奖提名,被认为是其写作风格转型的鼎力之作。本文从言语行为的语用角度,分析《赎罪》中言语缺失在特定语境下造成的模糊、误解及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影响,反映出后现代主义世界中人性救赎的艰辛和无可救赎的无言悲哀。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麦克尤恩的力作《赎罪》被誉为"当代叙事经典",其后现代叙事手法解构了"犯罪-赎罪-新生"的基督教传统。从叙事伦理视角深入分析《赎罪》叙事文本中"作者-叙述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多维度对话,有助于我们对其"赎罪"主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析。《赎罪》所揭示的文学"对抗遗忘和绝望"的社会责任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后现代世界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刘瑾罚米法为例考察刘瑾专权与赎罪制度二者的关系。明代赎罪制度建立初衷是“以济法之太重” ,降低对犯罪者的刑罚。刘瑾专权时滥用赎罪制度 ,以罚米法的形式大肆处罚朝臣 ,一方面固然是出于当时国库空虚的客观需要 ,体现了罚米法佐国缓急的功能。另外又成为刘瑾打击正直朝臣的手段之一。罚米法行用过程中挟带索贿及罚米所获部分落入此辈手中 ,因此 ,罚米法也是刘瑾辈贪污的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7.
《赎罪》是麦克尤恩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该小说以英国的大庄园为背景,年幼时布里奥妮对罗比人品认知错误,因此葬送了罗比的一生。在复调小说中,小说围绕主人公布里奥妮与其他主人公的对话、主人公与作者的对话、主人公与读者的对话等一系列对话来展开,展现布里奥妮内心深深的赎罪感,以此体现作者一生的赎罪历程。  相似文献   

8.
论《荆棘鸟》中戴恩之死的宗教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荆棘鸟》中具有惊人天赋兼美貌的戴恩,才26岁就被上帝召回天堂去了。他以生命为代价换取了上帝的原谅,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上帝的献祭"。他的死,一方面是在赎罪,为他父母所犯的原罪赎罪,为宗教界里一些贪婪的、堕落的神职人员赎罪,为得到众人和上帝之爱而产生负疚感的自己赎罪;另一方面是在拯救堕落的世界,拯救尘世间人类的信仰危机。这正是作者考林·麦卡洛对正统基督教人性观、道德观的一种呼唤和倡导,她力图重建宗教道德和伦理规范,使人类和上帝达成某种和解。  相似文献   

9.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是一个关于忏悔和赎罪的故事。主人公布莱安妮因为幼年时编造的一个谎言,毁掉了姐姐西西莉亚和恋人罗比的一生。随着她的成长,布莱安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甘心付出一生来赎罪。本文基于小说文本分析主人公在"犯罪—赎罪"过程中展示出的情感变化,彰显小说体现出来的人性光芒,揭示作品中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发表于1850年。故事以17世纪波士顿一个清教徒聚集的殖民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文中的女主角因为犯了通奸罪而用一生进行赎罪。本文通过女性主义意识萌发的角度,阐述了女主角坚守信念,追求真爱并救赎了自身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主义对妇女解放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atone赎罪drape披着stray流浪的动物;流浪者superstitious迷信的garland花环本周二(11月13日),一家报纸报道说,印度南部的一名男子以传统的印度教仪式迎娶了一条母狗。据悉,他是为了赎罪才与母狗结婚的,多年前他曾用石头砸死过两条狗,因此认为自己受到了诅咒。  相似文献   

12.
《赎罪》是伊恩·麦克尤恩获得普利特文学奖的知名小说,讲述女主人由于少年时的一个错误指控,毁掉了表姐塞西莉亚和表姐爱人罗比的一生。布利奥妮长大后意识到自己的罪行,想要为自己赎罪。然而,罗比和表姐已经在战争中先后死去。最后布星奥妮只能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找到心灵寄托,通过这种写作的方式,布里奥妮完成了自己的赎罪历程,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变得愈加成熟和睿智。  相似文献   

13.
《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是爱尔兰裔美国作家科伦·麦凯恩的代表作,在"9.11"小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者刻画了一位饱经创伤的修士——科里根,从小就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生活,父爱的缺失,让他变得叛逆,家庭创伤产生的危机让他转而追求精神寄托,他开始信仰宗教,变成了一名修士,在爱上艾德丽塔后,他的精神寄托也出现危机,同时,他又患了一种特发性的病——紫癜,生理又出现了危机。在这三重危机下,科里根变得绝望,一度濒临崩溃。最终,一场意外的车祸,结束了他近乎赎罪而又悲惨的一生。本文立足创伤理论,分别从科里根家庭创伤下的感情危机,精神创伤下的感情危机,生理创伤下的感情危机三个部分研究他短暂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海外英语》2012,(11):4-7
关于20世纪30年代,有很多小说,但是很少有如麦克尤恩在2001年写的《赎罪》那么成功。《赎罪》一经出版发行,就被提名为文学奖榜首。这一年,它被列入时代杂志书榜,它经常位于书榜前100名。最近根据《赎罪》改编的同名电影,由乔·怀特导演。詹姆斯·麦卡沃伊和英国女明星凯拉·奈特莉丰演。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以有罪的灵魂通过忏悔、赎罪获得拯救.奥尼尔以带有浓郁"自我忏悔"意味的戏剧承栽他的内省意识,苦行、圣爱、皈依--基督教的这一基本救赎精神构成了他的救世之途.曹禺通过剧中不少负罪角色的行动替代性地完成他的赎罪,表达了生命自觉有罪而产生的负疚、悔恨直至补赎的意向.在寻求解救的路途上,曹禹也坚信博爱和皈依是人类脱离苦难和罪恶人生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6.
救赎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赎罪》和《追风筝的人》都深刻揭示了这一主题。本文从两部作品的主角布里奥妮与阿米尔入手,在比较中分析他们赎罪的异同,并对救赎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赎罪》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历史时空的框架之下为读者讲述了一个跨越60年的忏悔故事。《赎罪》是一部具有自反性的小说,写作是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学生拿了一篇自己的考场作文给我看,题目是“忏悔与赎罪”,大意是说.仅有口头上的忏悔还不够.还需要行动上的赎罪。文章思路、层次、语言都挺好,就是有些空洞.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9.
捡鸡毛     
扬子 《阅读与鉴赏》2008,(10):28-28
这天,一位年轻的女孩来到牧师圣菲利普面前倾诉自己的苦恼,说她和好多人都处不来。圣菲利普了解到女孩的心地不坏,只是常常喜欢说些无聊的闲话。圣菲利普说:“你不应该谈论他人的缺点,现在我命令你为此赎罪。你到市场上买一只鸡,出城后,沿路拔下鸡毛并四处散布,直到拔完为止。”女孩虽然觉得这种赎罪方式太怪了,但还是照做了。之后,圣菲利普又说:“你已完成了赎罪的第一步,现在要进行第二步。你必须回到你来的路上,捡起你拔掉的所有鸡毛。”  相似文献   

20.
《美人鱼椅子》是美国著名作家苏·蒙克·基德的代表小说,它以女主人公杰茜的视角讲述了她回故乡白鹭岛之行的故事。本文从文学创伤理论角度出发,解读了杰茜的身份迷失、创伤治疗和身份重构。她用倾诉、绘画和揭开秘密来治疗创伤,最终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