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羊长发 《青年记者》2006,(20):52-53
最近,我与同事合作采写的湖南省新邵县去年“5.31”特大山洪灾害系列报道连续获湖南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及湖南省好新闻奖等.回顾这次采访经历,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必须强化纪律意识、导向意识和危机意识等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2.
我与赵博生合写的千字通讯《国旗飘扬在农家小院》,先后获 1999年度“陕西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县市报二等奖、陕西县市报一等奖、西安新闻奖一等奖4个大奖后,又被陕西省记协推荐参加当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  相似文献   

3.
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各地市报晨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晨刊在可读性、趣味性上下足了功大,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形成了不同的特色。但是,相对于正刊而言,晨刊的权威性、公信力似有不足。而权威性、公信力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王牌”。那么,如何提高地市报晨刊的权威性、公信力呢?我觉得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即大事“化”小和小事“做”大。  相似文献   

4.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工作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1996年以来,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写和编发了大量有穿透力和冲击力的报道,其中有七篇报道获全省、全国地市报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5.
颜士友 《传媒观察》2004,(10):58-59
近年来,为适应地市报改版、扩版,许多报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大学生,改善了采编队伍的专业结构,为采编一线带来了朝气和活力。应该说,年轻记者的成长、成才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能力、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才能有效增强自身的新闻技能,尽快成为新闻采编岗位上的骨干。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市报人》2006,(10):18-20
我很高兴再次应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之邀并参加报业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峰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以改革和创新为题,探索地市报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抓住了报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关键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希望会议能就这一主题从地市报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层次和建设性地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地市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报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地市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谈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与《中国地市报人》结缘已有五年了。五年里,阅读《中国地市报人》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中国地市报人》让我了解了全国其他地市报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策略,借鉴这些先进的办报理念,对照和田日报社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中,不少同行每每以“网鱼”做比方,把获取价值大、可读性强的新闻当成捞到了“大鱼”。但数年的新闻采访实践,使我对新闻有了一定的感性触摸和理性认识,我觉得新闻采访的路子与其说是像“网鱼”,倒不如说像猎人打猎更贴切。因此,在新闻从业中,我主张自己能成为一名  相似文献   

9.
异地采访,顾名思义,指的是记者到分工以外地区的采访及常驻某地采访的统称。就地市报而言,可能更多意义上的异地采访是指在报社的统一策划和组织下,侧重某一专题沿着预定线路进行的采访活动;而对省级以上的媒体,则更多意义上是对异地突发事件及重大题材的采访,尤其是驻站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个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的“老家伙”了。随着自己一天天变老,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变化.我发现能摆的“资格”越来越少。于是.我开始留心向“新手”——从事新闻时间较短的记或通讯员学习了。你别说.我还从中获得了不少的益处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30日,我发在永州日报第三版上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今年频频“中彩”:先是以最高票获2000年度永州日报好新闻一等奖,继而接着拿回了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湖南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个一等奖,并正在参加“湖南新闻奖”的角逐。然而,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条稿子在发表时并不顺利,它能获奖,纯粹是我百折不挠“争”来的。永州,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柳宗元,1200年前,他在愚溪河畔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近年来,永州的“异…  相似文献   

12.
大约是2000年吧,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订阅报刊杂志时,突然发现了这样一个杂志:《中国地市报人》!我感到很欣慰:呀!这是自己的杂志,作为一名小报的编辑记者,多少年来就盼望着有这样一本刊物  相似文献   

13.
彭东 《青年记者》2007,(6):22-22
由于自己是地方都市类报纸的记,拿到的只是代表驻地工作证,活动的范围就被局限在了山东代表团驻地。刚开始时,这种“差异”曾让我烦恼不已,但很快这种烦恼就没有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享受到了一次“总理待遇”,这次特殊的采访成了我在北京采访时一段“甜蜜”的经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喜事多。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神六载人飞船圆满成功,举国沉浸在兴奋喜悦的时刻.中国地市报今天又迎来了第五届理事大会的召开。首先,我代表中国记协,向地市报研究会第五次理事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5.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16.
言论在报纸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党报,强调指导性,首先要写好言论。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判断的;当前应注意些什么倾向、动向,也总是通过言论来体现的。从总体上说,地市报的言论是个弱项。地市报与省以上党报比较,言论就更显薄弱。这个严峻的现实,已经引起了地市报人的深刻思考。多年的地市报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突出言论的乡土韵味,是强化地市报言论作用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当前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地市报工作者更应锐意改革,编写出一篇篇富有乡土韵味的言论来。选准地方视角也许是长期形…  相似文献   

17.
开放的城市呼唤着开放式的地市报。如何把地市报办得开放些,更开放些,这也是当前地市报在新闻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日照日报》作为日照市的党政机关报,顺应改革开放大潮,打破传统的地市报办报模式并于今年4月起,与相邻的沿海发达城市——青岛接轨,提出了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让日照了解半岛城市,让半岛城市了解日照的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哈尔滨市的报刊亭之争,反映了省报和市报在发行渠道上的利益之争越演越烈,报刊销售的资源共享还没有成为现实。这样的事情不仅在黑龙江省出现,在深圳也出现过类似的“争夺”。  相似文献   

19.
有些读者说,每天的报纸上到,他们总是先看市报。我问这是何因?他们说,因为市报和我们很接近,讲的大多是我们的身边事,心里话。而有些读者却说,市报没有多大看头。我问这是何故?他们说,市报常打官腔,做官样文章,好看的东西不  相似文献   

20.
地市报采访部主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岗位,上可以影响社长、总编辑,甚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密切联系一线记者,以及广大市民,同时,还要协调记者与编辑部、记者与采访对象等诸多关系。地市报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的情况,采访部主任几乎都是不“脱产”的,每个月还要完成发稿考核任务,不仅自己采访、同时还要安排记者采访是寻常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