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轻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可有的孩子说话总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有的孩子则是整天闭口不语,遇到要紧事,也难从他嘴里问出个子丑寅卯,急煞父母。孩子怎么会笨嘴笨舌的呢?  相似文献   

2.
据心理学家统计,许多由爱讲话的父母带大的孩子,学说话要比别的孩子慢,而且慢得多。因为当牙牙学语的孩子刚把头转向玩具时,还没等他开口要,大人已经把玩具塞到他的手中,迫不及待地问:“你要这个对不对?”当孩子才看了一眼奶瓶,奶嘴已经到了他的口中“你要喝奶是不是?”说话欲望太强的爸爸妈妈随侍左右,哪里还需要孩子说话呢?他又怎么能很快学会说话呢?我觉得家长的这种“言多”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3.
父母怎样对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大人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感受。有时候,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忽视自己说话的方式。殊不知,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气头上的话,都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一个永久的伤疤,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那么,父母应该掌握哪些对孩子说话的艺术呢?哪些话不该随便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能一语道中孩子的心事,主动分享他的成就与愉悦,孩子自然会喜欢和你说话。第一,把自己也变成孩子。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相似文献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古训。当别人的要求与自己的心愿相违时,人们常常想起这句古训,并以此为由推托或拒绝别人的要求。但是,许多为人父母者在对待孩子时,却常常忘记这句古训,往往把一些自己小时候没做过或没做成的事强加给孩子做。孩子刚牙牙学语,父母便要他念儿歌背唐诗;孩子刚完成蹒跚学步,父母便要他学跳舞弹钢琴;孩子刚会看图说话,父母便要他练书法画国画甚至演算小学的加减法。父母们当然是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其实真是难为了孩子。将心比心,父母们不妨自己试试看。就拿背唐诗来说吧。经典的唐诗有三百首,如果父母们陪着孩子一起背,即使只背一百首简单一点的唐诗,父母自己能否坚持把这一百首唐诗全背出来?即使背出来又能否真正理解诗中的含义?说实在话,要背一百首唐诗是很难很难的事!恐怕现在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也不一定人人能做到吧!拿成人自己也  相似文献   

6.
睿齐 《教育导刊》2006,(8):51-51
你真正爱孩子吗?那就请你千万不要犯以下十点错误。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归我。2.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孩子对他人破口大骂、粗言秽语,他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让他辛苦干活挣钱,也不教他节省,他将来能和父母一样勤劳和吃苦耐劳吗?5.当他和邻居、同伴或陌生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  相似文献   

7.
王卫 《幼儿教育》2003,(1):50-50
在美国的家庭及幼儿园中,父母和教师常常用一种叫做“计时隔离”的方式来“惩罚”一时不守规矩的孩子。例如:当孩子在家不听话瞎胡闹,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时,父母就会把他抱进他自己的卧室,让他独自呆上3分钟。3分钟后,父母会准时把他抱出来,并借机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督促其改正缺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幼儿园,这种教育方法都很有效,而且对孩子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什么原因呢?首先,美国法  相似文献   

8.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的口头禅。但是,说易行难,当父母看着孩子把米粒弄得全身都是,衣服系错了扣子,或是磨磨蹭蹭半天不能让玩具归位,又有多少家长能够忍住伸手的冲动,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完这些事呢?慢慢地,父母的手越伸越长。孩子交什么  相似文献   

9.
我的儿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别人看来儿子的能力一般,可是我们知道儿子的潜能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做父母的怎么做,才能多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呢?福建厦门朱强军现实生活中,父母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着成才的期盼。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发挥出孩子的潜能,给其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父母应当着力去做的事。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谈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心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  相似文献   

10.
阿甲 《父母必读》2021,(4):20-2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而绘本,则是打开阅读这扇门的一把钥匙,亲子共读,是把钥匙交给孩子的最佳方式。很多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捧着绘本看得津津有味,而自己家的孩子却一点儿都看不进去,很烦心。其实,父母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阅读启蒙方法出了问题?或者是没有为孩子选到合适他的绘本?  相似文献   

11.
身为教师,有很多与学生、与长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听家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不意和我们说话了;也常听学生抱自己与父母的共同语言越来越了。家庭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必要的、经性的沟通,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此,家长们很焦急。针对这种情我们对年龄在15—17岁之间的名初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导致孩子家长沟通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青少年心理上的原因春期的学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体上都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大人”了,父母理应把自己当人”看待;而父母总觉得他们还充其量有一…  相似文献   

12.
一位初中生的母亲说,她的孩子以前非常活泼开朗,什么话都肯告诉父母,而这半年多来,一回到家就变得沉默寡言,几乎不跟父母说话,除了吃饭,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们想和孩子谈问题,但是一开口他就不耐烦,眉头一皱摔门就进了房间,有时家长怒火上来了,训斥两句,他便拎着书包往外冲。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故事:乔治已经8岁了,可从来没讲过一句话。父母为此很着急。一大早晨,乔治看了看桌上的早餐,忽然说道:“麦片粥放点糖好吗?”听到孩子能够开口说话,父母异常高兴,问孩子为什么憋到现在才说话。孩子耸了耸肩膀:“你们把一切都安排得挺好,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14.
有这么一个故事:乔治已经8岁了,可从来没讲过一句话。父母为此很着急。一天早上,乔治看了看桌上的早餐,忽然说道:“麦片粥放点糖好吗?”听到孩子能够开口说话,父母异常高兴,问孩子为什么憋到现在才说话,孩子耸了耸肩膀:“你们把一切都安排得挺好,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家庭是儿童获得和发展言语能力的第一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语言教师。我们怎样做孩子称职的语言教师呢?关键在于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言语环境包括大人之间怎样说话和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两个方面,孩子越是年幼,后者越为重要。我这里就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要用规范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大多数孩子一岁后开始说话,他们开始说话时往往首先学会发一个词中的重音字。如毛巾,他先学会  相似文献   

16.
正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犟,问他们什么也不肯说,更别奢望他们会对自己倾诉了。我认为,家长首先应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耐心听孩子说话?家长总以自己很忙为借口,但是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了吗?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尝试敞开心扉,却常常倾诉"无门",他们就会关闭心门,不再与父母交流。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所以,倾听是迈向"教子有方"第一步。有一本孩子们都很喜欢的书,名字是《窗边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17.
做人要诚实,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诚实的品德。可是,孩子为什么会不诚实呢?根源往往在父母自己身上。一、孩子不诚实是大人逼出来的。孩子失手打破了花瓶,父母发现后问他:“是谁打破的?”孩子初次做错事,如实承认了。可是父母只心痛损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骂一通、打一顿。这样,孩子下次弄坏家里的东西,当父母追问的时候,他就不敢承认,甚至说假话。二、孩子不诚实是大人宠出来的。孩子喜爱的玩具、画册,不肯拿出来跟亲戚、邻里的孩子一起看、一起玩,谎称搞坏了、寻不着了,父母反夸他真能干,真机灵。这样颠倒是非,孩子对说假话就逐渐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太调皮,和别的孩子比起来差远了,其实这并不能全怪孩子,作为家长也得找一下原因,平时你是怎么跟孩子说话的。现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很多时候家长们往往感情代替了理智,说话时不注意说话的内容、方法,不注重与孩子沟通,或者有求必应,一味迁就;或者出言不逊甚至打骂孩子,如果这样,就不能把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完全推给他们。因此,要让你的孩子听话,家长首先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讲究一些说话的方法,切不可将“教子忌语”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9.
《宁夏教育》2009,(7):155-156
1.居高临下。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教育者自居,即便父母的批评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尽量做到语气和善,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2.求全责备。毕竟孩子还小,当他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不够好时,父母不应苛刻地对待他们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案例:小林的父母在他上初中时替亲戚家代养了一个小孩,这个孩子的到来让父母明显减少了对小林的关注。从那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对其成绩下降的原因却是一无所知。在小林步入社会后,因一次工作失利,便把自己长时间关在屋子里,突然变得自闭起来。我听闻此事后,便“强行”去见了小林一面,他与我聊到了父母代养小孩这件事。记得他当时一脸毫无生气地对我说:“你知道吗?那个时候我跟他们(父母)说话,他们听不见,完全不理我。那我就想着干脆变坏吧,还能让他们多注意我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