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班张同学,常看录像,而且晚上回去总是不做作业,甚至染上了吸烟的毛病。当被发现后又开始撒谎。我干了多少年的班务工作,这已是司空见惯了.不管不行,常规办法无非是点名批评.告家长……  相似文献   

2.
张伟 《山东教育》2002,(9):53-53
吃早饭时,我发现董家俊的桌子底下总是有一些蛋黄被踩得粉碎。看着满地被踩粘的蛋黄,我非常生气刚要去批评她,转念一想,不能只凭主观和经验来判断这件事。我与董家俊的家长进行了交谈,在谈话中了解到这个孩子特别挑食,妈妈不喜欢吃蛋黄,影响了她也不喜欢吃,家长也就听之任之,慢慢地养成了不吃蛋黄的不良饮食习惯。针对董家俊这种状况,应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反复思考,并和家长及同班教师协商,共同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我采取了以下的指导策略:1.变换花样引导他吃蛋黄。如:把蛋黄压碎和香肠一起夹在面…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这句话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有个家长曾经幽默地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的经验为:家长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为什么要把毛泽东对儿童的勉励,作为当今家长的座右铭?其实这的确很有道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人人需要学习的时代,在当前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谁不学习谁就落后,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所以家长的自我教育首先应该表现为主动学习。一个不爱学习,逐渐落后于孩子的家长,亲子沟通很难出效果,甚至出现反效果。曾经有一位家长焦急地向我反映:“现在是中考…  相似文献   

4.
到一所新学校,第二天就遇到一件麻烦事。那天我到教室门口,就见一个学生和一个中年人在撕打。中年人一手扯住这个学生的衣领,一手握住小柳棍不停地抽。我急忙上前,询问才知,该生早就想退学了,在父亲的逼迫下才勉强来两天。这天,他决定不来上学了,即使被打死也不来!所以,被他爸爸一路揪打,一路拖拽,好不容易才到了学校。可这个学生怎么也不进教室,只要一松手,他就逃走。我站在他的面前,要求家长松开手,可家长不敢,伯他趁机跑掉,再也揪不到了。我稳住他后,叫这位家长先回去。于是,我和这名学生有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5.
刘霞 《学前教育》2004,(1):34-34
我曾经在家长园地中搞过一个热门话题“交流家中育儿的好经验”,请每位家长写一份教育子女的经验。可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三个星期过去了,家长一份经验也没有交来。而且平日与家长沟通时,他们也没有提起这件事。面对“热门话题”不热门的尴尬,我很无奈。家长们为什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呢?是不理解热门  相似文献   

6.
困惑当前,家园合作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幼儿园也正实践着家长工作。但在做家长工作中会碰到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理解等事件,这无形在教师与家长之间设立了一道屏障,削弱了教育力度,让我感到很困惑。  相似文献   

7.
正中学生自主性渐强,往往坚持"我的事情我做主",不愿意让家长来分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更会顾及自己和家长的面子。因此,"请家长"就被作为矫正学生某些负面行为的底线,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案例一中,王明出现了极端的想法,可能是他以前经历的影响。多次转学,家长的手机都被打爆,这中间,学生有着怎样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但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家长朋友注意的地方,在此提出五忌,希望能与家长朋友共勉:一忌不守诺言:一般幼儿园总是在一周以前就把举行开放日的活动通知分发到家长手里,以便家长们能协调好工作。孩子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参加,有的家长因工作忙不能参加,但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只好答应了。到了那天,孩子左等右盼,眼睛总是盯着教室门口,结果放学了,还不见家长踪影,当然这半天的课该孩子也没上好,于是孩子嘟着嘴说:“我妈说好要来的,她骗人,会被大灰狼吃掉的。”因此,如果你确实不…  相似文献   

9.
王菊芳 《学前教育》2006,(12):45-45
我是一名农村幼儿教师。我的同行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家访的酸楚,指责家长的不是。我也深有同感,觉得农村家长的工作越来越难做了。这些年来.许多农村幼儿的家长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先富起来了,他们中有一些人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偏差.这开始严重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那年,我做了高一(1)家电维修班的班主任。开学一个月后,学校准备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德育处的安排,在前一天,我就给班上的学生派了“告家长书”,且明确要求学生转告家长务必参加。但让我意外的是:第二天班长收上来的“家长与会确认书”,竞有十多位家长没有签名,这也意味着这些家长将不参加家长会。说实话,当时我气坏了,恨不得马上“修理”这些学生。因为我固执地认为:肯定是学生没有告诉家长,存心要和我这个新班主任作对。  相似文献   

11.
任瑛 《学前教育》2005,(4):31-31
这一天是我的早班,利用来园的时间我正和一些家长进行着短暂的交谈。我们的谈话被刚来的妞妞的爸爸打断了:“你们幼儿园是怎么回事?老给我们家长增加负担。我自己是开汽修厂的,妞妞妈妈上班又忙,哪有时间给你们做这做那的。昨天孩子又缠着我们做了一晚上喷气火箭。”一连串话像连珠炮似地表达了家长的不满之情。  相似文献   

12.
那天,改的是期中测试卷子,学生答得好,我改得心情舒畅。卷子改完后,就发给了学生。第二天上课,我就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有两份不该得满分的卷子被批成了满分。课后,我打电话向这两位学生的家长表示歉意。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已看出来了,已经给孩子指出了错误,并让他改正了。我还教育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让他到你那儿把他的成绩改过来。说实话,得了满分,孩子还是蛮高兴的,让他改过来,他还有点不愿意。”另一位家长说:“没关系,我也看出来了。孩子难得得一次满分,心里特别高兴,他对我说:‘妈妈,以前我还觉得数学挺难的…  相似文献   

13.
花季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你想不想看一看我的花季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先请闭上眼睛。好,开始:一物理老师拿着一叠试卷走进了教室。“啊!”不知是谁叫了一声,“真倒霉,才考完又要考。”不巧,这句话被物理老师听到了,他脸一板:“当学生不考试干吗?少说废话,快写,下课就交卷,这次考不及格的统统请家长,看你们谁敢不认真。”说完,就把卷子发了下来。也许是被“请家长”镇住了吧,反正没人讲话了,只有钢笔的“沙沙”声。过了一会,一张折叠得很精致的小纸条传到了我手上,不用看也知道是谁传的,想干什么。我犹豫着:“到底…  相似文献   

14.
晏红 《家庭教育》2004,(11A):38-39
常听到有的家长说:“如果让我再有一个孩子,我就知道怎么做家长了。”这说明家长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常与自己以往的教育经验相比较。也常与别人的教育经验相比较。其实这都是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学习做家长。但不适宜的比较妨碍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去接孩子放学时,孩子说您找我,我们父子怀着忐忑的心情看着您与其他家长的谈话,因为找家长就意味着孩子犯了比较大的错。眼看着那几位家长也都个个灰头土脸地聆听着您的教导,有一个家长由于气愤还当场打了孩子,我的孩子紧紧地拉着我的衣角,我说,放心,无论你犯多大的错,我也不在这里打你。终于,其他家长都谈完了,我看到您疲惫的神色,真的感到很惭愧。您说,您早就发现孩子的写字作业是我替他写的,还说一直没有说穿是想让孩子主动承认……我感到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当时我什么话也说不出,除了羞愧还有深深的沮丧,我也读了十几年的书,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从未作过弊,而今,就好像被老师当场捉到的作弊学生一样无地自容。回到家里,我的心情平静了些,在这件事上我的确是错了,我不应该替孩子写作业,但是我无法保证这样的错误我不会重犯。  相似文献   

16.
“谁打你,你就打他”这种教育方式正在被为数不少的家长所应用。但仔细分析一下,虽然同持一种观点,他们的出发点却不一样。有的家长是溺爱孩子,不愿让孩子吃亏,所以让孩子狠狠还击。还有部分家长认为:将来的社会,科技发达,竞争激烈,不能让孩子从小就畏畏缩缩,必须有冲劲。我认为,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霸王显然是不可取的,但同样,整天挥动拳头也不代表有竞争意识。将来社会虽是高度发达,对人才要求甚高,但同样也是文明的社会、法制的社会。我6岁的女儿被邻居的孩子打了,她说:“你这样不文明,要向我赔礼道歉。”并…  相似文献   

17.
在家园协作中,家长志愿者来园授课这种模式,被很多幼儿园采用。但家长的参与常流于形式,效果并不明显。我园开展的相关问卷调查表明:96%的家长志愿者愿意参与来园授课活动,95%家长志愿者愿意接受幼儿园给予的专业指导,98%的家长志愿者对来园授课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65%的家长志愿者对授课的活动形式不清晰。为了提高家长志愿者来园授课的质量,我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探究,取得了一些成绩,希望能给关注这方面的同行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周静 《教师博览》2005,(10):10-11
去年.我所执教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学生,名叫高涛。他挺聪明的,但成绩却不理想.行为举止散漫,卫生习惯特别差。问题到底出在哪呢?据家长反映:这孩子.父母忙着做生意.长期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长很少和孩子交流。由于缺少亲情,又渴望被关爱.他甚至不惜以捣乱破坏的行为.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带着疑惑和焦虑,我来到他家里。爷爷无可奈何地反映.这孩子.真是拿他没辙了,  相似文献   

19.
变向家长送“棍子”为送“温暖”赵敬惠“报告”,随着话音一个女生来到办公室哭着对我说,她不小心撞了杨兆亮一下,结果被他拳打脚踢。我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径直来到教室找他“算账”。教室里没人,他早跑了,还让同桌为他请“病假”。我更生气了,做错了事还要逃学,这...  相似文献   

20.
俞燕婷 《学前教育》2011,(10):50-52
家园共同体是什么?白参与我园的“十一五”规划课题《实现多维良性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以来,这就成为我与我的同伴们时常思考的问题,随着课题的逐步深入,我被引领着在工作中反复尝试和实践,不断改进和思考,我对它的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步加深。从带领家长一起做,转变到和家长们共同享受着建构的过程,我与家长在这个共同体中都不断成长。下面选取家长小型座谈会的三个片段,谈谈我与家长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