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们把报纸叫“新闻纸”,认为报纸是向人们传播新闻的最快的工具。其实,这完全是旧观念。自从无线电广播诞生以来,报纸这个“新闻纸”就变为“旧闻纸”了。当代,各国人民了解国内外大事,主要不是靠看报纸,而是靠看电视、听广播了,在我们国家里,电视还不普及,了解国内外大事,大多数人靠听广播,或者说大多数人首先是通过广播来了解国内外大事的。  相似文献   

2.
张亮 《出版参考》2013,(28):29-30
在知识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版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网络出版的媒体形式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向电子网络媒体,它综合运用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从而模糊了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甚至广播电视的界限,图书、期刊、报纸、电视、广播正在通过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信息化社会中,受众接受信息的载体增多。“除了图书外,报纸、期刊、互联网、电视、电影、电台、视听产品等,都在分割受众的时间,如果我们还像过去一样将图书放在书店里等待读者自己主动选择,那我们会失去很多销售的机会。因此,争夺读者眼球,就需要“炒作”。  相似文献   

4.
杨嫚 《新闻知识》2005,(5):21-24
加入WTO后,我国的传媒业,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网络、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出版物分销业等领域,正在成为拥有较高效益和最具投资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虽然中国传媒市场是有限制的开放,但外资却几乎涉及到所有它可以达到的传媒领域: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等。在电视方面,目前已经有三十多个境外电视频道获准在中国有限落地:报刊方面:IDG集团的计算机系列报刊、  相似文献   

5.
最近十多年来是中国传媒业发展最活跃、最震荡、最具革命性的时期,电视向报纸这位“老大哥”学习操作理念,网络这位“小兄弟”向报纸和电视学习栏目化,最后报纸和电视分别向网络学习高度自由化并走向融合,内容也更加关注民生,由“为民做主”走向“让民做主”,传者与受者的身份界限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  相似文献   

6.
如今,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介不一定是图书宣传的首选了,不少出版社绞尽脑汁在图书宣传方式上大做文章,使图书宣传方式更贴近读者,让读者在不经意中记住图书。这种图书宣传新招已悄然走进读者的日常生活圈,如图书宣传广告“挤进”公交车、“坐上”地铁里和印在餐巾纸上。  相似文献   

7.
征集启事     
《今传媒》2011,(4):161
<正>《今传媒》杂志是一份用新解读传媒现象和传播行为的著名新闻专业期刊,创刊于1992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覆盖全国报纸、广播、电视、期刊、图书、网络等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旨在全力打造一本可读性与实用性并重、传媒人与社会人共同关注的新锐传媒杂志。为了促进高校创意、广告、设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时代,三大传统媒体被一“网”打尽,从而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各自独立并存的“立体”化的传播模式,转变成为了“三位一体”,集于一“屏”的“扁平”化的传播模式。所谓“扁平”化的传播模式,一是指在网络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编辑网站(www.editorworld.cn)已于2008年3月正式开通。它是中国编辑杂志社全力打造的以图书、报纸、期刊、网络、电子出版物、广播、电影、电视、手机等各类  相似文献   

10.
谢力 《新闻通讯》2013,(6):40-42
这是个媒介融合的时代,电视可以读,广播可以看,报纸可以听。作为与新闻期刊“沾亲带故”的文摘期刊,保持其“精髓”不变的基础上,讲究优势的深度融合,给期刊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图书情报工作》1999-2002年载文的网络引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图书情报工作》1999-2002年的引文数据和期刊、图书、网络、报纸及其他类型引文源的数量、分布比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除期刊和图书外,网络已成为第三大信息源,且其所占比例还在逐年递增。  相似文献   

12.
若文 《今传媒》2006,(1):27-28
一、对于报刊审读制度的解析国家新闻出版署1988年11月下发的《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提出:“做好对报纸、期刊、图书的审读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出版管理的重要方法”。新闻出版总署于2005年颁布实施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简称“两个规定”),均在各自“监督管理”这一章里对纸质媒介的审读做了明确规定,并将审读工作列为纸质媒介出版管理的四项制度之一。从《通知》到“两个规定”,都将纸质媒介审读纳入新闻出版管理范畴。所不同的,一是由上世纪80年代所规定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图书宣传媒体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视宣传图书是非常合适的;而从理论上讲,利用广播宣传图书,特别是宣传生活类图书效果最好;专业的报纸期刊有相对固定的读者,宣传图书更是独具优势;利用图书本身做宣传对于出版社来说成本最低,最方便,效果最直接;本版书书目可作为保存本社图书信息的出版资料,又能通过对外散发,宣传本版图书;“POP”广告成本比较高,但用于宣传出版社形象仍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网络的宣传关键是扩大信息量,及时增加新内容。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的图书评论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国家的图书评论活动宇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书的内容与阅读价值,西方国家的出版公司除了进行书目报道和广告宣传外,还积极开展图书评论活动,对新书进行评述性的介绍。在西方国家,凡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上被评述过的图书,往往都会引起读者、书商、四书馆员...  相似文献   

15.
董玉整 《传媒》2008,(8):50-51
媒体的作用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史无前例地凸现出来,期刊作为一个重要的媒体类别,由于自身的特性,无法像报纸、电视、网络那样做出快速及时的反应,但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行动着、奉献着,担当着期刊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值得我们敬重。本期“期刊透视”栏目聚焦地震中的期刊,为我们的期刊人献上美丽的花朵。  相似文献   

16.
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业务正式向“三资”开放2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出版管理条例》为外资进入图书、报纸、期刊的分销业务亮起了绿灯。据业内人士分析,分销业务将是外资进入传媒业的一个入口。新的《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允许设立从事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业务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来制定。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显著提高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表明,截至2000年年底,用国债投资支持的“村村通”广播…  相似文献   

17.
高虹 《出版经济》2000,(5):17-19
期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历史,特别是80年代初,期刊的品种和印数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然而在8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由于电视的普及,电子游戏、电脑、网络的出现,传统的四大媒介:广播、图书、报纸、期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和挑战。期刊进入了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除具备最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外,逐渐被赋予游戏、上网、收发邮件、阅读新闻、阅读小说、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媒体功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播方式,被人们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与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9.
宫健 《声屏世界》2010,(3):60-61
互联网络因为其巨大的信息量和多功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冲击,而“网络取代电视”的观点也曾一度占据上风。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大量的自由的信息交互,人们在上网时,不是单单将上网视为读报纸、看电视的替代工具,更多的是利用网络包容万象的综合性功能。诸如聊天、游戏、学习等等。以单纯的时数来衡量。一个网民泡在网上进行娱乐、学习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看电视或者读报纸.这成为很多电视人担忧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手机报纸的现状与前景——探析报业新平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手机报纸、手机广播、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等组成的手机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手机报的诞生,意味着报纸形态更加走向多样化,使之“一花三朵”——纸质报纸、手机报纸、网络报纸,进一步推进了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跨越,“跨媒体”经营有了新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