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相似文献   

2.
诗歌本位和世俗化、商品化是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两个向度。在前一向度上,诗歌表现出极端的文体自觉,追求不可能的纯粹的审美体验,割断了与物质现象界应有的现实联系;在后一向度上,诗歌表现出对世俗化、商品化的盲目认同,放弃诗歌天然的人文本性,造成审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失落。唯有道德直觉因素的加入,才能激活诗歌在这两个向度上皆已枯萎的精神气象,使诗歌处于较理想的生存状态,并最终实现诗歌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比较学的角度,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了中外诗歌对中国诗歌会诗人蒲风的影响。蒲风的诗歌首先吸收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营养,特别是“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早期的普罗诗歌。其次,蒲风的诗歌也深受苏俄红色诗歌的影响,尤其是普希金、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因此,蒲风的诗歌是盛开在中外诗歌双重土壤上的一束现实主义之花。  相似文献   

4.
同为艺术作品,音乐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合为一体的。音乐、诗歌都在试图传递一种消息,描绘一种意境。在意境的传递手法上,音乐和诗歌有很多共同点。在内容上,二所传递的意境也都是描写生活、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5.
比较鉴赏     
考点分析比较鉴赏是指诗歌之间的比较阅读分析,品评诗歌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鉴别诗歌的优劣。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和“时尚诗歌”。基于诗歌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新型深度对话关系上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将是诗歌“个人化写作”真正的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新诗歌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汉语诗歌革命性的变化是网络诗歌的兴盛。随意性、互动性、激情式及社团性为诗人提供了梦寐以求的诗歌创作平台。诗人们自发地在网络上集结了一个又一个的现代主义诗歌主题社区,使大批诗歌作品方阵式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网络使曾经疲软的当代诗歌重新勃发出无限的生机,使诗歌写作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现象,这就是本文指认的新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篇幅短小,易读上口,内蕴深厚,语言含蓄、精练、意味隽永,意境优美等特点。可以说在诗歌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矿藏。学习古典诗歌本应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诗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诗歌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在三千年的文学发展中,诗歌一直作为文学的主流,稍有文化的人总可以背诵几首唐诗,或许可以说诗歌是中国人情感、精神和思维的一部分。但近些年来,新诗歌的滑坡和审美情趣粗劣化的速度大大超乎了想像。诗歌几乎从文坛隐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倒退。究其原冈:一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思想上的急功近利和艺术欣赏的懒惰空虚,导致人文精神失落,他们不愿读诗;  相似文献   

11.
朱来平 《学语文》2009,(1):31-31
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必考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于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近些年来,这一考点的试题多以简答题的形式,要求考生对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直接做出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考生在阅读诗歌时,似懂非懂,以致答题不得要领,失分较多。  相似文献   

12.
模糊数字在唐诗中的艺术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模糊语言,一首好诗总是意蕴深长,境界开阔,诗的物象与意象是完美有机统一的。诗歌作为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含蓄的美,中国诗歌不同西方诗歌大概也在这一点上。中国诗歌内容含蓄语言模糊,然而却意在笔端,味在其中。诗中大量运用模糊语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其是一个模糊的金字塔。在这模糊的金字塔中,模糊数字犹若一朵奇葩;这种现象在中国诗歌的典盛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武辉 《现代语文》2006,(1):79-80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它不仅种类繁多,形式优美,而且在反映现实和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诗歌的抒情性很强,语言也极为凝炼,诗歌抒发情感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形象塑造上。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除了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以外,诗歌在形象塑造方面更为独特。  相似文献   

14.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5.
西方结构主义诗论认为,诗歌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系统违反,诗歌手法在总体上显出一种普遍的反常规特征。诗歌较散文所受语言限制较多,而诗歌语言的限制越多,它表达的内容越丰富。诗歌在语言上与散文有明显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散文中必不可少的虚词上。如“之”“乎”“者”“也”等,而诗中能省略的也不止于虚词。事实上一些通常字的大量精减,也丝毫不让人感到不方便和不自然,相反的却更集中、更灵活、更典型。这样一种省略,也就是对常规语言规律的违反,其结果怎样呢?是诗歌语言一方面更加整饬了、铿锵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文学史上,诗歌的传统是极为悠久、丰富而光荣的,远在二、三千年前,我国诗歌就取得辉煌的成就。由于这种文体出自人们在生活中所激起的情感活动,所以它具有抒情性的特点。诗歌的美,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就是诗歌的感情美。  相似文献   

17.
朦胧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诗歌,在精神内涵上它继承了传统诗歌,其与青年现实主义诗歌的一致性,即强烈的现实精神、现实主题,以及它所受到的革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即相信未来、乐观主义的精神等明确地昭示了它的传统性。思想内涵的现实主义精神才是朦胧诗的主要价值和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研究中国和世界诗歌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诗歌的艺术精神。在形式上采用了中国诗论的锦言、片语的感悟形式去进行论述,就每一则每一片段来看是相互独立的,通篇又由诗歌不可分割的艺术精神相联结。在内容上,文章差不多涉及到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各个方面,并有生命、哲学、宗教诸方面的体悟渗透其中,是在现代意识观照下写出来的一篇新的诗论。  相似文献   

19.
让诗歌尽早地回归世界冯国晨在最近几年的文艺舞台上,有一个未被人注意的不正常现象─—诗歌不见了.岂止是舞台上,电视屏幕上也绝少有诗歌欣赏的内容,广播好一些,但对某电台抽样,八周之内仅有五个节目,诗歌被冷落若比,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丰厚的诗...  相似文献   

20.
李魁贤认为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要素之一。本文从李魁贤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出发,分析他对诗歌抒情性的认识,理清他诗歌抒情艺术的发展轨迹,并系统地讨论其抒情诗在艺术上的独有风采。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理论观点和创作实验在台湾诗坛上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