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会写“亭”字:理解诗句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默写古诗;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晖”,能正确理解“泊、数重、游子、寸草心、三春晖”等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会默写。3.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人思念家乡 ,热受母亲的真挚感情 ,培养审美情趣 ,丰富学生的情感。4 .通过本课学习 ,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并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 :CAI课件。学生 :查找有关诗人的资料和作品 ,带字典和词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展开想象 ,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 .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诗句 ,培养自学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并能背诵、默写4.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重点、难点 :重点 :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 ,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 :1 .理解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2 .理解“含”的意思。教学准备 :录像带、录音带、投影片 ,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交流收集有关资料 ,了解古诗内容 ,理解诗句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并能背诵。教学过程 …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 2.理解全诗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体会诗人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正确。 2.理解课题。先让学生逐字说义,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教师视情况给予订正或补充。(课题的意思是: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对故乡的思念)  相似文献   

6.
孙霄 《福建教育》2008,(2):21-22
一、教学目标 认读“篙”、“棹”,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音乐渲染,在展开想象和拓展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理解“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教学过程:一、导语,激发学习动机。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古诗吗?谁...  相似文献   

8.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法.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过去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古诗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查字典,理解词义;自学、议论,领悟诗句含义;感情朗读,体味意境.)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 认读“亦”、”妆”,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和诗句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实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级 :高二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主要资料来源 :科利华电脑备课系统执教者 :潍坊第一中学 王向红※  ※  ※师 :上课。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出示多媒体画面①。画面出现醒目红色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形象。)师 :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发挥联想与想象 ,通过反复朗读 ,体会诗人的感情。(出示多媒体画面② ,学习目标 :( 1)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 ;( 2 )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 3)训练朗读能力。)师 :请同学们速读全诗 ,结合思…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主题阅读自选文本(四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诗人旅途“愁思”。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句,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化诗为画。【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诗句感受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和诗句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教学流程】一、西湖引入,理解诗题  相似文献   

13.
诗歌鉴赏,方法多样,其中“朗读·译读·品读·背诵”的一诗四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朗读朗读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在七至九年级阶段,要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出浓郁的学诗气氛,使我们产生朦胧的美的意识。对朗读的要求首先是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其次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抑扬顿挫。对朗读的比较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会抑扬顿挫。比如《观沧海》中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  相似文献   

14.
[教学环节]小组学习,紧扣“还”字,披文入情,体会思乡之情。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2.自由汇报:你们小组学懂了什么?3.根据各组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A组: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学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小组代表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问:从这两句诗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板书:靠家近———很想还B组: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  相似文献   

15.
教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白鹅戏水的活泼清新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偏旁部首“纟”。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  相似文献   

16.
〔教例〕  教学目标 :   1 结合课文 ,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学习罗丹做事专注、投入的精神。   2 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 ,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 学会生字新词 ,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理解结尾一段话 ;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引入 ,明确目标。   1 “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 ?课文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一件什么事 ?   2 了解并说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幻灯…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6个生字,能区别形近字、音近字。 2、对本单元学过的词语要会读、会写,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能辨析近义词。 3、复习比喻句,能用“……成了……”、“……是……”造比喻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二、教学过程(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  相似文献   

20.
何谓“视听六读法”?视听,指运用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富,激发其学习兴趣。六读,即读通(读正确),读懂(初知内容)、读会(初悟诗的意境)、读熟(读出情感)、读精(理解诗中精要词句的意思)、朗读(感情背诵、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视听六读法”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听录音,学生初读;看灯片,了解内容;借投影,理解诗句;图、乐结合,领悟意境;配乐朗读,体会情感,观看灯片,感情诵读,入情入境。采用“视听六读法”可达到以下效果:一、激发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认知活动的巨大动力。“视听六读法”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