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无疑将对我国各行各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产业报作为经济类型的报纸,将不可避免地在这一改革进程中,受到来自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机制的转换、读者注意力的转移、报业管理的转轨等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产业报是各经济部门主办的报纸,主要面向本部门本行业的企业,在我国逐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即将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新形势下,产业报要真正办好,必须做到两点:突出服务,兼顾管理。一、突出服务产业报理所当然要为自己的读者服务,这也是产业报以往所遵循的原则。今后应在服务的广度和力度上下功夫。所谓服务的广度,即产业报要  相似文献   

3.
国内新闻界     
产业报开始二次创业产业经济报大多诞生于80年代初,发展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目前中央一级产业经济报已有80多家,拥有近5000名从业人员,期发600万份,年各种收入达8亿元。产业经济报已成为中国报业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部委撤并了,政府机构职能转变了,产业报咋办?6月26日,60多家中央产业经济报社的社长、总编,出席了中国记协和中国产业报协会召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伟大的、崭新的、深刻的转变。新闻工作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审时度势,适机应变,把握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深化新闻改革。对于产业报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对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产业结构,肯定会“伤筋动骨”。那么赖以生存的产业报。不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伟大的、崭新的、深刻的转变。新闻工作面临一个重大课题,必须审时度势,适机应变,把握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深化新闻改革。对于产业报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对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产业结构,肯定会“伤筋动骨”。那么赖以生存的产业报。不深化自身  相似文献   

6.
向薇 《大观周刊》2012,(19):47-48
根据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状况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有必要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关系。而关系大体可以归纳为:功能性衍进关系和合作性互补关系。政府职能转变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的关系清晰,定位明确将有利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部分企业陷入困境,面对这种状况,产业报以及企业报该怎么办?有的无所作为,有的坐等形势的好转,企盼宣传政策,还有少数企业报甚至抱着“你倒闭我解散”的消极态度;但有些产业报和企业报则不然,它们充分利用其舆论引导、鼓劲、传递信息等优势,出谋献策,千方百计推动企业走出困境。《中国冶金报》就是采取后一种态度,努力帮助广大冶金企业走出低谷。我们编发该报编辑撰写的《满怀信心渡难关》一文,目的是希望其他产业报、企业报也从中受到启迪,为那些正在苦苦探索的企业走出困境助一臂之力。欢迎广大读者,特别是产业报、企业报的编辑记者踊跃来稿,共同探讨“产业报、企业报如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常云 《青年记者》2007,(20):84-84
行业报是中国经济类报纸的主要存在方式,曾长期担负着中央各大部委机关报的角色,并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走入繁荣。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行业报通常被称为"产业报",或者叫"部委机关报"、"专业报"或"产业经济报"。1998年中国报协产业报委员会正式提出了"行业报"这一称谓,即专指中央部委所属的全国性的经济类专业报纸,服务行业领域涵盖工矿、交通、运输、建筑、信息、商贸、金融、工商管  相似文献   

9.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中国冶金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机关报向行业报转变,综合报向专业报转变,报道内容也以经济报道为主。经济报道成为报纸的重头戏,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光是《中国冶金报》,其它行业报和专业报都面临的必然趋势。但是,经济报道总让人与枯燥、乏味连在一起,甚至常常使之处于“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尴尬境地。把经济报道写活,写得有滋味,有分量,使之如同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并对经济活动有所启示,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经济报道要有“色感”什么叫色感?这个色不是指版面的美工处理,主要指的是…  相似文献   

10.
人大办报好     
不久前,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创办了一份《人民代表报》。这是我国第一家人大报纸。我为它的创办叫好。近年来,我国新创办的报纸数以千计,有党的机关报,有政府报、政协报、科技报、企业报以及各种产业报、专业报等等,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多层次的报业结构。可是,在这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类报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都产业报界1月12日举办了“市场经济与经济新闻报道研讨会”,40多家产业报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围绕这个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会上,大家探讨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产业报指导思想有何变化,编采人员应转变哪些观念,新闻采访、写作和版面设置有什么新要求,产业报新闻报道如何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人民铁道报、机电日报、消费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经营报的老总们在发言中认为,产业报面临  相似文献   

12.
经济类报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首都产业报界1月12日举办了“市场经济与经济新闻报道研讨会”,40多家产业报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围绕这个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会上,大家探讨了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形势下,产业报指导思想有何变化,编采人员应转变哪些观念,新闻采访、写作和版面设置有什么新要求,产业报新闻报道如何转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等问题。人民铁道报、机电日报、消费时报、中国建材报、中国电子报、中国经营报的老总们在发言中认为,产业报面临  相似文献   

1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题中之义。搞好经济建设,推进改革开放,产业报有着日益广阔的天地。那么,怎样才能办好产业报?我认为,应根据产业报的特点,坚持八字方针。这八个字是扬名、鼓劲、沟通、育人。扬名。随着改革大潮的到来,新闻载体日益增多,经济部门、行业企业见诸报端的机会似乎多了起来,但任何一家综合性的报都不可能系统地、长期地围着某个部门、某家企业去转。各经营部门、各行业企业如欲  相似文献   

14.
韩冰 《新闻传播》2012,(2):160-161
产业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类报纸"(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据中国产业报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120多家产业报,其中近百家由中央机关和各部委主管主办,20多家为地方厅局创办,产业报在我国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近几年,随着报业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加上都市报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产业报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产业报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站稳脚跟,谋求生存与发展呢?本文试图通过对产业报历史沿革、自身缺点等方面的分析,对产业报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合并成立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这是中央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带来传媒领域全面深度融合格局的加快形成。在机构整合、职能转变、精简编制的背景下,国务院下发的总局的"三定"规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出版工作,这充分体现出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将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起  相似文献   

16.
坚持办报宗旨,摆正报纸位置准确的定位是行业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产业经济报大家族的一员———四川通信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社会通信需求急骤上升,通信事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幸运儿”,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客观上给予了这张报纸生存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将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引擎地位。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在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中发挥重大作用。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历程中面临着如何进行路径选择的问题。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将是“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行业协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经济生活中,行业协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报是我国新闻战线上的一支新生力量,这支队伍对推动本产业系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为使产业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以为关键是要树立“大服务”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为本系统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多层次多角度服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报适应主办部门工作需要,形成了一定报道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微观新闻报道较多,宏观综合性报道较少;生产环节报道较多,流通领域报道较少;上级的指令、决定报道较多,经济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报道较少等。不难  相似文献   

20.
在政府职能转变中重组政企关系今年2月发表的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提出了改革不仅是发展生产力而且是解放生产力这样一个重要的命题。“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这一命题赋予了改革以新的含意,表明改革是一场革命。如果说革命解放生产力是改变生产关系,那么改革解放生产力就是改变经济体制。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的,目的在于使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