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养成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即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学会热爱生活、热爱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2.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把数学美与生活紧密结合,让生活充满数学美,用数学美装扮生活。让学生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美,体会数学美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味。在数学教学中要调好数学味与生活味,使数学教学既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又不缺失数学教学本身应有的数学味道,使数学味和生活味相映成辉。  相似文献   

5.
李巧红 《考试周刊》2014,(59):65-65
数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王碧招 《教师》2011,(4):84-84
人的一生总在和数学打交道,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给学生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认识。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高妹霞 《考试周刊》2009,(25):101-101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巧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数学问题在生活情境中展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之中,从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在数学中我们应该努力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量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断增加数学的信息量,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会生活"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应走进生活实际,让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走进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变得直观、具体、生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意义,能用数学的思维观察身边的生活,应用数学。  相似文献   

11.
彭萍 《教师》2013,(36):79-79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实际生活教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中“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并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数学的魅力。因此,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12.
韩淑惠 《考试周刊》2013,(45):68-6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把抽象的数学放到生活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注意联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机整合课本知识与生活知识,让数学联系实际,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3.
王淑芳 《宁夏教育》2013,(12):45-45
数学源于生活又植根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徐静 《现代教学》2013,(9):57-58
近年来,倡导数学课堂教学应考虑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呼声越来越高。所谓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就是在数学课堂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解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一定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架起挤粱。把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本文拟从两方面探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理解生活世界。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通过研究,旨在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总在和数学打交道,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所以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给学生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数学高于生活意思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树立学生探索规律的信心,开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燃起学生研究数学的愿望。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更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其原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