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蒲台的苇》语言准确简练、形散而神聚。教学重点是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地写出采蒲台妇女的机智和那个40多岁男人的刚强。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层次,理解课后词句。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文章特点,紧扣文章之“神”,变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从题目入手,抓关键句,直奔中心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后,再从题目入手。思考:文章为什么重点写采蒲台的苇?(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苇”、“好”各指什么?(“苇”指采蒲台人民,“好”指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析重点段,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齐读第三段“采蒲台人民与敌作斗  相似文献   

2.
    
苇生长在沟边河沿,没有人注意,普通而又平凡。春风吹醒了它沉睡的梦,睡眼惺忪,身姿舒展,于是它破土而出,看见蓝天,享受阳光,呼吸空气。春雨给它力量,大地给予营养,使其充满生机,满怀希望,努力地成长。慢慢的,稚嫩被春风吹绿,纤弱逐渐变得粗壮,给空旷的原野涂抹一片春绿,给早春的大地增添一份彩妆。它和春风为伍,与日月相伴,斗转星移,一天又一天……  相似文献   

3.
苇林高中     
学校简介苇林高级中学紧紧围绕"创优争先,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确立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不断开创苇林高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苇林高中现拥有在校生463人,其中住宿生110人,教职工65人,任课教师44人。中高级职称31人,管局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10人。  相似文献   

4.
苇林高中     
学校简介SCHOOL PROFILE苇林高级中学紧紧围绕"创优争先,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确立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不断开创苇林高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苇林高中现拥有在校生463人,其中住宿生110人,教职工65人,任课教师44人。中高级职称31人,管局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10人。  相似文献   

5.
《采蒲台的苇》作者在文章中很多地方运用了借物赞人的写法。特别是有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需要教师抓住其中的词句,进行分析点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展开想象。下面,试举文章中的难点进行分析: 1.“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教学时首先要分析这个句子讲了什么主要内容。不难看出,这句主要是写了水、苇、人。作者描写了苇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水中生长了苇草,  相似文献   

6.
<正>儿童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的儿童诗教学往往过多追求形式的丰富和场面的热闹,忽略了儿童诗内在美的挖掘,学生感受不到儿童诗的意境之美。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需要进行整体设计,建立激发兴趣、感知意象、营造想象、丰富情感四位一体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7.
《采蒲台的苇》通过赞美苇,表达了作者对白洋淀人民勤劳、勇敢、机智和不怕流血牺牲精神的赞美。文章感情真挚,托物寄情,借物赞人。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好中心思想,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学参考书》认为《采蒲台的苇》是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近年出版的各种教参、教案大都照抄此说。哈尔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还特意设计“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采蒲台的人民依靠苇打击敌人的”这类导读思考题。这些,给教学带来了很多困惑。我们认真研读课文,不难看出,文章只写采蒲台人民掩护干部的两件事:一是妇女们把干部的枪藏在孩子的裤裆里,掩护了干部;一是一个男人为了掩护干部壮烈牺牲。除此之外,再无别的“故事”。不知教参的编者从何处看出文章写采蒲台的劳动人民“打击敌人”,而且还是“依靠苇”“打击敌人”的? 至于说“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不过是文中所写“我”看到的“村里一垛垛打下来的苇,  相似文献   

9.
《采蒲台的苇》是现代作家孙犁1947年写的.有的教学参考书认为,"课文讲的是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如果按照这样的提示去教学,就难于使学生从具体的事实中去了解"依靠苇打击敌人",难于讲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领会  相似文献   

10.
《采蒲台的苇》写的是采蒲台的劳动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以秀美的景、悲壮的事、纯真的情,隽永的意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文字洗炼、简洁,寓意深刻。在教学中如何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呢?我的体会是:层层联系,突破中心。一、由苇“系”人。课题《采蒲台的苇》表面上是写苇的,实际上呢?人和苇是什么关系?一个问题便直奔重点,开启了学生的思路。教学中可围绕重点句展开讨论。“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一个比喻句把人和苇联系起来。“村里一垛垛打下来  相似文献   

11.
儿童诗以它特有的视角、优美的语言、欢快的节奏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在教学引入儿童诗,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多读多思、揣摩语言,感受儿童诗所抒发的真实情感。这样,儿童诗就能成为孩子的一颗梦想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具有语言优美、情趣盎然等特点。教学儿童诗,应该根据课文的特质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诵读体悟和随文练笔等策略,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之美、领悟诗歌的言语之美、探寻诗歌的表达之美,从而真正提升诗歌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孙犁的散文《采蒲台的苇》(小语第八册)叙述了在战斗年代,采蒲台的人民依靠苇生活,依靠苇打击敌人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机智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篇幅虽不长,但一些句子比较深刻、含蓄,在教学中应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意,读懂课文,学习采蒲台  相似文献   

14.
儿童诗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新奇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独特的构思等特点。儿童诗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节之美、想象画面之美、品赏意境之美、呈现构思之美。引导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增加语言积累,学习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一、作文教学“现榨果汁”模式引发“水味作文” 教育容易得健忘症。作文教学尤为如此。现在比较流行的作文教学.都是当场活动,当场作文。阳光明媚的时候,带着孩子到树林里赤脚走一回,就回来写《踩影子》;苇海漾绿的时候,带学生去苇荡里折折小船、风车,就叫来写《绿苇玩具》;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诗主要是以儿童为接受对象,适合儿童阅读、吟诵,可以分为古代诗和现代诗,这些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特征和心理特点。运用儿童诗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提升儿童的道德品格和思想内涵,激发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文学鉴赏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跨度在6-13岁之间,这个阶段正适合儿童诗教学。本文从独钟于"情"的方面进行儿童诗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诗歌情感,通过创设诗歌情景获得情感体验,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之美,进而探究儿童诗教学,从而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采蒲台的苇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倚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填房碱;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我来的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立意高远,托物言志,赋予了"苇"以新的内涵。苇有柔弱的美丽,正如《诗经》中柔美的女子。但柔弱的苇却在缺少生命之水的荒漠中顽强生存着,让人感叹任何弱小生命都有坚强的一面。作者先抑后扬,以悲悯情怀,写了苇在荒漠中生存之艰,然后笔锋一转,对植物中的"弱女子"心生敬佩。"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一个"敢"字,让苇生动鲜活起来,让人联想弱女子面对强权与  相似文献   

19.
儿童诗具有语言活泼、形象鲜明、音韵优美等特点,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统编语文教材在低年级选编了不少的儿童诗。儿童诗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淀语言经验,积累语言范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在低年级的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童诗的体裁特点,从感受儿童诗的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表达美等方面展开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儿童诗在一年级的语文教科书内占了很大的比重,是接近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内心的一种文学体裁。教师在实施儿童诗教学时,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科学地运用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我以儿童诗《小小的船》的教学为例,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强化朗读,品尝韵律之美及展开想象,发掘创作潜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