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程小华 《中国教师》2013,(Z2):30-31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就是要综合学生的课内外生活、综合各学科、综合各种学习方式、综合各同学的学习方法等。所谓实践性,就是要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实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紧扣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阅读教学就是要有意识的落实这些理念,从而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和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培养学生学语文、学阅读、学运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一、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1.体验式教学的理念《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课程应注重学生的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我们要以课标的理念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3.
培养问题意识,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积极倡导的理念。提高语文能力,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教学中,教师要挑战"权威",为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氛围;大胆质疑,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创造机会;教给方法,为问题意识的形成保驾护航;引向课外,让问题意识成为个性学习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成了众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一些变异现象。教师凡课必迁移,凡课必练笔,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阅读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必须精要、好学、管用,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化学的"开放式教学",就是渗透"课标"的上述理念,致力于转变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理念,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专题研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探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三步法”。  相似文献   

8.
高锦红 《广西教育》2013,(17):73-7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在语文教学中构建"1+4"自主学习模式,是笔者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有益尝试。"1"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制定的"导学单"提前自学环节,"4"是指  相似文献   

9.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深入领会“语用”理念,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呢?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课为例,谈谈语用理念下语文教学要实现的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化工热力学教学中如何强化"节能减排"意识的措施:在绪论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节能减排"的意识;教学内容始终贯穿"节能减排"理念;注意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在实习及毕业环节教学中继续强化"节能减排"的意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教与学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较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技法,以读懂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还没有真正从"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从"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如何唤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促进学生的"生长"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守望的价值和为之坚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唐佩琳 《中学教学参考》2014,(10):129-F000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方面和教师教学实施方面都提出了自然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并非是孤立的,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生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十分明确地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树立并强化新课标意识,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我的解读就是:最好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语文基本能力。"课标还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标理念下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把语文小课本变成学生活动的大天地,开展用课文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本身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这样的形象性又恰  相似文献   

15.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要特别关注学生发展的内发性和能动性,这是深度教学的意义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自觉性、主动性等品质。而要获得这些品质,"尊重"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意识。让我们走进课堂现场,通过一些案例的分享来树立"尊重"的理念,从而保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富有深度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中政治课教学应坚持新课标理念,以生为本,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维,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的改革.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目标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也应有其全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语境,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自主性的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A案[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节课上,我  相似文献   

20.
<正>作文教学的课程备课是作文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和保证。作文的课程意识不足,课程备课的力度不够,作文教学的视野不够开阔,作文方法的指导欠缺,作文体系的建构不完善,缺少扎根生活的基础等,都是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因此,必须强化教师及教研组作文课程备课意识,整合资源,集中智慧,提高作文课程的实践能力,最终达成《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