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其实,语文是富有诗意的,课堂是有生命的,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与情感的流淌,是学生与教师、作者乃至编者之间多元的对话。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知识与学生情感的统一,从而让语文课堂真正彰显诗意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是有诗意的,而这生命、这诗意来自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课堂的拓展。然而很多教师要么过度拓展,让课堂显得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却毫无所得;要么照本宣科、支离破碎地讲解,结果让学生头昏脑涨而毫无收获。拓展本无错,关键是教师怎样正确把握。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拓展呢?一、立足文本,适度拓展1.拓展适量。无论怎样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拓展,都需要有一个"剧本",也就是"文本"。因而拓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立足  相似文献   

3.
郭黎静 《考试周刊》2013,(86):30-30
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学生的天性是诗意的,教师的劳动是诗意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呼唤着诗意的教师,衍化着“神”“形”的合一。充盈着对话的意蕴.展现着生成的动态,洋溢着生活的气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语文教学,展现诗意和美感,带领学生在中国文学的美中畅想。文章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充满浓郁的诗意。语文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诗意情境,在对话中收获诗意感悟,在想象中创造诗意生活,在想象中创造诗意生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诗意盎然,勃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由此可见,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对话教学,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呢?一、师本对话,预设课堂的精彩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打造语文精彩课堂的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与文本进行充分的"零距离"的对话,品味到文本语言的秘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没有对话就没有语文教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基于真诚的视角,创建愉悦和谐的"对话场",精心设计并优化课堂对话,全面提升课堂对话质量,使真诚对话成为语文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自我建构,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大量"作秀"对话,突出地表现在教师或是放任学生自由对话,或是限制学生对话,或是对话空洞、离题。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呼唤和谐,对话呼唤和谐、平等。摒弃"作秀"的对话,回归朴实,让对话者真正融洽地"和谐对话",并采取措施,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徐秀玲 《考试周刊》2014,(74):41-41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的新理念,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独语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也使沉寂的语文课堂显得生机勃发。那么,如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呢?一要全力打造"对话场",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二要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智慧手段,实现高效"对话"。教师要学会倾听,精心预设,拓宽对话领域,适当点拨,弹性推动生成,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幸福诗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走向浪漫.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生成".  相似文献   

12.
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诗意语文,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精神家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缺少诗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彰显语文魅力,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8):21-22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即使不是诗歌课,也有诗意在流淌。语文课堂是学生生命流动的课堂,是教师生命流动的课堂,更是师生生命交融的课堂。当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课堂,并点燃学生的生命,共同燃烧,共同感受种种崇高的感情的时候,诗意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拓展延伸及应用的能力;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形成一套有效教学的策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对话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其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真正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87):30-31
"以学得促进习得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课堂必须有所"学得",乃至"习得"。怎样才能有所得?教师首先要保证课堂效度,即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真实有效的,这是基础;其次要挖掘课堂的深度,与文本深度对话,真正给予学生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展示了新课程理念下富有灵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景观。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是一个环节、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实现了学生、教师、文本的和谐统一。"对话"张扬着个性、人性,凸显着创造、生成。只有对话,才能真正引导,才能相互沟通。只有有效对话,语文课堂才会涌动灵性,绽放精彩。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希望、出路和最高境界还是诗意。语文课堂故此离不开情感,诗意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情涌动。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抓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促成适合学生情感发展的氛围,就能最大...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师生平等对话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独白式"教学方式而言,它力求通过对话理念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课堂对话理念理解的偏颇,对话教学的误区时有存在。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了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课堂,呼唤着生命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作品的对话,教师与作品的对话等等。那么,应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语文课堂呢?下面,结合工作的实践,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张志公先生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阅读水平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听说读写、情感、审美、思维等水平的高低。审视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改初期,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并无根本性的变化,生命对话难以形成。因而近两年来,语文教学呼唤理性的回归,并且对教师的角色做出了新的定位与诠释,认为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与学生不能仅停留在平等对话的层面上,而且需要真正拨动学生生命的旋律。因为只有唤醒学生阅读的生命体验、审美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