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应该紧扣文本特质与学生认知需要的链接点,对学生的个性化体悟进行引导,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文本内容,引领个性化探究;关注情感倾吐,引领个性化体验;关注多样形式,引领个性化思维;关注解读过程,引领个性化实践。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怎样的课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的解读文本将时教学效率的提高起极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得知,某些教师在教学描写革命领袖文本时常出现"零解读现象",即在不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进课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毫无收获出课堂.本文就"零解读现象"出现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展开粗略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无视学生的存在,凭借自身对文本一厢情愿的解读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研制内容、遴选方法,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紧扣儿童的认知方式、认知需要,让学生课堂上学有方向,并能学以致用,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4.
教师要在整体统领文本的基础上,寻找到阅读教学的突破口,为学生整体阅读、感悟积累,乃至合理运用开掘出思维认知的有效路径,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中,要聚焦题目,在对应中切入文本;探寻文眼,在发散中切入文本;依托关键词语,在链接中切入文本;紧扣核心语句,在统领中切入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对文本的解读,还是教学实施,教师都不能人云亦云,而要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看似平淡的文本彰显出奇崛之效。在具体的实践中,要从"传统"到"适切",在平淡中发现新奇;要由"课内"到"课外",在惯常中突出重围;要由"整体"到"聚点",在文眼中拓展视阈,从而在创新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切入和深入一直是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标题,并以此为抓手,来开展阅读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相似文献   

7.
语文特级教师王君"主题型文本"课堂教学切入艺术源于"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的文本解读。她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上,于细微之处把握一标一点,着力于文本的矛盾处,切己体察,关注学情。王君老师在教学中所切入的每一刀都切在文章的"命门"上,把"主题型文本"的精神价值囊入学生的生命体验中。  相似文献   

8.
课后练习是教材编著者为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精心设置的内容,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无视课后练习的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从文本解读、课堂教学、课后活动三个不同的维度提出在锁定目标中把握教学重点、在不着痕迹中搭建语用平台、在有效拓展中激活参与意识,从而让课后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修订版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语文教学进入了语用时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蕴藏的语言闪光点、留白点、动情点和争议点,让学生感悟、积累、运用,提升学生的言语生命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怎样的课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的解读文本将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极大的作用。但笔者通过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的观察得知,某些教师在教学描写革命领袖文本时常出现“零解读现象”,即在不解读文本的情况下就进课堂,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毫无收获出课堂。本文就“零解读现象”出现的成因以及预防措施展开粗略的思考,目的在于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深入高效的文本解读,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文本解读不能因小失大。不能深陷一点,而要胸怀整体;不能纠缠表象,而要深入背景;不能局限一篇,而要关注单元;不要死扣文本,而要考量学生。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中,紧扣文本的线索展开教学,往往能够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线索组织串联、设置疑问、拓展认知、迁移方法,充分发挥文本线索的教学价值,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和学生的生命都能在课堂中得以提升,及在教师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再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个体化的解读,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实现个体生命的成长。以此来达成语文和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5.
"课前生成"是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自行解读文本、提出疑问并形成文字以备课堂研究探讨。所谓"有效利用"是指教师根据这些课前生成的教学资源准确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预设;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课前生成"资源有效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从而实现有效教学的延续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6.
时下语文教学,依然给人感觉:教师视课堂为自己才华展示的场所,力图使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做到最优解。然而,我们当牢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是学生的语文。如何从教师的"最优解"走向"满意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思维、自主发展,下面仅从文本解读的视角谈点看法。文本,广义言之,所有现象所有事件皆是,它向读者开放。为此,解读文本,在尊崇学生体悟之际,当从哲学解读、文学解读、文化解读三个层面展开,从而使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7.
朱烨斐 《语文天地》2014,(10):30-31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牵涉到这样的问题,文本解读不透,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最终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过是一些概念性的认知,所记下的也就是黑板上教师的部分板书罢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读深、读透,关键是要从教学中的主体——学生这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为学生提供需要的信息,在互动中共同升华对文本的认知,提升其解读文本的思考力、创新力和应变力。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简单谈谈高中语文课堂文本教学应如何提升“三力”。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要在解读文本时徜徉探寻,让教师感动;点拨引导时链接推动,让学生感动;倾吐表达时搭建平台,让感动质变,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借助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应做到两点:一是寻求解读文本的新视角,采取新的切入方式,二是发现文本解读的新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形成教学的新思路。教师在对文本解读时,以"麻烦"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参与文本讨论。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由于文本的丰富多彩及多义性与学生认知的差异,致使阅读教学中必然存在多元解读。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包括文本的多义性、多解性及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那么,如何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呢?首先,要建构多元解读平台;其次,要走进文本;再从不同角度切入,并引导学生填补留白。阅读教学中有效的多元解读,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彰显其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